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小学校园散文3篇

时间: 如英2 语文学习方法

  我感喟眼前教学楼的气派,也羡慕坐在宽敞明亮里学习的学生。那你还想知道更多吗?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小学校园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校园散文一

  每天下班,经过学校的路口,总会看到学生三三两两地来到学校路口不远处的马路边等公交,总会看到一辆停靠在学校墙外的公交车,正等侯着接送距家较远的学生;也会看到一些既不等公交,又不坐公交车的学生骑车说说笑笑,骑行在柏油路上;更会看到那些颜色越来越好看校服,或嘻嘻闹闹,或漫不经心地穿行在社区马路上的学生。

  羡慕眼前这些学生幸福快乐学习的同时,也会将目光投向社区学校刚竣工不久美观气派的教学楼,投向那绿色围栏圈起来的校舍,绿树成荫,花草满园的校园。看着,看着,复杂情愫顿时涌上心头,让我想到前不久回老家探亲时,亲历我曾经就读过的学校因为移民搬迁,因为“城市化”而缺少生源,除旧凋敝的学校外貌。那残缺的校门,脱落墙皮的围墙,破烂的教舍,荒草满地的校园。看到此景,我心里不仅问自己,这就是从前我就读的学校?这就是肩负着培养哺育下一代的校园?

  听在县城当老师的大妹说,老家的学校,只有来自学校周围的几个村子的学生就读,都是些父母外出打工,家境困难的留守儿童在那里读书。条件好的家境殷实的家庭都在县城买了房,孩子转到县城学校上学,那些没能力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也依托亲戚让孩子在县城念书。只有那些没有门路的老师,和经济困难的儿童呆在这破烂不堪的学校里 。

  看着和那日渐荒芜的村庄一样的学校,如同村子里那些孤独的老人一般,经受着岁月风吹雨打,坚守着属于自己,曾经有过热闹,有过辉煌的过去…… 。

  小时候就读的小学——柳庄小学坐落于盘龙山下的小村子里。学校陈旧简陋,总共四栋土坯房,三栋作为教室,一栋做为教师宿舍。这一栋不够教师住,有一位还必须住在靠近破庙东面的一栋据称停放破庙杂物仓库改成的房子里。破庙在教室的西北面,破庙房梁上据说吊死过人。由于那间仓库改成宿舍靠破庙太近,且有死人的说法,因此学校年轻老师都不敢去居住,最后只好由一位老教师去住。破庙旁有棵梧桐树,什么时候栽的,没人知道,只知道梧桐树一年四季枝繁叶茂,遮荫蔽日。学校的操场在破庙的后面,两亩地大小。除过体育课,学生很少到那阴森森的操场上去玩,除非多约几个同学,一两个学生一般都不去。

  学校的春夏秋还算好过,一到冬天,就很难熬,教室的墙壁似乎到处透风,门窗玻璃没一块是完整的。由于教室阴冷潮湿,不得不早生炉子,班主任规定每个学生轮流到学校生炉子,轮到谁,谁很早起来,拿上家里的柴火去生炉子。这种经历不知从几年级开始的,我记不起来了,只记得我在十四岁那年,在一个离家较近名叫北山中学的学校开始读初中。

  说到北山中学,每个北山人心里都怀着一种自豪的情感,虽然是一所乡下中学,但办学质量和声誉一点不亚于县城的中学,许多周边公社的学生都以能在北山中学读书为荣。从北山中学考出去的学生现在有的做了教师,有的当了公务员,有的和我一样进了工厂。没考上的现在却做了老板,有的搬迁到川区过上了小康生活。

  北山中学坐落在村子的西北面。中学的背面是山,不高,对面也是山,也不高。中学的门前是公路,一直通向县城及陇东地区。中学被村庄和田地包围着,也被山环抱着。

  北山中学背后的那座山除过稀稀拉拉白杨树外,再就是一山的褐色土,不知道那山为什么不长草,有时竟好奇那白杨树是怎么存活的,我现在想起来都有些纳闷。

  学校靠东最里边的一排是教职工宿舍,靠东的倒数第二排是教师食堂学生食堂,靠东倒数第一排则是后勤处,靠西两排四栋平房都是学生宿舍。除去教职工宿舍,教师学生食堂,学校后勤处,学生宿舍。其余房子都是教室。学校六个年级,十八个班加上教职工,学校近千名师生,这在当时的确是一所大学校。除过县城的中学,北山中学无疑是坐落在乡下的最大学校了,提起北山中学,可以说在方圆几十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学生宿舍前面是一块大操场,大操场靠近马路,上体育课时,马路上车辆,去镇子赶集的人,甚至马路边的农田里的农人劳作都尽收眼底,农人犁田喝斥牛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操场外西南角有一个砖窑,每天有股刺鼻气味弥漫在学校的上空。

