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考生热点 >

初伏时节有什么传统风俗

时间: 晓慈 考生热点

1、吃面条:由于面条的汤吃了可以出汗,所以有祛暑的作用。而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可见人们吃面条也有驱邪纳吉的寓意。

2、祭夏:很多地区进入头伏后,会有祭祀夏日的传统,希望风调雨顺,秋季能够有好收成,而且用羊肉等肉类当作供品,仪式完毕后,与众人分享,吃了可以降暑气。

3、种植萝卜:俗语有言“头伏萝卜二伏菜”,意思是进入初伏是种植萝卜的好时段,而十天以后就可以中白菜了,因此各地的人们会根据气候的变化,才决定栽种何种蔬菜。

头伏吃什么二伏吃什么三伏吃什么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是北方的俚语。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二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三伏天的时间是固定的吗

三伏天的时间不是固定的。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中伏是二十四节气吗

中伏不属于二十四节气,中伏是三伏之一,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也叫二伏。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结束,是三伏的第二伏,一般为10天,有的年份为20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入伏以后为什么会那么热

1、太阳直射北半球

地球一直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进行自转,于是有了黑夜和白昼之分;地球还会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于是有了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到了夏至,太阳会直射到地球的最北位置(北回归线)。所以天气会开始热起来。

2、副热带高压影响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由于海陆的影响,高压带常断裂成若干个高压单体,形成沿纬圈分布的不连续的高压带,统称为副热带高压。

(1)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气流下沉,阳光直射大地。加上地面辐射增温,地表的散热量会逐渐减少,天气就会变得更热。

(2)当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某一地区时,往往会造成该地区干旱。降雨量减少,这也是导致天气炎热的重要因素。

98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