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

《沧浪亭怀贯之》阅读答案

时间: 炎婷2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沧浪亭怀贯之》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沧浪亭怀贯之》习题

  (1)这首诗题为“沧浪亭怀贯之”,诗中是如何具体表现这个“怀”字的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认为“日光穿竹翠玲珑”描写景色极巧,但也有人认为改作“日光穿竹翠朦胧”更妙。你觉得哪句更好?请回答并说明理由。(4分)

  (3)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4分)

  (4)诗中第四句“日光穿竹翠玲珑”,有人认为这句景色描写实在妙极,但也有人认为改作“日光穿竹翠朦胧”更好,你觉得哪种更好?请说明理由。(4分)

  《沧浪亭怀贯之》答案

  (1)(4分)【答案示例】诗人独步无聊,危台四望,寻找贯之的踪迹,隐含了“怀”字;诗中所写的危台、林木、翠竹,都留下了贯之的足迹,让人怀念;写酒友离散、诗社凋零,表现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君又暂来还径往”一句回忆贯之来时和离去时的情景,充满了怀念之情。(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4分)【答案示例】示例一:“日光穿竹翠玲珑”更好。日光穿过竹林,翠绿的竹子越发玲珑可爱。在这红林翠竹之中,本来适宜会集朋友,把酒赋诗,但酒友离散,诗社凋零。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自然地引起对友人的思念之情。(4分)

  示例二:“日光穿竹翠朦胧”更好。日光穿过竹林,原本翠绿的颜色变得模糊,与上句“深秋的金红色在林中也黯淡了许多”相呼应,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画面。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观点1分,分析2分,手法1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3)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1分)颈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萧条之意,(1分)更加重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1分)

  (4)“日光穿竹翠玲珑”好。(1分)日光穿过竹林,翠绿的竹子越发玲珑可爱,在这么惬意的红林翠竹间,本来正宜会集朋友把酒吟诗,但酒友不在,诗社亦凋,(1分)以乐景写哀情,(1分)自然地引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分)

  “日光穿竹翠朦胧”好。(1分)日光穿过竹林,竹子原本翠绿的颜色因耀眼的阳光变得模糊,与上句“深秋的金红色在林中也黯淡了许多”相照应,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画面,(1分)借景抒情,(1分)以抒发思念友人的寂寥之情。(1分)

  《沧浪亭怀贯之》赏析

  这是诗人登沧浪亭怀念朋友之作。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形象。他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是因为友人的离去使他产生了空虚之感。继而登高四望,则属于寻觅怅望,自我排遣。由于心境寂寥,望中的景色也偏于清冷。霜林自红,却说秋色入林,在拟人化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秋色已深。竹色至秋依然青翠,而日光穿过其间,更显得玲珑。林红竹翠,本来正宜会集朋友把酒吟诗,但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颈联两句写景,比兴意味很重,零落的秋景带有象征意味,因而自然地过渡到末联,引起诗人惋惜聚散匆匆,慨叹无人伴其醉吟。结尾说友人是“暂来”“径往”,表现出诗人更深沉、更内在的怀念之情。

4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