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计划 >

小学语文活动课计划3篇

时间: 如英2 学习计划

  好的语文活动课计划可以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实践应用能力,现在请欣赏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小学语文活动课计划。

  小学语文活动课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1、以课改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突出工作重点,兼顾其他方面。教研工作要积极发挥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服务于教学的职能。工作的主题是发展;工作的灵魂是创新;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生存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搞好研究,组织好教师认真搞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

  3、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以教学的信息化带动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充分发挥教学信息的优势,大力优化教学过程。

  4、深化目标教学和小学课改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状况分析

  教师情况:教师自身注重学理念,重实践,练内功,求发展,教研组内注重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流程的管理。

  三、教研目的

  1、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总结提升教

  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

  2、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总结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制度,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推动课改目标全面落实。

  四、活动形式、制度保障

  活动形式:建立以“自我发展,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谈,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为基本形式的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研究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三研即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

  研究教材就是要通览全册教材,对各单元、各课的课时分配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本单元/本课所要求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对学生也应注意各种方式。

  2.自我反思:

  教师自我对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

  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提高学习,制定个人教学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教研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进行决策。要求教师随时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写反思,教学完几个单元后,要求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经验总结。

  3.同伴互助:

  以教研组为互助的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帮带扶”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点评,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生成的问题为内容,将问题带入年级组开展研究。

  制度保障: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确定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

  2、组织教师学习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平定等环节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学校课题确定教研组、个人学期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究课,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经验。

  4、组织每周1-2次教学研究活动,主要内容有组织备课、检查教案,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总结工作,讨论分析学生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提出解决问题地具体措施、方法,每次活动有记录。

  5、充分发挥骨教师的带头作用,落实到人,加速培养全组教师,每月两次听、评课活动。

  6、作好资料积累,总结经验。

  五、活动内容

  1、探讨新课标教案设计

  2、如何指导低年级看图写话

  3、研究新课标中的阅读教学 六、时间安排:

  三月

  1 、第一周制定教研组及备课组计划;

  2 、开展第一次语文组教研活动;

  3 、第一次教学工作检查。

  四月

  1 、备课组活动;第一次月考;

  2 、教师互相听课,学习交流;

  3 、业务学习,写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进行教研论文征集。 五月

  1 、组织教师参加高校课堂的培训,交流,研讨活动,组织论文交流;

  2 、开展第二次语文教研组活动,并进行第二次教学工作检查; 3 、组织好期中测试。

  六月

  1 、各种课型的展示课;2 、备课组活动;

  七月

  1 、期末考试;2 、教研工作总结;3 、第三次教学工作检查

  小学语文活动课计划二

  一、学生地位:从被动到主动

  主体性和主动性是语文课的核心。在语文活动课中,学生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等的主动获取者。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这是衡量语文活动课效果的重要标志。设计语文活动课要在学生主动参与上下功夫。

  目前,我国的教学理论虽然也承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这种承认是有限的,限制在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媒体间接地认识客观世界,即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基本上否认学生有直接经验和直接认识世界的任务,认为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把教学活动限定在"传授-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国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

  要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必须让他们从事主动经历和探索发现的活动。使主动学习与科学认识相联系的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他从经验主义出发,开展主张以学生主动活动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从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让学生积极地、多方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以验证方案的正确与否作为阶段性认识活动的结束。在杜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以主动的探索者和问题的解决者角色出现。设计主动学习的思路是:

  1.从语言问题开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活动课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活动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2.强化自我意识,发展主动学习的态度。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语文活动课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逐渐地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具体要求:(l)活动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2)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3)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3.采用交流方式,激励主动开拓的精神。以往教学是个体之间孤立和封闭的学习活动,缺少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因而学习的主动性全凭个人自觉性和能力为基础,很容易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和放松。活动教学则不同,它强调群体间经验交流,相互启发,产生更多的探索愿望,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同时,同伴之间的交流还使学生逐渐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养成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从而使谦虚和自信有机结合起来。

  主体性具体体现在:①师生在设计语文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2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经过教师适当的指导,自我决定活动内容、安排活动进程、自我管理与调控。③活动结束后,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质量,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取得的成效进行自我综合评价。总之,语文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主动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郭沫若语),使学生享受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和欢乐。

  例如;在安排"语文文艺会"这一活动时,首先师生民主讨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文艺会内容和形式;然后同学间相互做设计活动游戏,排演童话剧相声,讲述文学家的故事,布置文艺会会场等;最后由学生总结活动的收获,评选最佳节目。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语文活动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一位教师在三年级组织一次"语文游园"活动,让学生自己出有关语文的各类趣味题。全班学生动手,到处找资料,编写游园题。他们出题的类型有"过拼音河"、"上正字桥"(订正错别字)。"进佳句园"、"走智慧林"、"钻成语洞等等。活动由班内发展到向学校开放,游园题从小学语文范围扩大到初、高中的语文知识。

