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

一钵了却谁的浮生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钵了却谁的浮生》阅读材料

  ⑤庄子讲天地有大道,却是一定要做到“无己”,成为“至人”,才能得之。世事不再关注,生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不是挂在心尖上的事,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

  ⑥可是,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就要能熬得过刮骨剔肉的痛苦。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

  ⑦他用刮骨剔肉的痛苦,置换了真正的自由。一切他都舍得,只为追求心中那一点萤火。

  ⑧我们对于追求自由的人一向是敬仰的。自身是燕雀,怎不羡鸿鹄?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⑨赵朴初评他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罢了,所以他出家也不是为当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更不为能和虚云、太虚、印光并称“民国四大高僧”。弃家毁业不为此,大彻大悟不消说。那些虚名,他是不要的。真实的他,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⑩1942年10月13日,弘一写下“悲欣交集”四字后,安详圆寂。“问余何适,廓而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他的粗钵里盛满自由。(有删改)

  《一钵了却谁的浮生》阅读题目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提及鲁迅、郭沫若以及引用李叔同的《送别》、题画诗都是为了表明李叔同的世俗生活的光鲜,从而为下文他皈依佛门,由绚丽归于平淡作铺垫。

  B.文章在陈述弘一的生平时引用叶圣陶、林语堂、张爱玲等人的话,是为了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人们对他平和从容的心态的欣赏。

  C.作者将弘一人生的转变比作烟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前半生的绚丽与后半生的暗淡,以二者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伤。

  D.弘一晚年的出家是为了传经授禅,普度众生,而不是为了赵朴初所说的“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E.弘一在写下“悲欣交集”四字后圆寂,表明他认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既有喜的一面,又有悲的一面,是留有遗憾的。

  (2)文章中有一句话“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就要能熬得过刮骨剔肉的痛苦”,作者认为的“快乐”和“痛苦”分别指什么?二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章内容看,弘一进入佛门前后的人生轨迹有哪些不同?世人对他是如何评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题目是“一钵了却谁的浮生”,结尾又说“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你认为作者回答了题目提出的问题吗?对这个问题你是如何看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钵了却谁的浮生》阅读答案

  (1)CE

  (2)“快乐”指了却尘世中的利欲,去掉先前的光环,不再关注生死和贫富,享受人生的平淡与本真带来的自由;“痛苦”指必须忍受物质生活的贫瘠,忍受毁家弃业、抛弃妻儿的悲伤,必须恪遵戒律、清苦白守。要想获得心灵的自由、大道的幸福,就必须放弃尘世间的繁华和情欲,忍受孤独和寂寞。(意对即可)

  (3)入佛门前:才华横溢并且外露;交际甚广,生活清闲雅致。入佛门后:与世隔绝,无己无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自由。世人评价:有人羡慕其对自由的追求,有人不解他如何做得如此决绝,有人认为他成了万众景仰的奇珍、明月。(言之有理即可)

  (4)作者回答了题目提出的问题,“一钵”指佛门清净清贫的生活,“浮生”指世俗生活,在佛门的生活使弘一舍弃了尘世的一切牵挂,使他获得了心灵的自由。(我认为要想获得心灵的自由,就要警惕世俗的名利物欲对自己的诱惑,但亲情人伦却不应该舍弃,这与自由并不矛盾;清贫的物质生活也未必能使人的心灵获得自由。(言之有理即可)


  看了“一钵了却谁的浮生阅读答案”

7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