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阅读答案 >

初中语文竞赛阅读题

时间: 炎婷2 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竞赛阅读1:法布尔的忠告

  “噢,是这么回事。”法布尔找到了这个青年事倍功半的症结所在。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只放大镜,给青年示范,说:“把他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去试试,就像这块透镜一样。”

  在人才学中,“聚焦成才”是一个重要的规律。它的含义是,要在认识自己的最佳才能,选准成才目标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去作重点突破。就像通过凸透镜把众多光束集中到一个焦点,从而引起燃烧一样,人的智慧和 力量也可以在“聚集效应”作用下形成成才所需的必要能量。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马克·吐温语)

  “聚焦”,这是治学的需要。任何一门学问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清代诗人曾世霖说:“学问尚精专,研摩贵纯一”,“专力则必精,分途恐两失”。一些青年人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兴趣广泛,这是正常现象。但是,由于思想缺乏稳定性,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贪多旁骛,浅尝辄止,今天学习这个,明天钻研那个,造成注意力不断地转换,这是很难跨上成功的彼岸的。

  (A )古往今来,除了少数具有特殊才能的人物可以在众多领域同时做出杰出的贡献以外,绝大多数人的智力常态,都要靠“聚焦效应”来取得一定的成果。有些人可能在几个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才能,但并不等于在这些方面都能达到平均水准以上的高度,更不要说尖端水平了。目 标分散,四面出击, 固有的某些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会暴露出更多的缺陷,以致捉襟见肘,穷于应付。

  (B)世路无穷,人生有限。每条事业与学问之路,又都是“漫漫其修远兮”,不付出毕生的精力去探求,很难窥其堂奥。而任何人都不是千手千眼佛和掌握“分身法”的孙悟空,面对着千支万派的学问,只能尝其一脔。如果撒网太宽,胃口过大,硬要去一手抓十个跳蚤,最终可能一个也抓不到。

  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有一首《怜愚》诗,讲的正是这种情况,语重心长,发人深省。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当然,法布尔说的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并不意味着主攻方向之外绝不涉及其他事物。知识的偏枯,同样是治学的大忌。一切知识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而不要目标分散,平均使用力量。专与博是相辅相成的。无博,专则孤立无依;无专,博则泛滥无归。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许多人的成才实践证明,在确定一项专业之后,再按照专业的需要去钻研与涉猎其他各种知识,这样,专中有博,博而能专,就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初中语文竞赛阅读习题

  2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22.填入文章空白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2分)

  目标分散,四面出击, 固有的某些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会暴露出更多的缺陷,以致捉襟见肘,穷于应付。

  A. 虽然 但是 不仅 B. 虽然 不但 就

  C. 由于 不仅 就 D. 由于 不但 而且

  23.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文章哪一处(A或B)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庄周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放在( )处。理由:

  24.《怜愚》一诗主要表达了什么内容?读了此诗,你有怎样的感想?(4分)

  初中语文竞赛阅读参考答案:

  21.在人才学中,“聚焦成才”是一个重要的规律。(或“要在认识自己的最佳才能,选准成才目标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去作重点突破。”(3分。意思对即可)

  22.D(2分)

  23.B处。因为庄周的话论证的是B处段落中“世路无穷,人生有限”,“不付出毕生的精力去探求,很难窥其堂 奥”。(3分。判断1分,理由2分,意思对即可)

  24.慨叹那些胡思乱想而致一事无成的人,从反面说明如何才能成才。 感想示例:有志成才者,不宜同时涉猎诸多领域,而应精选一门,专心致志,深钻细研,必将有成。(4分。前一问2分,感想2分。意思对即可)

  初中语文竞赛阅读2:陪着母亲坐火车

  陆总的母亲想回乡下老家过年,他让秘书去买两张飞机票,可母亲却说这辈子从没坐过火车,想坐一次火车。

  王逢春运,秘书费了好大的劲,才买来两张硬座票。陆总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一向孝顺的陆总只得依了母亲。

  陆总扶着母亲来到火车站,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让他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往哪边走。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操着家乡话,一边喊:“让开,让开!”一边使劲儿地往前挤。

  母亲对陆总一笑说:“跟上他,错不了,一听那口音,就知道是咱武陵人。”

  娘俩跟着中年男人很快找到了要乘坐的那趟火车,很巧的是,那人正好坐在他们的对面。

  车厢里闹哄哄的,充斥着各种难闻的味道。陆总觉得憋闷,站起来想去透透气,可过道里站满了人,挪个步都很困难,更别说要挤出去了。

  中年男子看出陆总的不适,就说:“兄弟,没坐过火车吧,要是感觉不舒服,就多看看窗外的风景吧。”

  陆总点点头,只得把注意力集中在窗外。他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一边听母亲和那个中年男子拉家常。从他们的交谈中,陆总知道那个中年男子也是回家过年的,为了省路费,妻子没回去,就自己一个人回家看看父母。

  母亲说:“是该回去看看,一年到头,家里的老人就盼着过年的时候,能见一见自己的孩子。”

  “谁说不是呢?我们出去打工挣钱,为的也是让父母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可是……”男人的话还没说完,一阵卖盒饭的叫卖声由远而近。

  陆总买了两份盒饭,他问中年男人:“你要不要来一份?”