  也许有人认为,主动探索的学习只适合于高年级学生,不适合年幼的学生。其实,这是一种保守的看法。例如,美国和澳大利亚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就要求独立收集资料,写出"研究报告",说明自己对社会、自然的看法。年幼的学生同样具有探索的兴趣和愿望,只不过要为他们设计适宜的活动方式。所以,开设语文活动课,旨在从小培养独立探索、主动探索的态度和学习。

  二教师职能:从传授到指导

  也许有人会疑惑:在语文活动课上学生从事的是主动性活动,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把握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总结活动的成败得失。这种主导作用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的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语文活动课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导演"和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因为活动课是从实际问题切人的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对学生的活动需要。活动能力等有深入了解,才能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和活动的方案、程序,进而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说,语文活动课要求教师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传授、灌输中的主导作用。语文活动课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编导。语文活动课程虽然没有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也没有比较固定的教学活动模式可供借鉴,但绝不能自由放任,任其发展,必须根据课程计划的总要求,有计划地做好各个年级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基本安排。可从这几方面考虑:一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安排活动的内容,选择形式;二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协同运行,以达到互相促进;三是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让语文活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得以体现。要使活动开展得异彩纷呈,富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活动之前的"编导"作用。

  2.引导。教师在活动开始时要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人活动程序之中,重在导趣、导向、导路。

  3.开导。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主要不是内容和答案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三、活动目标:从单一到综合

  综合性是活动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语文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开设语文活动课要与学校其他活动有机结合,发挥语文活动课的整体功能。语文活动课从活动的内容、形式,到所产生的教育影响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

  语文活动课中各项活动的完成,需要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也是综合的。除语文能力外,也培养了其他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在人际交往、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受到锻炼。而且,通过语文活动课,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使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语文活动课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知识上,更重要地体现在能力和发展上。

  某校举办"梅花艺术节"活动,其中有关于梅花岭的乡土教育活动,有关于梅花生长、种植栽培的自然学科活动,有欣赏梅花的审美活动,有对梅的诗词歌赋的收集、理解、朗诵的语文活动,还有关于梅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摄影艺术活动等,各种活动有机结合,分为访梅品梅、赞梅、学梅三个阶段。学生在这一活动中了解梅花的生长栽培知识,学习梅的品格精神,增强自主、自学、自律意识,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梅花艺术节"的访梅品梅阶段,中高年级的语文活动课用来学习有关梅的生物学资料,用来指导阅读有关梅的诗词;在赞梅阶段,在语文活动课上组织学生读讲与梅有关的名人趣事,朗诵有关梅的散文;在学梅阶段,指导学生写"我爱梅花"或"我是梅苑一朵梅"征文,抒发自己的情怀。这阶段的语文活动课程融合在整个艺术节活动之中,是整个艺术节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形态结构的活动构成了一个相互渗透、交叉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这阶段的学生全员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接受了综合教育,进行了全面训练,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这正是这一活动的出发点和应有的归宿。

  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语文活动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活动内容的取舍,活动形式的选择,考核评价标准的确立,都必须考虑学校其他活动课程的安排,力求发挥活动课程的整体功能。这是语文活动课程建设不可忽略的一点。

  四、活动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现代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教育要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开放式教学。由于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封闭性无法与之相适应,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必须选择开放性教学结构。

  1.活动课程开拓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在活动中广泛地涉猎自己所喜爱的学科,不囿于学科课程所学;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孜孜以求,加深了知识的深度。例如,有关"寓言故事"的活动课,可以设计如下由浅入深的内容:(l)寓言故事集锦。要求学生读故事,知名称意义。(2)讲寓言故事。让学生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训练听说能力。(3)续编寓言故事。例如,撰写《新龟兔赛跑》等,训练学生的写作和思维。(4)寓言大世界。展示前期活动成果。

  2.活动课程可以促使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从而优化了知识结构。例如,开设《秋》的活动课,可以跨越语文、自然、地理等学科,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对秋有一个全面综合的认识。又如,小学生办小报,就是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融阅读、作文、美术、书法于一体,学生既当记者,又当编辑,将采访、写稿、插图、排版集于一身,从而给学生提供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能的机会。

  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杨明明老师还把其他各门学科当作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外阵地,训练语文基本功的场所。如让学生把数学知识编成小故事讲出来,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结合学过的地理、历史知识,组织参观、考察、游览、采集矿石标本等,把过程和感受加以描述。还让学生听音乐编故事,给课文画插图、连环画等。这样既注重内容的结合,也考虑到各种能力的综合。我们可以从一份课外学科活动安排表中看出杨老师组织学科活动的匠心所在。

  时间:9月9日

  地点:曲院风行

  内容:班主任提出外出活动要求。外语:日常用语交流。语文:说明景点来历。数学:观察数数。自然:介绍荷花。音体:游戏活动。美术:画荷花。

  3.活动课程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获取最新信息,培养自己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例如,活动设计:我是字"医生"--上街找错别字。

