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数学学习方法 >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 如英2 数学学习方法

  学习数学可以锻炼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北师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一

  一 加与减(一) 课题:买铅笔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 和知识计算减数是 9 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 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 9 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地计算减数是 9 的退位减法。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调整(手写) 设计意图 引起兴趣从 学生熟悉的 生活情境入 手, 进而调动 学生的积极 性 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 景 图(小 兔买铅 笔的 1、交流,同桌说一说。

  场景)。

  2、全班汇报。

  小白兔特别爱劳动, 兔妈妈为了奖励小白 兔,一大早就带着小 白兔来到文具店买铅 笔。我们一起去瞧瞧 吧!从图中你看到了 什么? 袋鼠阿姨有 15 枝铅 笔,小白兔要买 9 枝 铅笔,我们帮袋鼠阿 姨算一算还剩多少枝 呢? 你能根据要求列 出算式来吗? 在纸上列算式 摆小棒 1) 先摆 15 根小棒, 再 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 拿走 9 根后,就知道还 剩 6 根。

  (2) 先把摆好的 15 根 小棒分成 10 根和 5 根, 再从 10 根里拿掉 9 根 剩一根,把这一根加上 15-9 = ? 该 怎 么 算 呢?下面同学们用小 棒代替铅笔先摆一 摆,再跟小组的同学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探索新知 探索方法 实践方法 1 5 根,就得到还剩 6 根 了。

  (3) 把 9 根小棒分两次 肯定和评价 拿。

  先从 15 根里拿走 5 根, 再从 10 根里拿走 4 根, 最后只剩下 6 根了。

  (4) 想 9+6=15,反 过来 15-9=6 巩固新知 做练一练 做书上练习 小结 小组讨论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 么内容?你有什么收 获,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概括总 结, 既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 用又反馈了 学生的学习 效果。

  教师小 结点到为止, 不给过多的 结论性东西, 不限制学生 的算法。 板书设计 2 课题:捉迷藏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 和知识计算减数是 8 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 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 8 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地计算减数是 8 的退位减法。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问题导入 观察图,理解图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 景图 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 少个? 你能根据要求列出算 式来吗? 课前调整(手写) 设计意图 引起兴趣从 学生熟悉的 生活情境入 手, 进而调动 学生的积极 性 一共有 13 个小朋友, 去 掉图上的 8 个,剩下的 就是藏起来的人数 13-8 探索新知 13-8 = ? 该 怎 么 算 呢?下面同学们用小 棒先摆一摆,再跟小 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 怎么算的 摆小棒 1) 先摆 13 根小棒, 再 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 拿走 8 根后,就知道还 剩 5 根。

  (2) 先把摆好的 13 根 小棒分成 10 根和 3 根, 肯定和评价 再从 10 根里拿掉 8 根 剩 2 根,把这 2 根加上 3 根, 就得到还 5 根了。

  (3) 把 8 根小棒分两次 拿。

  先从 13 根里拿走 3 根, 再从 10 根里拿走 5 探索方法 实践方法 3 根, 最后只剩下 5 根了。

  (4) 想 8+5=13,反 过来 13-8=5 巩固新知 做练一练 16-8 11-8 12-8 做书上练习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 么内容?你有什么收 获,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概括总 结, 既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 用又反馈了 学生的学习 效果。

  教师小 结点到为止, 不给过多的 结论性东西, 不限制学生 的算法。 小结 小组讨论 板书设计 4 课题:快乐的小鸭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 和知识计算减数是 7,6 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 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 7,6 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地计算减数是 7,6 的退位减法。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问题导入 学生活动 观察图,理解图意 12 只鸭子在河边玩耍, 有 7 只下河游泳了 草地上还有多少只鸭 子? 12-7 教师活动 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 景图 你说一下这幅图的意 思吗? 提一个减法问题 怎么列式? 12-7 = ? 该 怎 么 算 呢?下面同学们用小 棒先摆一摆,再跟小 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 怎么算的 探索方法 课前调整(手写) 设计意图 引起兴趣从 学生熟悉的 生活情境入 手, 进而调动 学生的积极 性 探索新知 摆小棒 1) 先摆 12 根小棒, 再 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 拿走 7 根后,就知道还 剩 5 根。

