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高中优秀叙事散文500

时间: 如英2 语文学习方法

  高中优秀叙事散文:巷道里的生活

  巷道里,也开个麻将馆,似乎黑白昼夜不消停。里面摆两张麻将桌,几个黑黝黝的男人,冒着汗和油,哗啦啦打。也有女人领着半大的孩子,站一旁观战。晚上,边打边喝啤酒,尿憋了,一出门,两步跨到对面民房背后,唰一声,尿起了,也不害臊,不怕人。时间长了,那坨墙,经常湿漉漉,沾着白色的尿渍,骚臭难闻。穿七寸短裙的女子,路过时,总是皱眉,扇手,匆匆而过。孩子们经过时边跑边喊,臭死了,臭死了。不过再骚臭,该尿还是照尿,反正没人管。当然,耍钱的地方事情稠,这个麻将馆也不省油,一次,两拨不认识的凑一起耍,结果起了争执,先骂,后打,最后一个少年,一把水果刀,朝对方手指剁下去,嗨!差那么一丝,就断成两节了,最后受伤的人拢着那根藕断丝连的手指,去了医院。剩余的人,互相对骂,双方嘴上都不饶人,像吃了生铁。那是晚上十点多,硬把迷迷糊糊要睡觉的南城根,整的跟大白天一样热闹。

  再后来两个姑娘租下来,大概粉刷了一番,开了麻辣烫店,刚开始,还有人吃,后来人越来越少,两个姑娘整天坐在店里,木偶一样,就是没客人,一直入不敷出,也就关门了。随后,又有人租下,开了个*用品店,开业那天,鞭炮礼花放了老半天,把拥挤的南城根震的坐不稳。前来庆贺的亲朋一大堆,大家想着,南城根,人杂,听说还住着小姐,开个*用品店,生意没问题。但随后,现实和他们的判断简直大相径庭,不但没有人光顾,就连一个**的影子也没见着,开店的人把即将过期的*用品拉上三轮车,带着对南城根的不解和愤懑,离开了。

  高中优秀叙事散文:背井离乡者

  隔壁搬进来一对年轻夫妇,在楼下开家面馆。这儿是有待都是开发的边缘地带,随着城中村的改造,曾经汇聚城中村的外来人口,也树倒猕猴散式的向城市外围扩散开来。这些人虽然是外来人口,但却是城市建设中的中流砥柱。

  一度偏远、冷落的村落开始繁华、熙攘起来。每天总有一大拨人,和我一起出入村时挤公交车。瞧,这儿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再加上周遭高楼映衬,宛若进入了县城的感觉。

  想想,我们人在一出生的时候,大家是一样的无知,但是每个人降生后的物质基础却不尽相同。乡下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穷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有教养和没教养的孩子,就是这样的一群孩子,在若干年后构筑了一个社会。这样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过程,组建了这样一个由三教九流构建的社会。就像这村里所包含的一切,干部阶层、房东阶层、做小买卖阶层、打工阶层。每个人都在组建的阶层里穿梭着,希望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之后,荣升到上一个阶层。这种金字塔的排列组合,在数千年里本身就存在着,只不过是延续到现在、乃至将来。

  这个村,房东为了将来不定期里的拆迁补偿,开始大规模的加盖楼层。于是这样大批如我寒酸的人所蜗居。这对夫妇所经营的是一家面馆,开张大约一个多月。在他们对面,是一家面馆和砂锅店,在他们的左边紧邻的是两家面馆,右面隔一家的也是面馆。这对夫妇开面馆的铺子,以前是房东出入的门道,后开侧门,就在原来的过道上按上了一扇可以锁上的门。经过这样的改装,一个月可以出租一千块钱。

  我认识这个村到随后的入住,也有三年时间了。这村,流动人口以民工居多,主要是在村东大片正在建造的楼盘做事。这些人吃饭,先以饭的量为第一位,其次才谈口味和卫生。民工的去留曾经决定着这个村的繁华程度。因为每年的腊月和第二年的正月,除了本村的村民,剩下的便是就近未归的几家卖饭的,而大批的民工也基本上返乡了。

  由于受消费群体的限制,这儿的生意基本都是那种个体模式。故而生命周期大多很短暂,要么一个月,要么三个月,要么半年,长点的是一年。今日的手机店,明日的超市,后天的饭馆。今天开业的鞭炮声,明日的装让、空房出租。商铺的更迭,产业的变化,人口的流动,似乎是正常的盛业规律,但是当这种规律的周期很短暂的时候,是投资者前期的考察不周,还是经营有问题,更或者是市场的问题,不得而知,也许兼有吧!

