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初一语文 >

七年级期末语文复习题

时间: 如英2 初一语文

  七年级期末语文复习题

  A.骇人听闻 忘恩负义 万赖俱寂 循循善诱

  B.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大言不渐 随声附和

  C.明察秋毫 相形见拙 饱经忧患 蹑手蹑脚

  D.娓娓动听 辗转反侧 冥思苦想 山峦重叠

  2.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4分)

  馈赠 ________ 虔诚 ________ 歉疚 ________ 笑靥 ________

  3. 根据原诗文填空。(每空一分,共4分)

  (1)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3) ,村南村北响缁车, 。(苏轼《浣溪沙》)

  4. 按要求填空。(6分)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描绘了一幅早出晚归的田园躬耕美景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望岳》中表现诗人远大志向与抱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 。”

  5.冰心曾有诗云:“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请你参照此例,写两个句子。(4分)

  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理解(6—23题 共50分)

  (一)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6~11题。(15分)

  送董邵南序

  ____________________。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6.本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1分)

  7.原文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郁郁适兹土

  (2)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____________

  (3)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_____________

  9.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提到哪几个燕赵之士?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对董邵南游河北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12~16题。(16分)

  牵着母亲过马路

  方戈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甲】□□□□,树老根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走到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公路已改造成混凝土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掠头发一样--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乙】□□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良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12. 结合原文,按要求分别将甲乙两处所缺的词语补出来。 (4分)

  甲:    乙: __

  13. 第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⑦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④段一开头写“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震颤”的原因是什么?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章中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两次“牵手”,请概括是哪两次? (4分)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中有一段插叙请指出是哪一段,并分析其作用。(3分)

  答:(1)第________ 段是插叙。

  (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短文,回答17—23题。(19分)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7.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9.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______

  (4分)

  21.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2分)

  ___ ___

  22.“我”曾认为上中学就是“长大”,是把 作为长大的标准。 第二次,“我”曾认为长青春痘就是“长大”,是把 作为长大的标准。 我终于意识到“长大”的真正含义,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分)

  23.“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__ _

  三 写作(50分)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4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