  (2) 先把摆好的 12 根 小棒分成 10 根和 2 根, 肯定和评价 再从 10 根里拿掉 7 根 剩 3 根,把这 3 根加上 2 根,就得到还有 5 根 了。

  (3) 把 7 根小棒分两次 拿。

  先从 12 根里拿走 2 根, 再从 10 根里拿走 5 实践方法 5 根, 最后只剩下 5 根了。

  (4) 想 7+5=12,反 过来 12-7=5 十几减 7 会做了,那 十几减 6 呢? 11-6= 14-6= 方法和十几减 7 是一 样的 11-6=5 14-6=8 巩固新知 做练一练 做书上练习 小结 小组讨论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 么内容?你有什么收 获,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概括总 结, 既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 用又反馈了 学生的学习 效果。

  教师小 结点到为止, 不给过多的 结论性东西, 不限制学生 的算法。 板书设计 6 课题:开会啦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开会情境,经历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还差几个就同样多”的简 单问题的过程。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还差几个就同样多”的简单问题 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问题导入 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 观察图,理解图意 11 个小朋友要开会,每 人需要一把椅子,会场 上只有 7 把椅子。

  还缺几把椅子? 11-7 教师活动 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 景图 你说一下这幅图的意 思吗? 提一个减法问题 怎么列式? 11-7=?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来 肯定和评价 探索方法 课前调整(手写) 设计意图 引起兴趣从 学生熟悉的 生活情境入 手, 进而调动 学生的积极 性 11-7=4 11-7=4(把) 表示“还差几个就同 样多”的关系,可以 用减法 实践方法 做书上练习 巩固新知 做练一练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 么内容?你有什么收 学生概括总 结, 既发挥学 7 获,有什么问题吗? 小结 小组讨论 生的主体作 用又反馈了 学生的学习 效果。

  教师小 结点到为止, 不给过多的 结论性东西, 不限制学生 的算法。 板书设计 课题:跳伞表演、试一试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 少或少多少”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2、掌握十几减 5,4,3,2 的退位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 多少”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 8 设计意图 引起兴趣从 课前调整(手写) 问题导入 观察图,理解图意 景图 你说一下这幅图的意 思吗? 提一个减法问题 怎么列式? 14-6 = ? 该 怎 么 算 呢?下面同学们用自 己喜欢的方法算出来 14-6=8(个) 还能够提出不一样的 减法问题吗? 怎么列式? 14-6 = ? 该 怎 么 算 呢?下面同学们用自 己喜欢的方法算出来 14-7=7(个) 蜗牛在跳伞 (1) 背红色降落伞的蜗 牛比背黄色的多几个? 14-6 学生熟悉的 生活情境入 手, 进而调动 学生的积极 性 探索新知 纸上计算 14-6=8 (2) 背蓝色降落伞的蜗 牛比背红色的少几个? 14-7 14-7=7 探索方法 实践方法 用昨天的减去今天的 出示 11 页例题 提问:今天比昨天少 生了几个蛋? 11-5 摆小棒 1) 先摆 11 根小棒, 再 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 拿走 5 根后,就知道还 剩 7 根。

  (2) 先把摆好的 12 根 小棒分成 10 根和 1 根, 再从 10 根里拿掉 5 根 剩 5 根,把这 5 根加上 1 根,就得到还有 6 根 了。 怎么列式? 11-5=?如何计算 用小棒演示 9 (3) 把 5 根小棒分两次 拿。

  先从 11 根里拿走 1 根, 再从 10 根里拿走 4 根, 最后只剩下 6 根了。

  (4) 想 6+5=11,反 11-5=6(个) 过来 11-5=6 十几减 5 会做了,那 十几减 4,3,2 呢? 12-3= 方法和十几减 5 是一 11-2= 13-4= 样的 11-2= 9 12-3=9 13-4=9 巩固新知 做练一练 做书上练习 小结 小组讨论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 么内容?你有什么收 获,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概括总 结, 既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 用又反馈了 学生的学习 效果。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二

  一、学情分析:

  一、三班学生40人,四班41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3)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及时进行学习水平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7、课堂主要是提高学生能力

  8、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9、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10、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三

  三加与减(一)

