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化学学习方法 >

如何掌握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时间: 燕妮2 化学学习方法

  每个学生,都想学好任何一门功课,成为优秀学生。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你就有可能感到功课太多而学不过来,以致你不大喜欢的那一科就成了差科。也许那一科就是化学。其实,不是化学太难,而是你的学习方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只要方法得当,你完全可以很快使你的化学成绩发生快速提高。

  简而言之,提高学习成绩离不开三部曲:有目标、有方法、有恒心。想学是一个目标问题,善学是方法问题,而坚持学是持续的动力问题。

  如何掌握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一、浓厚的兴趣

  这个虽然放在第一条,不见得它是必须的,只是告诉大家,如果你对化学有兴趣,你就有信心学好它,如果你对它没有兴趣,你要培养对它的兴趣。可能有点人会说,见了化学书我就头疼,看了题就不想做,怎么可能对它有兴趣呢?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不会,所以无兴趣。它的反命题就是,如果会了,就会有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做题只做自己喜欢的科目,往往自己喜欢的科目也是成绩最好的科目,这样一来,就导致一个结果,在相同的时间内,面临两个不同的选择的时候,往往选择的是自己喜欢的科目,而忽视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则喜欢的科目成绩越来越好,不喜欢的科目成绩越来越差,时间久了,就出了一个名词,叫“偏科”。

  治疗偏科,就要用偏方。反其道而用之。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明白,我也问过很多学生,也和他们讲过这个道理。比如你特别喜欢数学,而不喜欢化学,所以在有空闲时间时,想做题了,潜意识里面就会想着,做点数学吧,然后拿出数学卷子,做的那个happy呀,都会,挺美。但是从最优化的角度考虑,当数学成绩达到一定程度时,比如,一百五十分的卷子,随便都可以做个一百三四十分,那么对数学而言,即使练习再多的题目,掌握再怎么精深的力量,最多在你考试的成绩中,也就提高十几分,并且这十几分还是很不保险的十几分。每个经过高考的人都知道,数学考到一百四以上时,再往一百五冲是一件多么难得事情。因为对化学不感兴趣,也就意味着化学很差,一百五十分的卷子,也就能考个五六十分,此时如果你把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大大的移到化学学习中,每天花少量的时间维持你的数学成绩,那么你的化学成绩可能就有五六十分会提到一百、一百一十分,并且这个提法,会比你从一百四提到一百五容易的多。那么你可以多盈利五十分。所以,对学习而言,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最不擅长的科目上,才能使你的总成绩最好。

  二、扎实的基础

  坚固的地基决定了楼层的高度,扎实的基础也决定了你成绩的高度。这里所说的基础,主要是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对前后关系的逻辑连接程度。

  化学学习的最初阶段确实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这里所说的基础,就是以课本为依托,对整体概念有一个基本的把握。有人说化学是背出来的,这话虽不完全对,但是必要的背诵还是必须的。最基本的,至少你要知道二十多个个左右元素的书写吧,这里所说的二十多个,主要包括前二十号元素:第一周期H,He;第二周期Li,Be,B,C,N,O,F,Ne;第三周期Na,Mg,Al,Si,P,S,Cl;第四周期:K,Ca,Br。这是主族的二十个,Ar属于惰性中考的相对较少的,可以不用记。再加上一些常考的副族元素:Fe,Cu,Zn,Ag。加在一起也不过二十五个元素,至于其他的,属于是可记可不记的类型了。基本上最常见的就这么多了。这些元素,至少要知道它们的元素符号,中文书写,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要求再高点,还要知道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这些东西肯定是要花一些功夫背诵的。如果认真点背的话,应该不超过两天,就可以完全掌握所要求的这些东西。

  可能有人说,现在考试的卷子上面,每个元素的符号,相对原子质量都有,何必要背呢?这就是学好化学和学不好化学的区别。当全部了解了这些元素后,就会发现它们所延伸出来的东西,不仅仅是表面背诵那么简单的。熟练掌握这些性质,就可以熟练掌握它们单质以及相应化合物的各类反应,你就可以知道哪些是可以进行的哪些是不能进行的。另外,考试是限时的,如果这些基本的背诵点都不会,每次见到这个元素或它们组成的化合物,都要去卷子第一页去翻看计算,那么有多少时间值得这么去浪费呢?

  所以,这里所说的扎实的基础,就是要依托书本,多看多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在中学阶段,每学期都会花一定的时间去翻看教材,在高三的时候,一年的时间,差不多把全套三本教材看了三四遍,并且当你在看------练-------看-----练…….这样的过程中,就会发现,看完书上的概念再去练习,就会对概念有更深的理解,练习到一定程度再去看书上的概念,又会对概念有不同的认识,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下面举个例子。以前在学碱金属元素时,有一个最常做的实验,就是钠与水的反应。很多中学课堂上教师都演示过这个实验。课本中也有一定的介绍,试卷中也有很多关于这个实验的题目。老版教材书上的介绍相对详细,新版教材介绍很简单,主要是为老师要是演示设计。

  原文是这么写的:“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这时可以看到钠的真面目。观察钠表面的光泽和颜色。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这是书上的原文。

  如果只是从课本上看这么一段话,加上老师的演示实验,你可能看不出什么东西来。但是如果你做了一些和这个实验有关的习题后,你就会发现这段话,包括这个实验,处处可出题,如果你对课本很熟悉,习惯发散联想的话,就会想到很多很多的知识。