  学生食堂开了三个窗口,一天两餐,钟声一响,学生都像箭一样飞向食堂,抢着排队打饭,唯恐去迟了,吃不到那一碗洋芋疙瘩,或者是大白菜外加两个馒头。往往有的学生为了排队买饭,在第四节课就悄悄溜出去排队了,在他们心中,吃饱肚子才有心思去学习。在我印象中,很少有肉的时候,即便是这样,也有穷得买不起菜票的学生,晚上多半是面片,大多数男生都吃不饱,还得吃从家里拿来的干粮。

  那时的学生不像现在的学生那么有福气。那时候学生上学,放学回家全靠步行,尤其那些离学校远的学生更是如此。如果谁骑一辆自行车那简直就当做稀奇。你看看,我骑骑,羡慕得了不得,更别说有坐公交车的奢望了,在他们学习生活中,能坐公交车,那是遥不可及的事。

  那时家住远处的学生周六回家拿干粮,周日下午还得赶回来上晚自习,来回全靠两只脚,全凭一双鞋。翻山越岭,过沟趟河,在磨练身体的同时,也练就一双能跑能跳的双腿。北山中学曾有一名姓苏的男学生因为能跑,大家都叫他“苏万米”。学校每年开运动会,五千米,一万米的第一都是他的。他的成绩全凭日积月累的长跑得来的,因为他家距学校远,来回全是跑着到校。他曾代表北山中学,代表县和地区参加过全国运动会,他我们学校很有名气,可惜他文化课不好,否则考个体育学院是不成问题的。

  和那些翻山越岭跋涉到校的周边同学相比,我们这家距学校较近同学可以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说少受那些干板冷床带来的躯体折磨,还省去了吃不饱穿不暖带来的成长煎熬。回到家有热腾腾饭菜,扣在锅里等着我们,还有用牛粪树叶煨温热的炕暖烘烘的被窝等着我们。每次吃饭时,父母殷切的目光看着我们,眼里流露的都是望子成龙般神情。

  和我一样,那些一心脱离苦海跳出农门的同学,他们父母何尝不是这样呢?都希望子女将来端上国家的铁饭碗,摆脱背朝青天,面朝黄土苦难日子。这些和我一般大的学生娃,肩负着父辈希望,承受着山高路远,忍受着饥寒,点着煤油灯,在昏暗的灯光下,在书山题海中艰难爬行,他们知道,华山一条路的道理。他们也清楚,要么金榜题名,要么回家务农。

  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我青春不再,梦想渐远,年轮碾去了风华。三十年前的学校,也随着时代进步,教育改革,变得面目全非,今非昔比。

  我想,国家经济发展了,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了,人们对教育思想观念改变了,城镇学校变得气派,极富时代感。学生也是最幸福,最快乐学生。教室宽敞明亮,空调,电风扇,最次也有暖气,不再顾虑冷热;想读课外书籍,电子阅览室里可以解决任何疑问;如果对文字,图形,图像,及一些科技性文章有疑问,在多媒体教师就可实现你所想要的结果。操场是人工草坪,四周是塑胶跑道,喝水有饮水机,吃饭有餐厅,真可谓应有尽有。

  但是,话说回来,自从2002年开始撤点并校以后,老家学生逼迫到距家较远的中心学校上学,路远的同时,家庭经济负担随之加重,一些家庭困难的家长采取让学生辍学办法。我知道撤点并校本意是集中优良师资力量,改变简陋的危房校舍。但后果呢?是要消失那些简陋的校舍呢?还是让那些经济困难的因为教育成本增加而选择辍学呢?

  我感喟眼前教学楼的气派,也羡慕坐在宽敞明亮里学习的学生。同时也为老家学校的校舍破旧,为学校的冷落而感伤。没想到,曾给我无限遐想,曾令我魂牵梦绕的学校,会随着时代的变迁,犹如废弃的物具一般,搁在哪儿,成为一道别样景致,成为对逝去的时光记忆标识。

  小学校园散文二

  2004年,我背上那崭新的书包,走进那崭新的小学校园,走进陌生的班级,走向崭新的生活.2010年,我即将背上破旧的书包,走出我怀念的小学校园,走出我深爱的班级,再见我最爱的同学.

  在一年级一班,李老师正在向我们打着招呼,互相认识,我认识了我的同桌——永远比我高一厘米的祁姗姗。李老师很温柔,总是对全校最小的我们细微不致的照顾,什么大事儿小事儿都找她,为了我们这班“迷途”中的小鸟忙出忙进。李老师很凶,我们一不听话,就像杨老师一样爱用尺子敲桌子,都敲断好几把了,骂人的时候卷卷的头发突然膨胀起来,可怕极了。那时我们的第一位班长——总比我矮的黄蓉,小小的身影,总是站在讲台上大声喊叫着,被阮迪希欺负的一会就哭鼻子。

  在三年一班的课室里,一个老师正在聚金汇神的讲课——永远比我矮的王老师。王老师瘦瘦小小的,戴着一副眼镜,显得威严十足。王老师不骂人,但她和我们说理的时候,总会像被人骂过一样,一把鼻涕一把泪。到了三年级,我们班的六位女生结为姐妹,组建了自己的秘密花园——海印南苑。在那里,有我们留下的痕迹,有我们留下的欢笑,也有我们留下的美好回忆。秘密花园已经不如以前了,我们也再也没有一起回去那里了。

