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3)

时间: 燕妮2 高一语文

  [自主尝试]

  [解析]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诗的一、二句点明诗人同从弟在“南斋”赏月;三、四句描写月光的清辉遍洒水上、树木上,倾泻在窗户上,由“月”引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这四句诗写景,景中含有凄苦之情,从而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作者玩月思友,由月忆人。五、六句写流光易逝,世事多变;七、八句写设想朋友在清月之下、清江之畔吟诗望月,忆起故友,并以“是夜越吟苦”运用典故表达了朋友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联系诗题,表达了对友人命运前途的关切。这一切都在诗人心中归结为“凄苦”的心绪。

  通览全诗,作者以“苦”为感情的出发点,围绕“苦”写赏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人生,“苦”可以说是诗歌感情所在,是全诗点睛之笔。

  [参考答案] “苦”字言简意丰,吟者借此感慨时光流逝、朝代更替、异地飘零、故乡难回、友人命运等,感情凄苦,为全诗感情所在,可谓点睛之笔。

  [解题方略]

  步骤一:指出该字(词)的基本含义;

  步骤二: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

  步骤三:考虑该字(词)对主旨的表达以及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应用体验]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至武阳渡作①

  刘克庄

  夹岸盲风扫楝②花,高城已近被云遮。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

  [注] ①此诗写的是诗人将抵家时的一个情景。

  ②楝(liàn):落叶乔木。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答:

  参考答案:“归”字是诗眼。夹岸、楝花、高城、乌云、西塔等物象,都是归人眼中所见,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思归之情,“归”字统领全诗。

  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

  [知识储备]

  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高考而言,我们须注意了解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风格类型

具体解说

豪迈雄奇

多用气势磅礴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沉郁顿挫

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停顿转折。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悲壮慷慨

此种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施展,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朴素自然

指语言表达上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不矫揉造作,不露雕琢涂饰的痕迹,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含蓄委婉

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清新明丽

这是一种清朗明净、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于意境和语言上。一般以新颖轻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这种风格要求不蹈袭,不做作,少粉饰,有新意。

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常见设问方式]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

  2.这首诗(词)的某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词)的风格是……,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前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5.这首诗(词)是如何体现……风格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例三] (2013·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 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自主尝试]

  [解析] 词在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二派。辛词是豪放派的代表。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这里选用的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主人公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参考答案] 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解题方略]

  步骤一: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等);

  步骤二: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步骤三:阐述诗中用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应用体验]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横波亭 为青口帅赋①

  [金]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②。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注] ①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②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后用“元龙百尺楼”来指高峻。

  有人称元好问的诗“有豪放迈往之气”。请结合相关诗句,从语言的角度加以分析。(5分)

  答:

  参考答案:(示例)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从语言上看,本诗遣词用字不同凡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像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再如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于胸的豪迈之情。

  赏析“诗眼”或关键词时因缺乏多维意识而失分

  [示例] (2012·辽宁高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初见嵩山

  张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句中“清瘦”一词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6分)

  [我的答案]

  [阅卷评点]

考生甲:

考生乙:

评点:应多层面分析、品味。失误点在于对“清瘦”情景关系缺少表面层次的分析,并且对“清瘦”的精神内涵分析不够恰当。

评点:对诗歌内容整体把握较好,失分点是未能多角度分析情与景的关系,虽然从内容上作了详尽的分析,却未能写出手法上的运用。

  [解题流程]

解释该词语在诗句中的含义:一要解释词语的表面含义,二要挖掘词语的深刻内涵。

分析该词语要把握多个要点,如何表现形象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等。

品味该词语的精练传神,不能单一化,要多角度解答,如内容上的表达,艺术手法上的运用,结构技巧上的作用等。

“清瘦”在“数峰清瘦出云来”句中用来形容山峰的高峻挺拔;作者在诗中借物寓己,“清瘦”还用来表现作者的品格志趣,该词运用生动形象,起到统摄全诗的作用。

从修辞上看,“清瘦”常常用来写人,这里写山峰,是拟人手法。从内容的角度来看,高峻的山峰从云层中显露出来,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俊美画面;在刻画山峰高峻挺拔的形象时,特意使用“清瘦”二字,融入了作者的审美趣味,进而深化了诗人的品格志趣,使景中有我,从而表现了诗人清高独立、坚守人格的品质。

