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作文 >

过年的作文

时间: 新华 作文

过年的作文篇1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包饺子,蒸年糕,打灯笼,放鞭炮。”当这首儿歌唱起时,就意味着春节即将来临。每当这个时候,大人们盼望着假期和团圆,小朋友们也期盼着“压岁包”。

每年春节我都是回奶奶家过,今年也不例外。大年三十早上起来,我就开始忙活着帮爷爷贴对联和“福”字。可是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爸爸告诉我:“春联又称对联,它用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句子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听完爸爸的话,我终于明白原来这简单的对联还蕴含这么多的道理。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晚上,奶奶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吃着美味的年夜饭,看着春晚,其乐融融。吃完饭我和弟弟妹妹们一起玩耍,妈妈和奶奶则开始包饺子,看着妈妈包得像元宝一样的饺子,我跃跃欲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终于成功啦!哈哈,今年我又学会了一项新技能——包饺子。

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和妈妈还没醒来,大公鸡就开始叫了,看来我必须早早的起床了,否则会让大公鸡瞧不起的。在我洗脸的时候,外面到处都是鞭炮声,这让我想到了王安石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确,春节除旧迎新,万象更新,到处一片欢乐与祥和。过了一会儿,奶奶端来了一大盘饺子,吃着自己包的饺子,觉得特别的香呢。

今年过年,我不但和大家一起团圆,还知道了很多关于春节的传说,最主要的是学会了包饺子,真是收获满满!

过年的作文篇2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期待的节日,也是一家老小团圆最重要的节日。我在这春节里也享受着浓浓的年味。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所以一进腊月,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开了,我们家自然也不例外。于是我一接到放寒假的指令就马不停蹄地飞奔老家,最开心的就是和爷爷一起上街。爷爷一大早就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我,上街购置各种各样的年货:春联、烟花,还有各种口味的糖果和水果等等。直到三轮车的后备箱都放不下,我俩才心满意足地回家了。虽然这样的场景每年都在重复上演着,可我的心里依旧感到满满的新鲜和幸福,大概这就是年特有的味道吧!

购置好了年货,到了腊月廿三,送完了灶王爷,我们家就到了最忙碌的时刻,全家出动开始做过年的包子了,在我们老家,包子称作馒头。爷爷奶奶拿出早几天就准备好的发酵引子,搬出一盆盆现做好的馅料,咸味的有荠菜肉馅、萝卜丝肉馅、青菜肉馅,甜的有红豆沙馅、黑芝麻馅,爷爷说这象征着五福临门,多好的寓意啊!接着邻居们也来帮忙了,只见他们把面团分割出均匀的小份,然后摊开面皮,包上馅料,把皮子折成均匀的十几道褶子,聚拢、捏紧,一个圆滚滚、白胖胖的包子就做好了,然后再把它们一个个摆好在蒸笼里,摆满围成一个同心圆。这时候大灶上的水也烧开了,蒸笼放在大锅上,大火烧开几十分钟之后,屋子里被一时半会散不开的水汽氤氲的烟雾缭绕,随着揭开蒸笼,面香夹杂着菜香立刻让人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蒸好的豆沙包,顾不上烫,一口咬下去,软软的面皮裹着豆沙的香甜吃到我的嘴里,滑进我的胃里,把我的馋虫全部引出来了,三下五除二,香甜的包子就这样被我“消灭”了,真甜呀!我想,我吃进去的是包子,到达我内心深处的却是家里才有的年味吧!这种味道是期待、是忙碌、是团圆、更是深植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幸福!