  3.1小兔请客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在观察情境图时,看到小刺猬扎走了许多果子,他们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融入到了情境中,讲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学生注意力下降、身体疲劳时,我设计富有童趣的练习题,又一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并把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发展。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在练习1中“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在解决“乘车”问题时,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3.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素材,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懂礼貌的品德教育。

  3.2采松果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相信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课堂上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点。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和谐。本节课以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为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交流,教师不用刻意地去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不用刻意地去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在自然平和的气氛中学会了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学科间渗透。由于教材主题图提供的相关数学信息相对较少(只有25和4),因此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相对就较少。于是学生在提出问题时,只能从语言的不同表述方式上与别人有所区别,才会出现了一个减法问题的三种不同的提问方法,教师给以高度评价并全部展现。这也体现当前的学科理念:学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内容,它们只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另外如编故事、阐述自己的想法、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等,都是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已超越原来所谓“数学”学科的范畴。3.了解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促进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在课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因此,在课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体验知识形成与获得的过程。在算法的探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我选择口算、摆小棒或是拨计数器,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收获的多少可能不同,却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3青蛙吃害虫

  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本节课中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1.以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导入,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竞争。2.利用小棒、计数器,运用数的组成转化为已经掌握的口算等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识。3.学习计算方法之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3.4练习二(2课时)

  3.5拔萝卜

  本节课教学中,我本着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的理念,尽量给学生创造参与各种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检验,我觉得本节课在以下三个方面较为成功。1.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不论是猜一猜,提问题,还是自己探求算法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体验的时间和空间。首先,通过“拔萝卜”这个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机会,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在学生经历探索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能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引导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前提下,比一比、学一学、想一想,在实践反思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3.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并注意算法的优化。《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的机会,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径;但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在学生提出多种算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荐一种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普遍适用、易于接受的方法,即:算法优化。我想:好的方法应该让大家分享。

  同时,在教学中也自感有些地方不尽如意,需要改进。1.要加强训练生与生之间的评价。整节课中多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赞赏,学生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时不那么积极。2.我们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小组间的学习合作差异性较大。在教学中,我发现由于学生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场地小而人多,难以搭配得十分均匀,因而组与组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有的组讨论热烈,个个发言积极;而有的组只有小组长一人说,其他人只当听众。教师在参与学生的讨论中,只能指导一两个小组,所以组织教学难度相对较大。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探讨研究的问题

  3.6废品回收

  本节课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整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一个数比已知数多,就用已知数加几,一个数比已知数少几,就用这个数减几的道理。课堂上我通过新颖的动画,,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很大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发言也很积极,说理也比较清楚。课后从学生的作业情况看,效果还比较理想。但是课后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经过反复的思考,原来是在整节课上,学生说的太多,做的太少,因为是上达标课,担心一年级学生写字速度太慢,怕耽误时间,所以只注重了学生说,学生做的机会显得就少了点。所以给我的启示就是今后不论上什么课,都不能因为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就只注重某一方面.,应该遵循学生说理和做练习相结合,这样课堂效果回更佳.

  3.7练习三(3课时)

  3.8我和小树一起长

  本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首先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植树节”去植树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并从中渗透环保意识。其次,我根据教材原有的内容,增添了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二班种得比一班多一些”和“12棵、43棵、98棵”等信息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再次,本节课我还充分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首先一开始在“一班植树的情境”出示后,我就提出“你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知道一班种的棵数;紧接着,在三个班种的棵数知道之后,我又提出“你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吗?”让学生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接下来当我出示第二幅情境图时,对于图中的几个信息,我也不再引领着学生一一阅读,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积极思考,通过对各种信息的理解,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很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这节课里,我采用不同的小组讨论的形式,刚开始是两人小组,接下来是三人小组,最后才是六人小组的讨论形式。学生从一对一的交流,到小范围的讨论,再到多人参与的形式,不仅为学生提供多次讨论交流的机会,而且在每一次的讨论过程中,由于人数的增加,对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与人合作的要求也一次比一次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本节课中,我也有许多遗憾的地方。比如,在学生讨论之前,我还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和讨论,才能更好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当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可以先让其他学生来说说他的看法,进行学生之间的评价,在学生有了思考的过程之后,我再作为其中的一员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才更能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落到实处。

2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