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时间: 子文2 语文学习方法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把课堂给学生,课堂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等教学方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予学生,教师做好巧导,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3、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

  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教学重点: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

  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编编、画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读生评价、分角色读)再加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道理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看图和朗读得到充分的感悟。

  教学流程:游戏导入——学习一、四自然段——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拓展延伸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找不同画面。

  2、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找出不同。

  3、请学生带着游戏中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为后文找出课文插图的不同做好铺垫。)

  二、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质疑:从课题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主交流。

  4、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自主交流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生更能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图文结合,体会葫芦的可爱。

  (1)、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评价葫芦。(可爱 )的葫芦

  (2)、出示:( 可爱 )的葫芦 多么可爱的葫芦哇!

  (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比较感叹句的语气。(赞美)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葫芦的可爱。

  (5)、指名朗读描写葫芦可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细长的、满、雪白的、可爱”;齐读。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同学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呢?

  2、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1)、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生从多次的朗读中深深感受到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朗读指导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会出来。)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小葫芦变黄了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学生读中比较句子意思的不同。

  3、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伤心)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现种葫芦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4、多媒体出示文中两幅图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①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②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③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过渡: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同学门脑子里有什么疑问吗?指名交流。(“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文中两幅图画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进行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

  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一)学习第二段

  1、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板书:一些蚜虫 变黄了)

  多媒体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 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呢?(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学习第三段

  1、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多媒体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知道这话的意思吗?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3、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指名)

  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

  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板书:叶和果有联系

  4、全班齐读二、三段。

  5、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6、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采用课后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得到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教学中设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六、拓展延伸。

  1、想一想: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

  2、编一编: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些葫芦… …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续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这样对他们进行一次人文教育,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画一画:你能画出长大后的葫芦吗?

  七、写字指导

  1、出示“言、每、棵、怪、慢”6个字

  2、指导学生观察发现:

  言和每为独体字,后3个字为左右结构的字。

  结合“母”字指导“每”字的笔画顺序,师范写

  “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

  复习“忄”的写法,师范写“慢”

  3、生描红书写

  4、点评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这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四组园的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这一组园的单元主题是通过词语和故事使学生受到启发。这篇寓言故事重点围绕葫芦,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2个生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对低年级的阅读提出以下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强调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的重点:正确认读生字,通过品词品句来感受葫芦的可爱,并能通过

  朗读表达出来。

  2、教学的难点: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我的教学重难点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学情

  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三、说教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我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颖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 通过读读、画画、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形成自主探究式学习,在交流、互动中,树立自信心,得到相应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一开始,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出示葫芦实物,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我接着让学生说对葫芦还有哪些了解,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葫芦的有关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了有关葫芦知识。教师由问题“葫芦的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转入了对本课的学习。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我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由带拼音词语到去拼音、再到单个生字认读,逐层递进。在小组内讨论记字方法,实现了绩优生带动学困生学习的目标,体现了小组合作。字词教学应注意音形义的结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如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做“盯”的动作,让学生发现偏旁与字义的联系,并让学生扩展目字旁的字有哪些,有意

  识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形声字的特点,这也是学习、记忆汉字的一种方法。“哇”,不仅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语气词,同时与前面学过的语气词联系起来,既学到了新知,又巩固了旧知。另外,通过熟字换偏旁的方式,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记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指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为理解与感悟文章奠定基础。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学生会产生疑问,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于是我采用变序阅读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四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完画出描写葫芦可爱的句子多读几遍,引导学生从“细长”、“雪白”、“多么可爱”、“每天”、“几次”等词语进行体会,然后再采用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从“细长的”体会到葫芦藤的样子时,我让学生说说还可以说“细长的什么?”这一安排,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挂”用得更准确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挂”还可以换什么词?课文中用这个“挂”字给你什么感觉?从而让学生体会“挂”字所带来的美。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借助图片,读出心中的惋惜、难过之情。 通过两幅图片,了解了故事的开头和结果,教师巧设悬念,“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具体的原因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详细了解”,一句简单的过渡语,将下节课要学习的二三自然段轻松带出,使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五)指导书写

  本课所写两个生字,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说说写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看了“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62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