这不,吃着吃着,在外上班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吃着吃着,最热闹的大年三十就来了,和家人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伴随

过年的作文篇3

【我的过年记忆】

在我们的那个小乡村,进了腊月门的村集总是热闹的。买卖东西的人多了起来,小贩们自发地找个空旷的地方摆摊,这一堆儿那一片儿,卖的总是各类年货,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杂在一起。而我总喜欢站在卖春联和年画的摊位旁,哈出热气搓热双手,一站就是半晌。这些卖春联的小贩也不吆喝,地上铺一张长长的塑料布,各式各样的春联往地上一摆,小贩便坐在旁边,等着顾客光临,他们似乎并不心急。买春联的人也不用特地量尺寸,自家大门的尺寸早已了然于胸。只需根据自己心中的期盼,便能挑选出一副副中意的春联。有时我也跟着奶奶赶集,奶奶用粗糙却很有温度的手牵着我,说:“妮儿,看看你喜欢哪副对联,咱把它买回家去。”我便伸出手指,装作大人模样,对这遍地的对联评价一番。选到了满意的春联,我会开心地手舞足蹈。那时,我的快乐便是奶奶的快乐。

到了大年三十,奶奶便张罗着包饺子,吃过午饭,奶奶便和起面,粗糙的双手,有力地在盆里揉搓,半盆面粉,在她手里翻来覆去,不一会,光滑圆润的面团就揉好了。我呆呆地看着奶奶的手艺,总想学学,却始终弄不好。每一次奶奶都会耐心教导我,说话时,她的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眼角纹路也跟着颤动。“妮儿哎,和面时手不是这样揉的,来,看我慢慢做一遍。”奶奶顿了顿继续说:“和面要有耐心,慢慢都能有进步。这和面的道理跟做人做事是一样的,你说是不是?”奶奶的谆谆教诲如门檐灯笼垂下的温柔灯束,为年少懵懂的我指点方向。

光阴流逝,我细数流年,忆往望今,曾经的那个小乡村多了许多欢声笑语,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又到年关,我与奶奶在高大宽敞的新居里,感受着屋内暖烘烘的气息,享受着快乐与幸福的时光。奶奶和面,我也洗净手,帮奶奶揉面,耳畔又响起奶奶说过的话,一句一句,觉得手里和面越发有力道。奶奶望着我揉面,依旧含着笑。

过年的作文篇4

过年了,过年了!随着炮竹一声响,全家齐聚把酒欢。老老少少福满堂,辞旧迎新共畅怀。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们去老家放鞭炮,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欢歌笑语,完全融入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之中,路边的景色被节日衬托得格外的美丽。到了老家,我的叔叔早已给我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鞭炮,真是数不胜数,我和弟弟望着那些形态各异的鞭炮,别提有多开心了。

刚开始,我还是有些胆怯,生怕放炮时会炸到我,只是先拿着一个小小的摔炮扔到地上来尝试炮的威力,往地上一摔,只听到“啪”的一声炮响,原来也没那么吓人。后来,我慢慢适应了炮的响声,胆子也就越来越大了,便和叔叔一起玩名叫炮中的“二天雷”。为了安全起见,我先观察叔叔是如何点燃大雷炮,只见他左手拿着打火机,右手拿着炮,点燃后迅速将炮扔向远方,只听到“嘣”的一声巨响,不愧是炮中,爆炸的巨响仿佛能够穿破人的耳膜,和之前我

点放的那些小炮相比,简直就是不值一提。虽然它响声震耳,可就是这声巨响吸引住了我的好奇心,急切的想要试一试。我学着叔叔放炮的动作,点燃了一个,急忙地扔了出去,随后也是一声巨响,我成功了。之后,我和叔叔连续点放了好多的大炮,爆炸声一次又一次在我们耳边响起,弟弟妹妹们也都为之兴奋不已。不一会儿,我就熟练了点放大炮的技巧,便和叔叔又“发明”出了大炮炸盖子的新玩法,我先把炮点燃,放在地上,叔叔迅速拿起一个铁盖子,盖在炮上,随着一声炮响,铁盖子迅速“飞”上天,直冲云霄,这个玩法无比神奇,迎来了一次又有一次的欢笑声,可是爸爸妈妈却有些担心,他们觉得这种方法有些危险,便让我们停止了这种玩法。但是不管怎样,我和弟弟妹妹们还是觉得放炮是件很开心的事。