  村民房东永远是获利者,因为消费的是流动人口,赚钱的也是流动人口。而村民房东在此处,无异于麻将馆只收炸弹费的主家。因为无论谁家输赢,于他而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在这场博弈中的获益是永恒不变的。房东赚着自己的房租,不论开店的,还是住人的,这都是一本万利的好事,更何况若干年后的拆迁中,他们还可以得到一笔丰厚的安置赔偿费用。至于房客的生意,于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关系,手机店走了,超市来了,超市走了,饭馆来了。在他们看来,城市永远是繁华的天地,即便这城市的边缘一带,也不例外。有的是投资者,不用愁自家的房子租不出去。他们整日可以在闲暇的逛街、看小孩中,度过他们无忧的每一天。店铺的更迭,并不影响房租的价格,而是随着租房市场的行情而水涨船高。

  这对夫妇的面馆,生意也不算好,吃饭的黄金时间基本在下午的两点到晚上的七点左右。在这期间,十个吃饭一做,一个吃饭也是一做。忙于不忙,全从他们的步伐中可以看出来。晚上十点多,他们才会放休息,有时候看着他们在十点多回来,还要在初冬的的深夜里,手洗着一大盘如山的衣服。在一家毫不遮掩的房子里,时常除了这对夫妇外,还有他的小舅子,她的公公,在交替前来的帮着他们打理生意。帮完了忙,三个人挤在一张双人床上休息。第二天一早,就要下楼开始准备当天的前期工作。

  往日里,我们遇到了点头示意一下,基本没说过几句话。但是对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我们而言,相逢何必又要亲密无间呢?保持一点距离,在朦胧中看人岂不更好。就这样的像朋友天天照面,像陌生人那样各自忙活自己的生活。

  我不知道他们的面馆,能在这个餐饮几位众多的村落里生存多久,因为供养他们的民工,现在的年末就是他们的归期。而他们的面馆才开张月余。我不是救世主,我只是一个善意的旁观者,祝福者。但愿他们能一路顺风的开下去,且生意越来越好。谁让我们都是一伙,背井离乡的人呢?

  高中优秀叙事散文:暖暖春阳下,有我远去的童年时光

  春日里,春阳如同一张孩子的脸朗朗地笑着,一轮红红的太阳爬出东山时,山地间一派亮晃晃的,满山的绿树长出了新芽儿,大清早起来,人感到格外的清爽,春阳暖暖地来到人间,盎然的绿意来到了,杨柳吐出了新叶,在点点斑斑的繁华中装扮着无限生机,春风轻拂杨柳随处飘荡,飘起满地的芬芳。

  春阳暖暖的,把许久潮湿的心晒得美美的,在这悠悠的季节中,伴随着大自然带来的清新,绵绵的思绪飞舞在指尖,划出一道道弧线。微微扬起嘴角,听着久违的天籁之音。写下了一些些温馨的片段。轻柔的和弦,演绎着缠绵的眷恋,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谱写着一曲优雅的歌谣。

  细细品味着春阳的柔情。触摸着心灵最深处的萌动,随着春风的摇曳,吹来了又带走的一丝丝清凉,雕刻在脸庞,慢慢地消融。在这春意盎然的情景中,是谁在弹奏春光的曲子。在这寂静的天空下,留下了迷香,沉醉的,逸韵的,朦胧的,散满了馨香。

  行走在满是青苔的石板路上,那一首熟悉的旋律,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事,还有那一段段童年的时光,在我的记忆中,轻声吟唱……

  春阳下,一大片的紫云英花开了,犹如一块紫红色的毛毯,从田野的这头,铺到了那头。淡淡的花香悠悠地蹿进鼻孔,整个身子都舒坦了。赤脚沿着田垄走去,耳畔蛙鸣声不断,仿佛在欢迎你的到来。看着满田坂的紫云英,坐不住的我和三两个小伙伴一起下田采。乍看一眼,花都差不多,但细细地看,都是不一般模样。花瓣是紧挨着的,契合有度;稀稀落落,别有风致。红得热烈,粉得羞涩,微微透着紫,不张扬也不低调,扑朔迷离,韵味十足。