“清瘦”,这里指清峻瘦硬,表面写山,实质上是写人。

  [参考答案]

  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赋予山峰动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峰的高峻挺拔,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清高独立、坚守人格的精神品质。体现了作者感情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

  [名师支招]

  所谓“诗(词)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句。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赏析“诗眼”时应该具备多维意识,多角度、全方位地透彻分析诗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赏析诗眼的方法:

  1.析“诗眼”(关键词)要有多要点意识

  “诗眼”或关键词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分析时注意多侧面、多要点。(1)该词生动形象,最具活力;(2)最能营造意境;(3)在全诗中有统摄全篇的作用;(4)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抓住这些要点分析“诗眼”或关键词,就会事半功倍,最有效果。

  2.品“诗眼”(关键词)要有多角度意识

  品味、欣赏“字眼”或关键词语,不宜笼统解说,也不宜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主要角度有二: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作者感情等方面来理解诗眼与重点字词。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 溪 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5分)

  答:

  [我来解题]

解题要点

内容

首联

从意象层面分析

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的心烦意乱

颔联

从内容角度分析

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

颈联

从手法角度分析

以天地凄凉的色彩烘托烦乱之情

尾联

从手法角度分析

借疏桐、蝉鸣衬托烦乱之情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的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题组一 考点针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多极凉冷

  韩

  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

  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

  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

  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

  试赏析颈联中“吐”“浮”两个字运用的妙处。(4分)

  答:

  参考答案:①“吐”字运用了比拟手法,赋予山以生命,把月亮从山间升起的瞬间写得极有动感,极具神韵;②“浮”字不仅表明了雨后水涨的情状,又呼应了题目。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晚

  雷 震

  草满池塘①水满陂②,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 ①塘:堤岸。②陂(bēi):积蓄水的池塘。

  本诗前两句的写景极有特色,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两处)(4分)

  答:

  参考答案:①“满”字写出青草茂盛、池水盈盈的情态;

  ②“衔”字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③“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

  3.(2014·西安四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那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答:

  解析:“惆怅”是该诗的诗眼,是感情的凝聚点,全诗都是围绕它而展开,只是每句诗选取的角度不同,或者说惆怅的原因不同。认真阅读诗歌,分析诗人惆怅的不同原因,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体现在三个方面:繁华不再,英雄无觅;自然永恒,人世无常;渴望能如范蠡一般既能成就伟业又能超越功利,却总难以如愿。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中“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题组二 考点综合练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日长简仲咸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注] 本诗作于诗人因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时。

  (1)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指出其诗眼,然后结合注释和全诗内容进行具体说明。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结合诗歌注释可知,他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而因为被人诬陷而获罪,被贬谪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作者满腔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另外,诗歌中“郡僻”“昼掩门”对“闲”字作了进一步渲染,后面三联也均承此而来。

  参考答案:诗眼是“闲”。“闲”为一篇之眼目,“郡僻”“昼掩门”对“闲”字作了进一步渲染,后三联也均承此而来。诗人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诗人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

  (2)从“情”与“景”的关系分析“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两句。(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考生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先明确指出诗句中所写的“情”和“景”,然后分析“情”与“景”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考生一定要把“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放在原文的语境中来理解。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中,诗人写到,北院繁花千片随风飘落,月亮升起时在东楼有美酒相伴。诗人趁黄昏月出之际,独自登楼,但映入眼帘的是万花飘零的萧瑟景象。诗人孑然一身,抑郁不平的心情无法向人倾诉。这两句未用一情语,而孤独寂寞之情毕现,寓情于景,堪称佳妙。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注],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4分)

  答: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4分)

  答:

  参考答案:(1)“抱膝”一词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节日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