点放烟花爆竹是我们国家过春节的传统习俗,给家家户户过年增添了几分年味。爸爸说我们的国家因为环保问题正在取消春节里燃放烟花爆竹这个习俗,也许环境保护对于我们来说更加重要,毕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我以后也要遵守这个规定。不过,点放烟花爆竹确实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真是希望人们能发明出没有污染的烟花,那样我们就能同时拥有快乐春节和绿色的生态环境了。

过年的作文篇5

开炸锅,是鲁西北地区——至少是茌平、高唐一带,对炸年货这一年事的形象说法。开炸锅是过年的重头戏。在我生活不富裕,食物不很丰fengshan赡的儿时,开炸锅是我过年最期待的事情了。

那时候,家境好的乡亲会提前开炸锅。当炊烟袅袅升起,当空气中飘荡着让人垂涎三尺的香气,我便一遍又一遍问娘,什么时候咱也开炸锅。娘一般会选择腊月二十八这天——日子提前了,会加剧炸货的消耗,过了年来亲戚或者走亲戚(你相信不?那时来亲戚走亲戚的主要吃食和礼物就是各种炸货),就会捉襟见肘。

开炸锅这一天,老爸和娘会早起,做各种准备工作。

要炸的东西最多的就是藕盒子。藕盒子需要夹馅,事先洗好的藕要切片。一个藕片要切两刀,一刀不能到底,要留着点,藕片不能切太厚了——炸起来不好起锅,不容易熟;又不能太薄了——太薄容易脆断,夹不上馅的。所以,这是个技术活儿。这活儿,一般都是娘来做。

老爸的拿手绝活就是和面糊。和面糊看似没啥,这里面却很有技术含量,不单单是稠了加水,稀了加面那么简单。面糊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下面的工作。面糊要稠稀适中,不能“牛筋”了,更不能有面疙瘩——有面疙瘩下锅时,容易崩,这犹如一颗小型炸弹扔油锅里,热油飞溅可要伤人的。和面糊要用新压上来的凉水(那时还没有自来水,家里吃水用压水井),要提前和好,醒着。

夹馅就是弟弟和我能做的事了。馅一般是胡萝卜,娘事先煮熟了,攥去水分,剁碎,加入花椒面、盐、葱花,要咸淡适中。

除了藕盒子,还要炸丸子,炸鱼。丸子,有绿豆丸子、馍馍丸子。绿豆丸子当然是绿豆面的。馍馍丸子是蒸好的馍馍扒皮,揉碎,加入面粉、水,盐、葱花,或者剁碎的香菜,和好。这样炸出来的丸子很暄,不发死。炸鱼呢,带鱼是必备的,老爸还买咸鲅鱼,咸鲅鱼闻起来味道好极了,吃起来太咸了,口感也不怎么样。它不如鲜鲅鱼或者带鱼好吃。

准备就绪。油已倒进锅里,我这火头军该粉墨登场了,大锅头,烧棉柴或者劈柴。烧火,也是技术活儿。该大必须得大——挂着面糊的藕盒子乍进锅时,火必须得大;该小必须小——藕盒子浮出油面,那火就不能太猛了,不然,外面糊了,里面还不熟。所以呢,烧火火候拿捏好了,炸出来的东西色泽金黄,而且不会半生不熟。这是我多年经验所得,一般人我可不告诉他。

炸出来的第一碗藕盒子,要先上供,要让天爷爷地奶奶尝一尝后才可以吃的。这是多年的习俗了。

一盆盆金黄色的藕盒、丸子、炸鱼,是多半天忙碌的成果,也是过年餐桌上的美味。在那些食物不甚丰裕的年月,藕盒丸子炸鱼,是餐桌上的主角。这些东西,通常要吃到二月二——天气暖和了,有的长了绿斑或者变了味,娘也舍不得扔掉。

这些,都是三十多年前的往事了。而今,炸锅,过年还是要开的。只是,我们都少了一份期盼。娘说,今年过年,不炸那么多东西了。多咱愿意吃了,多咱就炸。什么年不年的,现在的日子,要啥有啥,天天像过年。

娘说得对。现在的我们,欣逢盛世,国泰民安,衣丰食足;现在的日子,真的是——天天过年!

