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堂学习 >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湘教范文3篇

时间: 如英2 课堂学习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学好数学十分重要。以下是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湘教范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湘教范文一

  在这节课的前一部分学习了名数、单名数、复名数的概念。但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的方法,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在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的教学中,我的做法是:

  例3:3米是多少厘米?2吨50千克是多少千克?

  师说:我们先看第一问,3米是多少厘米?

  师说:由于1米=100厘米,那么米和厘米比较,米就是高级单位,厘米就是低级单位。所以这道题将米数改写成厘米数,我们就说是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

  师:1米是100厘米,3米是多少厘米呢?

  生:300厘米。

  (师板书:3米=300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由于1米是100厘米,3米就是3个100厘米,也就是300厘米。

  师:3米是3个100厘米,如果列式计算,怎么写?

  生:100×3=300

  (师将这个式子板书在3米=300厘米的下面)

  师:在这个乘法算式里,100表示什么?

  生: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师将“进率”二字写在100的下面)

  师:3表示什么?

  生:高级单位的数

  (师将“高级单位的数”写在3的下面)

  师:300又表示什么?

  生:低级单位的数。

  (师将“低给单位的数”写在300的下面。)

  师:通过这道题,谁能总结出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的方法)

  生:进率×高级单位的数=低级单位的数。

  (师将“×”“=”补在式子中)

  评析(像3米是多少厘米这样的题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掌握,因此教师在这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让学生回答,你是怎么想的。而将重点放在300是怎么得来的?当学生回答是100×3=300得来时,教师接着问100、3、300各表示什么?这样就引入到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上,这样得到的方法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学生容易理解,也就容易掌握了)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湘教范文二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

  2、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能借助计算器求出相应的数值。

  教学重点:会计算某些数据的极差、标准差和方差。

  教学难点:理解数据离散程度与三个“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投影课本P170引例。

  (通过对问题串的解决,使学生直观地估计从甲、乙两厂抽取的20只鸡腿的平均质量,同时让学生初步体会“平均水平”相近时,两者的离散程度未必相同,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量度——极差)

  2、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极差是用来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二、活动与探究

  1.如果丙厂也参加了竞争,从该厂抽样调查了20只鸡腿,数据如图(投影课本171页图)

  问题:1、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的平均数和极差是多少?

  2.如何刻画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与其平均数的差距?分别求出甲、丙两厂的20只鸡腿质量与对应平均数的差距。

  3.在甲、丙两厂中,你认为哪个厂鸡腿质量更符合要求?为什么?

  (在上面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比较甲、乙两厂被抽取鸡腿质量的极差,即可得出结论。这里增加一个丙厂,其平均质量和极差与甲厂相同,此时导致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矛盾,为引出另两个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量度——标准差和方差作铺垫。

  三、讲解概念:

  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记作s2,设有一组数据:x1, x2, x3,……,xn,其平均数为 则s2= ,

  而s= 称为该数据的标准差(既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从上面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四、做一做

  你能用计算器计算上述甲、丙两厂分别抽取的20只鸡腿质量的方差和标准差吗?你认为选哪个厂的鸡腿规格更好一些?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通过对此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回顾了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步骤,并自由探索求方差的详细步骤)

  五、巩固练习:课本随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1、怎样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2、怎样求方差和标准差?

  七、布置作业:习题5.5第1、2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湘教范文三

  目标:1、理解通分与最简公分母的意义。

  2、会将几个分母不同的分式通分。

  重点:确定最简公分母。

  难点: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通分。

  程序:

  一、进入情景

  1、(出示幻灯1)把下列分式约分成最简分式:

  (1);(2);(3)。

  2、观察:

  (1)上面三个分式约分前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式)

  (2)约分后所得分式还是同分母分式吗?

  3、提问:你能把这些异分母分式化成同分母分式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师生共同酝酿,构建“最简公分母”

  1、学生回顾:异分母分数是如何化成同分母分数的?(通分)

  2、提问:什么是分数的通分?其根据和关键是什么?

  3、启发:分式的通分与分数的通分类似,那么什么是分式的通分呢?其根据又是什么?

  4、尝试概括:你能通过类比分数的通分归纳分式通分的定义吗?

  5、提问:

  (1)的公分母是如何确定的?

  (2)你能确定分数的公分母吗?

  (3)若把上面分数中的3,5用来代替,即分式又如何确定公分母呢?

  6、思考:

  (1)上面三个分式的公分母能否是:或或或……

  (2)你为什么确定其公分母是?

  7.、提问:你能概括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吗?

  三、体验琢磨,感悟内涵

  1、(出示幻灯2)指出下列各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2、提问:如何确定最简公分母?(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并板书)

  四、学会运用,品尝获得知识的乐趣

  当你能正确确定最简公分母后就能顺利进行通分了,下面我们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例1、通分。

  启发:1、最简公分母如何确定?是多少?

  2、第三个分式中分母的负号如何处理?

  师生共同解之(略)。

  提问:你能归纳分式通分的步骤吗?其关键是什么?

  回授练习:通分(出示幻灯2)

  训练:(出示幻灯3)指出下列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思考:

  1、上面三组分式有何内在联系?

  2、当分母是多项式时,如何确定其最简公分母?

  3、你能将上面第三组分式通分吗?

  例2、通分:。

  (学生口答解答过程,师板书)

  回授练习:通分(出示幻灯4)

27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