  在五年级一班的讲坛上,一个刚生完孩子不久的可爱年轻妈妈,顶着小卷发,讲着人生的哲理——如妈妈一样的江老师。江老师不喜欢骂人,只是我们做错了什么事,她出于担心,着急,再会火气大一点,音响大一些。江老师像妈妈,不是我在夸奖,而是她的严格,她的慈爱,她的宽容,她的微笑,她的着急,还有她的唠叨,都深深地让我记在心里。这位妈妈是老太婆,一件事总能唠叨好几遍,才起一点儿风,就急着要我们穿衣服,没有衣服的一定要穿上才行,不穿也就还不罢休嘞。

  在六年一班的门口的墙上,挂着一张张笑脸,那嘻嘻哈哈的样子,真令人回味。我们长大了许多,我们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生活,学会了为他人着想,还学会了做人,做一个脚踏实地、令人尊敬的人。长大了许多,我学会照顾弟弟妹妹们,叫我姐姐的人更多了,只要是别人叫我姐姐,我总觉得自豪,因为以前都是别人照顾我,现在,我有能力去照顾别人了。现在的我们,更加会珍重友谊,爱惜着得来不易的感情,轻轻守护着它,用欢声笑语包围着它。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这样一闪而过了。面对即将分离的那一刻,面对我最爱的老师,面对我最最深爱的同学,我却怎么也说不出“再见”两个字。幸福的时光是那么短,我停留在最后一秒,时常想可不可以赖着不走,但随着时间的定律,我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六年的学校,而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

  小学校园散文三

  自河师大扩建之后,便有了东校区,有了东校区之后,便有了那片小湖。

  小湖不大,却清清澈澈地显出一汪的灵气,使学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来到这里得以小憩。望着粼粼的湖面,看着微风中的绿蒲摇曳着细长的身姿,一身的疲惫荡然消去,头脑顿觉清醒,心神也旷怡了许多。

  湖虽然不大,小桥却也九曲连环,从这座桥上走过,便到了湖的对岸,再从那座小桥上漫步,便又到了小湖的另一边去了。湖边有小亭,坐在亭里,时有凉风掠过,心中的烦恼便荡然无存。环顾小湖四周,青青的草,绿绿的树,岸上的假山,水边的乱石,加上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的水草,把小湖打扮得宛如一位天生丽质的淑女,柔柔的,那么温和;靓靓的,那么秀丽。无论谁到了这里,都会从心底发出暗暗地赞叹:“多美的小湖!”

  假日里,老人带着孩子来到这里,孩子们这边跑跑,那边跳跳,咯咯咯地笑着,无限的童趣便在这小湖上、曲回的小桥上荡漾开来。看着孩子们快乐的嬉戏,我的心里也甜甜的,心想:若干年之后,也许这里就是他们童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

  暑假的一天,我又来看多日不见的小湖,远远地便看见湖的桥上站满了人,心情便有了些激动,脚步也轻快了许多。到了湖边,我的眼睛猛地一亮,不知什么时候,湖里长满了绿荷,碧碧郁郁的,煞是好看。有的叶子圆圆的平铺在湖面上,那么平,平得像熨烫过似的;有的叶子边缘则向上立起,圆圆的像碧绿的玉碗,挨挨挤挤得充满了生机;还有的叶子刚从水里冒出来,打着卷儿漂在水面上,显露着孩子般的稚气,可爱极了。粉红色的荷花在一片绿色的衬托下,更显得分外娇艳。有的全开了,有的半开着,有的还是刚挺出绿叶上面的花蕾。什么时候小湖里一下子冒出这么多的绿荷?我的心惊愕了!

  “快来看那,这么多的鱼!”循声过去,小桥上的一群老少趴在栏杆上说着笑着。我往水中一望,呵,好多的鱼呀!一群群红色的锦鲤翻上游下,什么时候放进这么多鱼啊!我暗问自己。转过身伏在桥的另一边,水面上的一片色彩斑斓映入眼帘:一群五彩的金鱼游下翻上,是那么的活泼,又是那么的灵动。大的、小的、红的、黄的、黑的、白的,还有花的,他们交织在一起,宛如流动的七彩锦缎,煞是喜人!虽说没有西湖花港观鱼那么有名,但也足以令人大饱眼福。望着这些可爱的精灵,我不由得吟诵起一首小诗:“一鉴平湖静不流,小荷初放笑迎秋。金鳞相诼放异彩,仍向荷花深处游。”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天色黯淡了许多。小湖也不再那么明亮了,就像那美丽的淑女微微地闭上了眼睛。此时已是满天星斗,倒影在水中,小湖里便是一片的晶莹。哦,那一定是小湖在做着美丽的梦!

  啊,校园里的那片小湖!

2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