过年的作文篇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过年了……除夕之夜,好热闹啊!人们忙得不亦乐乎,贴了对联又挂年画;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像在锅里炒芝麻似的接连不断;“啪啪啪”的焰火声就像天安门举行盛大的庆祝会似的。它们穿过了大街小巷,穿过了高楼大厦,把漆黑的夜晚照得如同白昼,到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景象。盼呀盼,重要把春节给盼到了。那么春节有什么习俗呢?赶紧去找一找吧!“哇,好香啊!”我刚想走出去,却被香味吸引了回来。一瞧,原来是奶奶在煮馄饨,我赶紧跑进厨房,问道:“奶奶。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吃馄饨?”奶奶说:“在除夕夜10点的时候都要吃馄饨,就叫“饺子”(交子)。庆祝新旧交替,子时来临!还有,就是馄饨和“馄囤”谐音。浴室五谷丰登!”哦,我知道了,找到了一个习俗——“吃饺子”!走出家门,我看见了一条金龙在不断翻滚,原来是舞龙大拜年呀!瞧,金色的巨龙在舞龙队员手中不断变换造型:滚龙、盘龙,龙身随着龙头起伏,摇头摆尾漂亮极了!呵呵,这么重要的习俗,怎么能忘记?又找到一个习俗——“舞龙”。捏糖人儿是民间传统的绝技,已很少见了。这玩意儿不仅好看好玩,玩完后还能吃,一般小朋友见了都喜欢,因为平时见不到,一旦见着了就不肯走了,不是缠着大人买就是跑回去要钱,实在没有钱了就眼巴巴的围在一边,手指含在嘴里,盯着这糖人是怎么变出来的。这时捏糖人的师傅用一个小铲取出一点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迅速捏出要做的人物大体形态,然后放在涂有滑石粉的木模里,再用力一吹,稍过一会儿打开木模,所要的糖人就出来了。晚上,原本寂静的天空一下子明亮热闹了起来。一道道托尾巴的火光冲上了天空,轰鸣的响声中,一朵朵绚丽、迷人的花儿盛开在夜幕中。四下里鞭炮声此起彼伏、龙腾虎跃,令人兴奋。一家人团聚在桌子旁吃着丰盛的晚餐。我们心中都荡出一份温暖、甜美。在这红红火火的大年中,我们很开心的吃着、玩着、乐着。

那个丫丫头嘞也是我。

过年的作文篇7

我的家乡是三德范,那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村庄,那里的春节有着独特的习俗。

家乡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家家都买起了年货,忙里忙外的准备了起来。而小孩子们更是热闹,男孩子向大人要钱买鞭炮,女孩子缠着父母吵着要买新年衣裳。可平时‘小气’的大人们在这时总是大方地把钱从钱袋里掏出来给小孩买衣服、买鞭炮烟花。

看吧,每天都有几个是好朋友或者是亲戚的男孩子在胡同里放鞭炮;听吧,每天家门外头都没完没了地响着,什么二踢脚啊、窜天猴啊……各种各样的鞭炮声,随着几个男孩的笑声响了起来。我不知道别人听到这种奇妙而又特别的“乐曲”是什么感受,但我知道每当我听到这声音的时候心情都特别舒畅。

转眼间,已经是小年了,腊月二十三,孩子们差不多都放假了。这一天,大人开始忙活着包水饺了。晚上,一盘香喷喷的水饺摆在了餐桌最显眼的位置,看着是多么美味可口啊。这水饺的皮儿是父母的关爱,这水饺的馅儿是父母的期望啊。

腊月二十八这天,是赶集的日子,这一次赶集和往常的不一样,这不仅仅是一年中最后一次赶集了,而且这一天大多数人都是去买烟花爆竹。小孩跟着父母,在卖鞭炮烟花的区域里逛着,东挑挑、西挑挑,不一会儿,篮子里就装满了烟花、爆竹,当然还有小孩能自己玩的小鞭炮和烟花。一家人就高兴而满意的回家了。