  村口的大树犹如一个安详的老者,静静窥视着村子的一切,大白天的阳光白晃晃的,透过大树不是很繁密的枝叶,照得青石板有些反光。眼前模模糊糊的景象在脑海里渐渐清晰。

  春阳下坐着一帮光膀子的男人,多数嘴里都叼了根烟,一边吞云吐雾,一边向旁边留着青胡渣的小兄弟夸赞自己婆娘的床上功夫。女人们则是扎堆在一个角落,拉着家长里短,骂骂咧咧地道自家男人连买菜的钱都不给她。每当这个时候,头顶电线上密密麻麻歇着的燕子总会应景地闹个不停。热闹一阵子,人乏了,也就三三两两地散了……

  在我家的吊脚楼下有一片很大的竹林,每根竹子是那么粗壮,有的高耸入云,有的矮如绿毯,有的翠色欲滴,有的紫中带红,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清晨,漫步竹林,和风习习,竹林萧萧,林子里静寂了,就连小鸟儿扑腾翅膀的声音也能听见。随着公鸡报晓,打破山村宁静,也划破竹林的安静,林间顿时热闹起来,鸟儿亮开歌喉唱歌,虫儿们为之翩翩起舞,刹那间,我便进入了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那种优雅的旋律让人回味无穷。

  不久,乳白色的浓雾慢慢升腾开来笼罩着大地,竹林也浸透其间,碧绿的竹叶挂满露珠,瞧!多美,它们集天地之精华,揽万物之胜景,偶尔,禁不住微风一吹,痒酥酥,凉悠悠,浸透肺腑,渗入肌骨。

  一会儿,云开雾散,阳光利剑一般穿过云层,挤过竹梢,钻进竹林里,使铺满竹叶的地面变得斑斑驳驳,印上各种美丽的图案。

  大风是这里的主宰者,随着它一声高歌,“呼——呼——”竹儿们,小草们,大树们,一切的一切,禁不住跟着手舞足蹈起来,竹林发出天籁之音,美妙极了。

  中午,茂密的竹叶将林子封闭得严严实实,似乎要遮住蔚蓝的天空,挡住人们的视线,跨过滴水的草尖,跨过挂满露珠的蓓蕾,也跨过茂密的竹叶,来到竹林间,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和谐、亲切、轻松。似乎这个世界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在竹林深处有一条小河沟,落满了厚厚的竹叶。我们几个伙伴总爱趴在沟里捉迷藏,躲在竹叶下,只露出半个笑脸。在这条小沟里,有时也会找到几个白花花的鸡蛋,因为我家那只不听话的母鸡总爱在沟里下蛋。如获至宝的我,小心翼翼捧着鸡蛋,送到妈妈面前。这样,我在竹林里玩耍就不怕妈妈唠叨了。

  有时,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摇啊,从秋千底下。摇荡着我心中的梦,兴致来了,我就带领手下“蟹兵虾将”,找来几根枯竹竿,在竹林中盖起了一个只有顶的小屋,享受那份属于我和伙伴们自己的欢乐时光。

  这时候,我们就唱起妈妈常常哼着的歌谣:“在那高高的山上,有个离天最近的地方,站在高高的山上,能看到最早升起的太阳,能看到最后落去的月亮…….”父亲就带上我们爬上寨子后面一座高高的山上,他对我们说:你们要遥看遥望远方,只有站在高高的山上,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你们就会看到高山下还有许多连绵起伏的小山以及山脚下绿树翠竹掩映的村庄,你们就会看到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通往山外,只有站得高的人才会有高远的眼光,心胸才会坦荡,什么事情都能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心不满蛇吞象,你们可以远涉重洋,你们可以远走高飞,你们可以远在天边,你们可以潇洒,你们可以风光,你们可以自信,但你们就是不能忘记这里是生养你们的地方。家乡的人们总相随,家乡的小伙好粗壮,家乡的姑娘好漂亮,家乡的绿水好清凉,家乡的青草多又多,家乡满山遍野见牛羊。

  这就是我春阳下的童年时光,,如今远去了,我也远离了家乡,童年的时光不再回放,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我都回到家乡看看我的父老乡亲,看看我的老爹老娘,看看我哥兄老弟,看看我小时候栽下的树和读过书的学校。我记得从家乡返回县城的时刻,乡亲们总会一路相送,把他们自己种下土特产让我带上,在我眼中,这些土特产太珍贵,我毫不犹豫的带上,是呀,家乡的乡情亲情就是一面我永远穿不透的情网和一道越不过的情墙。任凭岁月流转,记忆散落,这种童年快乐的时光永驻我们心间,陪着我们在春阳里坐看云卷云舒,在我的记忆深处如同一首深情的歌永远刻在我不老的心房。

3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