  首先,表面有煤油,说明钠的存放是在煤油中,不能存放在水中,原因很简单,和水会发生反应,而很多金属和水是不发生反应的,所以,和很多金属相比,它的性质是活泼的;用刀可以切,说明它的质地很软;放在水中,飘在水面,说明密度比水小;融化缩成小球,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有“嗤嗤”的响声,说明反应放出氢气,氢气局部燃烧,发出声音并推动钠在水面运动;生成溶液加入酚酞变红色,说明生成氢氧化钠。如果发散的话,就会有下面的问题:有哪些金属是放在煤油中的?答案是活泼的,不和水发生反应的,那么Li可以存放在煤油中吗?钠和水发生反应,产物是什么?如果把钠和酸反应,产物如何?如果把钠和盐溶液如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物又如何?等等等……

  因此,当对书上的基本知识掌握熟练后,就有了发散的空间,那么你就可以成为出题老师,你就可以处处出题挖坑,你也可以知道别人的坑在哪里。

  这是我所说的第二条,不要把书本扔在一边,再好的复习资料,都没有教材好。要学会挖掘课本中的宝藏,这才是学好化学的立身之本。

  三、明确的概念

  在做好第二条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完善第三条:明确的概念。

  当刚开始看书的时候,很多知识点很可能是一知半解,并且当把书都读熟后,还是会发现很多题目不会做,还有的题目是看着会做,可是一做就错。这就说明,书本上的知识已经知道了,但是并不理解。所以我才要求对书上的概念,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常考的概念,必须吃透它,不仅仅是知道它,还要懂它,理解它,最终应用它。

  掌握一个概念的核心要素,就是要知道这个概念到底是做什么的,它可以解决那些问题,它的使用范围是什么?它最容易出陷阱的地方在哪里。下面再举一个例子说明下。

  在老版的教材中,有关化学平衡的只有一个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的相关内容属于大学无机化学内容,现在新教材把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也添加进去。关于化学平衡,应该怎么去理解呢?

  中学中的化学平衡主要涉及定性判断,很少有定量分析。要认识这个概念,按照教材中的内容,主要认识四点: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如果只是从这四个词去判断化学反应的移动,恐怕对付一些简单的题目还没有问题,但是涉及稍微复杂的内容,可能就不够了。那么怎么从这个概念中理解化学平衡的核心并且去很好的应用呢?这一块以后也会做专题介绍,这里就简单说一下,怎去理解才能抓住它的核心。

  要理解化学平衡,首先要知道,只有对化学反应才有化学平衡,如果几个物质放在一起,不发生化学反应,也就无所谓平衡而言。所以,对于化学平衡而言,首先是要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它们的改变才能对平衡有影响。它们的改变有哪些呢?出去化合物自身内在的因素,从外部因素考虑,则主要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下面关键的就来了。这四个因素,是不是都是核心的呢?并不尽然。真正的因素就两个:温度,浓度。简称两度。可能有人会说,压强和催化剂呢?好多题目中提到这两个。听我下面分析。

  为什么只要考虑温度和浓度就行,主要原因在于,温度决定化学反应的快慢,基本上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涉及吸放热,这个无需多说,按照题目所给套进去就可。第二个核心就是浓度了,也是最容易挖坑的地方。化学反应的快慢,反应速率的改变,都和反应物的量有关系,包括上面的压强,如果对于气体的平衡移动,考虑压强的话,很容易自己跳进坑中。如果知道了,压强的改变,说白了就是浓度的改变,压强变大,浓度变大,压强小了,稀了,浓度自然就小了。所以在做题的时候,只考虑浓度的改变就可以了。至于催化剂,记住一句话,不影响平衡,只影响达到平衡的时间,就可以了。举个例题:

  例题:在一定条件下,有可逆反应N2+3H2 2NH3;ΔH<0。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加入氩气,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倍数大于v逆增大倍数

  B.加入催化剂,v正、v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同

  C.增大压强时,v正、v逆都增大,且 v正增大倍数大于v逆增大倍数

  D.降低温度时,v正、v逆都减小,且v正减小倍数小于v逆减小倍数

  在这个题目中,答案是A,如果对上面的概念理解了,就很容易选了。上面说了,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也就意味着其他的条件不变。A中加入氩气,它并不参与反应,虽然它可以改变压强,但不影响浓度,所以一切不变;B中催化剂的作用,显而易见;C中增加压强,也就意味着浓度变大,按照勒沙特咧原理,选它没错;D中降低温度,速度必须都降低,按照放热反应模式,反应向右移动,肯定是右边降得更多。

  因此,深刻认识每个概念,很有必要。

  四、清晰的思路

  当所有概念全部转换为自己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安心去做题了。但是有的时候发现,做题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顺利。这个原因就在于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做题思路。总结一下,无外乎以下几条:

  1、读题;

  2、记住核心数据;

  3、思考每个条件的用处,即这个条件可以得到那些结论;

  4、思考要求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可以完成,解题的关键点在哪里;

  5、将题目所给条件与解题所需条件联立,看需要哪些转换。

  五、从实验中获取灵感

  化学的本质离不开实验,实验操作是每年必考的内容,而很多发散性的题目,往往都是以实验的模式出现,因此,对实验内容进行强化很有必要。这块内容等后面以实验的专题叙述。这里就不多说了。

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