其实,最热闹的还是大年三十这天。天渐渐黑了的时候,一家之主,小孩的父亲拿着挂在竹竿上的鞭炮,站在大门口上就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那热闹劲儿就甭提了。当天完全黑了的时候,男人们才开始放烟花,而妇女则在家里准备除夕晚上丰盛的大餐。这时,小孩是最悠闲的了。大家都纷纷爬到了自己的房顶上,怀着那种兴奋的心情看着五彩缤纷的烟花。当我像其他孩子一样,站在房顶上看到那一朵朵灿烂夺目的烟花时,就会想到,这一晚今年的最后一个晚上,过了这一晚我就又长大了一岁,长大了一岁的我会迈向人生更高的阶梯、会突破人生更多的奇迹……看完了烟花的‘表演’,大家都从房顶上下去了,回到温馨洋溢的屋子里,会看到一桌丰盛美味的大餐,还有几盘光滑晶莹的水饺。这时,小孩子的爸爸会拿出一瓶酒,津津有味地喝两盅。全家吃着可口的饭菜,看着引人入胜的春节联欢晚会,全家洋溢在幸福的生活之中……

大年初一,这一天便是春节了。不管男女老少这一天都会穿着新衣服,迈着轻松的步伐去给亲戚朋友们拜年。小孩这一天会非常的高兴,因为他们又可以收到压岁钱了,虽然我们这里的压岁钱给的不多,但是小孩们都会非常开心。

接下来的几天一般都是去小孩子妈妈的娘家走亲戚,这也是一种习俗,也是过春节可少的习俗呢!

大约初七初八吧,“扮玩”活动也随之来了。大人小孩都到街上去看“扮玩”。扭秧歌的妇女们个个容光焕发;赶毛驴儿的、扮猪八戒的老太太们个个都精力旺盛,好像是年轻了好几十岁;踩高跷的人们个个都十分卖力;站在抬杆上的小朋友们个个精神抖擞。扮玩也是一门艺术,我觉得它是一门了不起的民间艺术。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正是元宵节,也叫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赏灯节也是元宵节的别名,这是因为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这一天,大家会吃着香甜粘滑的汤圆;到了晚上,每一家都会出来放烟花,有的还会去街上赏灯,有耍龙灯的、玩云彩灯的……真的是应有尽有!这一天,将又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夜晚……

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也差不多就结束了,大人们去工作了,孩子们也都陆续开学了……大家都精神焕发地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和学习。

过年的作文篇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好诗,每到过年时候,小伙伴们便开始吟诵这首喜气洋洋的诗,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大年三十,是我们中国传统新年——春节的前夜。按照传统习俗,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从外地赶回老家,团聚在一起,吃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瞧,妈妈和我也回到奶奶家。

来到街口,我远远地看见到处都是红色:家家户户都贴着红对联、红福字;来来往往的人们有说有笑,在街上挑选年货,买烟花爆竹……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一到奶奶家,我们就忙里忙外,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年夜饭。今天,吃饭的人也比平日多了,妈妈、婶婶、叔叔、爷爷、奶奶都聚在一起。桌上的菜也比以前丰盛多了,鸡鸭鱼肉样样齐全。吃饭过后,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聊聊天,喝喝茶,说说话。春节真热闹呀,我真想天天过春节。

我早早地吃完了饭,跑到电视机前,拿起遥控器,准备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时间还早,春晚还没有开始呢。我拿起烟花,兴致勃勃地跑出了家门。来到大门前,我们把烟花都在同一时间全部点燃。那一瞬间,犹如百花齐放,那五彩缤纷的景象把我们几个都看呆了!那一瞬间的美丽是无与伦比的。不一会儿,烟花就被我们放得一干二净了。

大年初一,我们去大姑家拜年。临走之前,姑姑要给我压岁钱,我说:“不要了,我已经这么大了,不能再要压岁钱了。”妈妈说我长大了。

过年也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让我们在这新的一年里携手并进。新的一年,加油吧!