  男人摇摇头说:“不了,我不饿!”

  吃过饭,天也渐渐的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朦胧中,他看到一只手伸进了母亲放在桌上的零食口袋。

  他正想制止,佯装睡觉的母亲轻轻拐了他一下,示意他别出声,他知道了母亲的用意,也就微闭了双眼。

  那个男人似乎饿极了,又怕惊醒了他们,悄悄拿起面包,将头埋在桌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男人很快吃完面包,抬起头,看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并没有注意到他的举动,也就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一大早,陆总就听到那个中年男人对母亲说:“大婶,对不起,昨晚实在太饿了,我偷吃了你的面包!”

  母亲说:“吃就吃了吧,看你是一天一夜都没吃东西了,肯定饿坏了,出门在外不容易,可别亏了自己啊。”

  男人长叹一声,说:“大婶,我也不瞒你。这次回家,连路费都是借的,也没多余的钱买吃的了。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临到放假,老板却没了踪影,一分钱都没拿到。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要是过年都不回去,家中父母又得担心一年了,作为子女那就太不孝了,所以再没钱也得赶回去。”

  男人的话引来车厢里很多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谴责那些无良的老板,都说回一趟家,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回家尽尽孝,看看自己的爹娘啊!

  列车快到站了,那个中年男人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

  男人的话听得陆总的双眼涩涩的,下车的时候,他掏出五百元钱递给中年男人,说:“大哥,拿去给父母买点东西吧。”

  男人一再推辞不要,陆总的母亲说:“拿着吧,你这样空着手回去,会让父母担心的。你不想让他们知道你过得不好吧。”

  男人千恩万谢的拿着钱走了。陆总掏出手机给公司打电话,他说:“你们赶快把拖欠那些工人的工钱全部结清了吧。另外要回家过年的,再给五百元红包,让他们拿回家孝敬父母。”

  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趟火车没有白坐,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

  初中语文竞赛阅读习题

  20.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3分)

  陪乘火车→ 【A】 →中年男子偷吃→ 【B】 →掏钱资助→ 【C】 →母亲欣慰。

  21.这篇小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4分)

  22.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陆总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23.对本文的理解分析表述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中的母亲“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中的“执意”,写出母亲坚持己见,勇于尝试新事物的性格。

  B.文章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法,如叫卖声中断男人的说话与下文的诉说遭遇,这样使小说行文自然,结构严谨。

  C.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描述中年男子故意编造了“一路好得很”的谎言,表现他对父母的孝心。

  D.小说描述中年男子的道歉和诉说,意在引出中年男子是为了博得陆总的同情与资助,更进一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E.这篇小说给我们的启示是:依顺父母、不让父母担心是有孝心,做人守诫信有良知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尽孝。

  初中语文竞赛阅读参考答案:

  20.3分 【A】偶遇中年男子(车上遇到中年男子、与中年男子交谈);【B】中年男子诉说(遭遇);【C】结清工钱(结清拖欠款) (评分意见:答对一点1分,共3分。意思相近即可。)

  21.4分 ①与文章开头“想坐一次火车”“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照应,有首尾呼应之妙;②最后点明母亲坐车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子找回诚信和良知,画龙点睛,篇末揭示小说的主旨;③突出文章的主题,给人启迪,引人深思,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④塑造了一个用心良苦,教育巧妙,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评分意见:答对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22.4分 依顺母亲,陪乘火车表现有孝心:②想帮男子卖盒饭,掏钱资助表现有动人之心,同情心(写爱心也可);③结清拖欠工钱打发红包表现能幡然醒悟,知错就改,有良知;④有了火车上的一段经历遭遇后才结清拖欠工钱说明陆总也曾经是个不守诚信的人。

  评分意见:共4分,答对一点2分(文本内容1分,性格特点1分)。

  总体上只写性格特点,没有文本内容只得2分;或只有文本内容,没有写性格特点也只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

  23.4分 A D(只答对1项给2分,答2项只对1项给2分) (A.母亲坐火车的目的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D.陆总掏出五百元钱递给中年男人,男人一再推辞不要,说明男子并非为获得资助。)

4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