  活动目的:正确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减少错别字,提高遣词用字能力。

  活动过程:在"行医"之前,告诉学生要当好一名文字"医生",要精通"医术"--理解"患者"的音、形、义,才能对症下药。然后教师举例指导,如"歌午厅""批另兼营""食盐每代1元7角",等等。最后限定时间交"病历卡"--即摘录街上广告或招牌里的错别字,并写上正字。

  实践证明:这种开放型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力,加深对字的音、形、义的理解,减少错别字,同时增强了书写规范意识。

  语文活动课的开设优化了课程结构,形成一种"大课程"体系,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学习功能,活动课程的开发功能,环境课程的辐射功能,使三个板块的功能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五、活动过程:从实践到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不断地逼近客体本身的反映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思路是:感性一知性一理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从感性经验开始,在观察自然的基础上归纳出事物的性状,并以一定的词语进行命名和定义,形成"概念"。学生在理解这些"概念"的基础上熟悉和巩固这些"概念",并运用于相似的情境。有人认为学生这样掌握的"概念"就是理性知识。事实上,这些"概念"所反映的只是数量有限的同类事物的外部性状,并未揭示该类事物的内在本质,更没有揭示出不同类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因此,这只是一种知性认识,不能用于对普遍事物的解释,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传统的语文教学误以为知性的认识就是理性认识,导致教学上孤立静止的思维方式和形式主义倾向。

  要使活动过程由知性上升到理性,在活动课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发现规律。无论对未知知识的认识活动还是对已知知识的再认识活动,都应当要求学生用主动探索发现的态度和方法进行,不仅要发现知识的由来,更要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掌握知识之间的特点和规律。活动是手段,目的是发现规律。

  2.重组知识。活动过程不仅重视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发现,也重视对已知知识的整理和重组,要求学生不断提高抽象水平,并能用动作、语言符号、图像等形式表达出来,为进一步的深入认识准备条件。在活动中要提高智力操作的强度,重视逻辑思维、理论思维的训练。

  3.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在理论思维基础上实现的对已有认识的突破或创新。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有关问题的资料的全面掌握。二是在更高层次上重组已有材料。现代教学中关于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目标是以高强度的探索发现活动为基础的。

  六、活动形式:从单一到多样

  语文活动课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1.多层次。语文活动课可以在个人、小组、班级、学校四个层次上开展。个人的活动如图书阅览、小日记等,小组活动如兴趣小组、小记者团、小报编辑部、语文游艺宫、课文内容大串连等,还有班、队、校的集体活动等。就活动的内容而言,个体和集体的活动又有其不同的深度和广度。

  2.多渠道。语文活动课以整个社会为背景,开展活动的渠道是很多的,从大的方面看主要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条渠道。三者有机结合,互相协调,构成了信息影响的全方位状态。

  3.多形式。语文活动课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语文兴趣小组、语文知识竞赛、语言警察巡逻、错别字信箱、诗词朗读等。

  4.多系列。例如,设计"互赠格言"的活动课,课前让学生人人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读书及励志的格言,上课时,进行讲格言故事-给格言分类-互赠格言-朗读格言,课后进行格言展览等活动。又如,因地制宜设计的"观'红岩魂'图片展览-办'红岩魂'手抄报-诵'红岩'诗歌-明'红岩'精神"的系列活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在教师营造的良好语言环境中,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语文活动课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化教育科研,狠抓教学管理,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实施以研促教,以研兴教,为广大教师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二、活动原则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教研活动的宗旨,充分体现全体性、导向性、操作性、发展性、激励性。

  教研活动要立足我片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教研能力,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并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文化氛围,使教研组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

  三、活动形式

  1、以片为单位,实行定点坐庄式,全片教师统一集中开展

  2、本次教研活动是以研究课的形式,让有经验的老师,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

  3、上课教师在上课前须准备好说课稿并当众说课,课后全体教师集中评课,挖掘优点,找出不足。

  四、具体措施

  1、活动时间:2011年10月20日早上11点钟。

  2、活动地点:黄山小学

  3、本次的授课教师共两名:熊志凤、杨万确。熊志凤上课的内容是四年级语文15课《猫》;杨万确上二年级语文16课《风娃娃》。

  4、教研活动应全员参与,积极围绕活动主题内容发表个人见解、展示自我。

  5、本次活动过后,成立以片为单位的教研组,分语数两组;每组设教研组长一名,成员两名,并具体分工。

  6、以后每学期初,教研组长根据教导处统一部署和本组实际情况,订好该学期教研活动计划。到了时间组织成员统一发起活动。

  五、教研活动要求

  1、在教导处统一安排下,各教研组由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按计划进行教研活动。

  2、教师应准时参加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在活动时,教师应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形成争鸣、探究、团结的教研气氛。认真记录,并写好心得体会。

  3、学期结束时,教研组要把本学期在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资料交教导处,教研组还应提倡和支持教师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经验。

2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