过年的作文篇9

盼星星盼月亮,除夕终于到了!

除夕是农历年中的最后一天,也称过年。其实除夕二字的由来还有着一个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怪兽叫做“夕”,它会在冬季给附近的村民带来很大的灾难,所以村民就用碎竹节和鞭炮对它进行驱赶,俗称“除夕”。

除夕,也是我们民族一个具有古老意义的节日。在这样的日子里,一家人聚在一起,就是我们过年最开心的时刻了。除夕那一天的中午,我们陪着外公、外婆一起与舅爷爷一家人,在外面的饭店吃了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午饭结束后,我们和爸爸一起与各位长辈告别,风风火火地赶往我们晚餐的目的地——大通湖。

路上,好一派美丽的风光,江汹涌,桥高大,虽说江比不过海,但也很是壮观。大约经过了3个小时车程,我们才赶到老家,到达的时候,爷爷奶奶早已经准备好了晚餐迎接我们的到来。

我们坐在一起,举杯同庆,开开心心地吃起了团年饭。吃过团圆饭后,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坐在电视机前看起了春节联欢晚会,从窗户向外望去,万家灯火通明,在这个合家团圆的时刻,家家户户都传来了开心的笑声。十二点的钟声很快就敲响了,外面一下子变成了烟花的世界:有的像大红花,有的“龙凤呈祥”,有的“吉祥如意”,还有的“天女散花”......它们把天空点缀得五光十色,异常好看。

除夕那一天,我非常的开心!

过年的作文篇10

先把天爷、灶爷、财神爷都请来,然后,买黄表纸一刀,红蜡烛一把,香一盒,金箔一叠,三个香炉,几挂鞭炮,香炉里填满五谷杂粮。灶王升天时,点三根香,两支蜡烛,两个元宝,一挂鞭炮,磕头、诚信地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腊月二十三那天晚上,我顺着娘在梦里说给我的话,一步步走在习俗里,走进时光深处童年里的年关——

过了小年,村子里就远远近近开始飘起零星的鞭炮声,那声音似乎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人们:年来了,年来了……是啊,年来了,我就有新衣可穿,有红花可戴,有母亲和姐姐做的大包子小饺子炸丸子可吃,还有不少好玩的,重点是还能得到一两角压岁钱。哎呀,真是越想越美了!于是,我天天掰着指头算日子,希望太阳早些落下,早些升起。

“二十六,割块肉”。那天,是我们庄和村后街最热闹的时候——杀猪日,地点就在我家大门口外的一大片空地上。叔叔大爷们一边兴高采烈地聊着新年愿景,一边有条不紊地给一头头大黑猪放血、热水浴、刮毛、开膛破肚、取下水,然后整个猪被割成两半,放在地排车上拉走待卖。我们这群小孩子你推我挤地咋呼着、围观着,赶都赶不开,单等那个主刀的大爷从热气腾腾的猪肚子里掏出猪尿(suī)泡吹成气球,他故意逗那些男孩子们你挣我抢到面红耳赤,强者得之后,一哄而散当球踢去了。之后,会有人继续等下一个。

我们女孩子不要那个,我总感觉有点脏。我们只求叔叔大爷给一个猪蹄甲就够了,里面放上一团猪肠子上刚撸下的温热花油。入夜,将猪油点着了,猪蹄甲里发出“滋滋”化油的声响和油香。我们即刻像一群欢快的萤火虫在黑黑的街上飞来飞去,小心翼翼地擎着手里的灯,挡着随时袭来的风。我暗暗地祈祷风小些,不要刮灭我的灯,让它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亮得久些,再久些。

