高分网 > 中考 > 中考作文 >

中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如何让文章内容更饱满(3)

时间: 燕妮2 中考作文

  二.具体修改与详解

  秋风 落叶

  【第一部分原文】

  秋风无情地将落叶扫走,就像我们将自己不太注意的东西遗忘了一样,虽然你没有感觉,但落叶的心必竟是痛的,无论它多么坚强!

  我望着站在窗边的母亲,渐渐呆在了那里,但我一次,我不是来赞颂母亲的,因为颂扬母爱的话已经够多了,今天,我是来歌咏被遗忘了的父亲的。

  【修改解析】

  写常规开头,首先要保证它的三个最基本功能:(1)开篇点题,(2)自然引出下文,总领全文。(3)首尾呼应。

  确保“点题”功能。对于本文而言,就是要点到“秋风”、“落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点明“秋风”如我,“落叶”如父,将真正的写作对象点明白,让读者明白,这篇文章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法,表面写秋风、落叶,实际写我和父亲,写发生在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避免读者理解错误。

  确保“自然引起下文,总领全文”功能。主要采用借景生情,睹物思人、思事的方法。先写窗外秋风扫落叶之景,自然就引出了我和父亲,以及发生在我和父亲之间的事。

  确保首尾呼应。开头写秋风扫落叶之景以及我对父亲的怜爱、感激和愧疚之情,结尾也要写这两个内容,这是前后内容一致的呼应形式。

  原文的问题:一.点题部分,借窗外之景,直接点到秋风、落叶,但由物及人,作者没有点明。二.自然引出下文,总领全文功能犯了画蛇添足的毛病。触景生情,见景思人思事,是最自然的写法,作者却凭空插入对母亲的刻画,然后通过母亲过渡转化到父亲身上,此举不但多余,还会给读者造成误解,似乎下面的事与“我”没多大关系,是发生在父亲和母亲之间的事,同时因为没有点明秋风如我、落叶如父,会让读者认为文中的秋风落叶是指母亲和父亲。三.确保首尾呼应功能,作者的结尾只抒发了与开头相同的情感,却没有再提“秋风落叶”,用俗语来评价,就是“顾头不顾腚”。

  另外的问题:(1)运用借物喻人,人和物的相似性在刻画上出现了偏差。秋风如我,落叶如父,秋风扫落叶就如我伤害父亲,我的行为是无意的,作者写“无情地”,就变成了故意的,父亲在受到我的伤害后,自己默默承受伤害,依旧对我奉献关爱有加,也应该通过刻画落叶的状态表现出来,作者却只字未提。(2)抒情部分,只写两句,表达情感程度不够。修改后把它放到写景之前,变成了四句,以诗歌形式呈现,力求形式新颖,情感表达玲离尽致。

  【第一部分修改后】

  无论你的神情怎样坚毅,

  你的心,也会在瑟瑟的风中流泪;

  无论你的意志如何刚强,

  你的魂,也会在枯黄的亲情里受伤!

  窗外,秋风陡起,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肆无忌惮地蹂躏着奉献了自己青翠欲滴青春即将随着时光渐行渐远的黄叶。而落叶,没有丝毫的抱怨,默默承受着这一切,仿佛上天创造它,就是为了陪伴秋风、呵护秋风。我在日记里写下上面几行诗的时候,心境早已被无限的酸楚和歉疚淹没了。因为,这冷风,就是曾经年少的我,而落叶,恰是我那棱角分明被我有意无意伤害过无数次的父亲。

  【文章主体部分】

  【第一件小事原文】

  那一次,是父亲第一次出差,可能是由于时间太短,也可能是父亲平时的不善表达,父亲回来后,问我想不想他,我几乎是斩钉截铁地回答“不想”,顿时我察觉到父亲呆住了,他的喉结动了动,转身走开了。就是那一刻我才发现他头顶的黑发无力地堆在一起,而白发却扎眼地立得笔直,我突然感到了一股涌上心头的惭愧。

  我和父亲的感情像夹丝玻璃,虽然碎了,但仍连着,而且像网一样紧密地连着,血脉中的浓情,碎了,也是因为父亲的太过严历,我几乎没受到时过他的关心。

  【修改解析】

  (1)作者对自己选择的典型事件,缺乏深入思考和理解。第一点是没有深刻理解父亲对“我”的问话——“你想我吗?”这句话,表面看起来,是父亲在意儿子想不想自己,实际传递的是两方面信息:其一,父亲在外一直牵挂着自己的儿子;其二,希望儿子也能像自己一样思念他——但作者只知其二。第二点是把常态事件当成了偶发事件来写。父亲是经常这样问,每次回来都这样问,作者却只写了第一次出差。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常态更能表现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那不是偶尔心血来潮,也不是当着外人的面在作秀,而是一种恒定的情感,因此化常态为一次,这是把泰山当作鸡蛋用。

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