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堂学习 >

初三化学下册溶解现象知识点

时间: 如英2 课堂学习

  溶解现象是化学必考的考点,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初三化学下册溶解现象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初三化学下册溶解现象知识点一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错误!链接无效。为蓝色 FeSO4错误!链接无效。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初三化学下册溶解现象知识点二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的过程包括扩散和水合两种变化。

  “扩散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是物理变化;

  “水合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是化学变化。

  溶解过程最终温度的升高、降低或几乎不变,取决于吸收和放出热量的大小。

  初三化学下册溶解现象知识点三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①均一:各部分性质、浓度、密度、色泽等相同。

  ②稳定: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不分层、不沉淀。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

  2、能区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如:碘酒、糖水、生理盐水、高锰酸钾的水溶液、石灰水);

  3、知道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质量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及质量比。

  4、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如:肥皂漂洗衣服、洗洁精洗碗筷、牛奶、农药等。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 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

  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低温度;

  ①增加溶剂;②升高温度;

  结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现象,叫做结晶。(结晶和溶解都属于物理变化)。(结晶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三、物质溶解与温度的关系

  ⑴酸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上升;如:硫酸、氢氧化钠等。

  ⑵绝大多数的盐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如:硝酸钾、氯化铵等。

  ⑶蔗糖、食盐溶于水温度不变。

27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