最开心的事,还有跟着母亲一起去赶年集。她答应买完年货会给我和弟弟买一样吃的或玩的。弟弟选了糖稀,我在糖稀、头花和变花之间最终选择了变花。那些花瓣是用蜡烛油浸过的彩纸折叠起来的(防水耐玩),再用一两根细铁丝将其串连成花的形状缠在两根竹棍上,两手随意的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扭动竹棍,它就会变出各种花样来,像一只轻盈的彩蝶在我的手里上下翻飞,真是奇妙极了!我用魔术师一般熟练的手法操纵着那只蝴蝶,弟弟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忘了缠动的糖稀流得他满手都是,像夏日松树干上溢出的琥珀色树脂。看着他惊讶发呆的表情,我得意的笑了。之后,我分享弟弟的糖稀,弟弟分享我的变花。谁知,他竟不小心把它搞坏了,害得我哭了好久的鼻子。

“二十八,把面发”。母亲把包好的一大筐包子放在屋子中央的饭桌上晾着,她说先不能吃,要等年后走完亲戚剩下了再吃。就着昏黄的油灯光,我自告奋勇的帮母亲把那些包子摞成了一座高高的小山。谁知那小山竟长了嘴巴,它调皮地一阵阵朝着我吹出诱人的香气。半夜醒来,我实在受不住肚子里那条大馋虫的鼓动,就悄悄地拿了一个,趴在被窝里,面向墙壁和它一起共享了那人间美味。我一下一下轻轻地嚼,它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咽,尽力不发出一点声响。天亮了,我很庆幸母亲没有发现,忐忑不安的心才放了下来。

直到现在,每当吃大包子的时候,我还是会不由自主的怀念起那种味道——微微发酸的面香里包裹着的白萝卜、粉条、猪油渣混合在一起的香气。在我的生命里,那种香气好珍贵,珍贵到,拿多少钱已买不起。

“三十,包饺子” 。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母亲和姐姐吃过午饭就开始和面剁菜调馅,整整一大晌,包了几锅拍盖,有三十晚上的,有五更天的,有大年初二的。三十晚上下包子时,父亲点了一小挂鞭炮,我和弟弟远远地捂着耳朵等鞭炮放完了, 就连忙在一地黄纸皮里翻找哑炮(没响的鞭炮),吃完饭又去附近的邻居家找。回来后把那些哑炮的皮剥开,将火药轻轻聚拢在一张本子纸上,然后,由勇敢的弟弟用一根长长的香点燃了(我不敢),只听“噗”的一声,橘红色的温暖的火花四溅开来,如一朵盛放极致的美艳菊花,我和弟弟高兴得又蹦又跳。因为,那烟花是我俩亲手创造的呀。

天渐渐黑了,母亲叫我和弟弟快点睡,说天不亮还得带我们给院里的爷爷奶奶叔伯大爷拜年去。我俩听话的赶紧睡了,因为一觉醒来,我们就可以得到那等了一年的可爱的压岁钱了。

朦胧中,忽然听得母亲惊慌失措的叫声,原来是放在灶台上的一大锅拍盖饺子不翼而飞了,上面压饺子的一张黄草纸和几根筷子还在。我惊恐地从炕上的被窝里悄悄探出小脑袋,看到父亲愣愣得没了注意,母亲急得眼泪直掉,嘴里嘟囔着:老天爷,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然后又点燃香烛元宝祈祷老天爷发发慈悲什么的。大姐二姐三姐也起来了,大姐镇定地环顾了一下周围说先别急,咱都各处找找吧。一阵紧张的搜索后,是二姐搬开了风箱,在灶台的风道里发现了那些失踪的饺子。原来作案犯是那些饥饿的老鼠。那年月,粮食没有老鼠多。母亲和姐姐小心地把那些沾满草木灰的饺子清洗干净了,我们一家人终于围坐在一起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大年夜。迟到后的那一角压岁钱被我紧紧地攥在手心里,攥出了汗。

母亲曾说:年关年关,过年就是过关!小时候,我总是殷切的盼望过年,却不知道父母微笑的背后深藏着几多心酸。

流年似水,往事如昔。童年里的年关,在我生命的长河中早已丰盈成一粒粒闪光的珍珠。我安坐在那一粒粒珍珠里,依旧单纯地快乐着,幸福着……

11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