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怎样快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2)

时间: 燕妮2 高一语文

  如: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从知人,辛弃疾是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救国;从论世,南宋统治者腐败软弱,偏安一隅,不思恢复。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他的词中正反映了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决心和壮志未酬,白发一生的哀叹。

  四、从意象

  例如2002年全国卷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解这道题的关键是弄清“折柳”这个意象的含义。“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有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析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答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又如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也是一个通过意象来解题的题目。我们知道: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布谷等,历代诗词中有关杜鹃的吟咏甚多,而因其叫声如同“不如归去”,所以其中表现乡思的作品尤多。也就是说,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杜鹃”可以说是乡思的代名词。这就是本词为什么要写杜鹃啼叫声的根本原因。其次从写作上说,游子在春色烂漫的优美环境中,本来是应该心情舒畅愉悦的,但是因为听到杜鹃不停的叫声,仍然勾起了强烈的思家情绪,这样,美丽的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做了反衬。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人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游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五、从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莅翁,独钓寒江雪。

  问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我们就要从诗人在诗中所塑造的渔翁形象入手。诗歌描写了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老渔翁竟然不怕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的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答案:作者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六、从典故

  典故是指诗人诗中化用的前人诗文中的成语典故,包括历史故事、神话故事、诗文词句等。使用典故,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以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问诗歌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这首诗涉及到三个典故。白居易的《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人间亦自有银河”暗含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的神话传说;“石壕村里夫妻别”,借用的是杜甫的《石壕吏》中年迈夫妻生离死别的故事。再由“莫唱”与“比-------多”,我们就可以看出诗人借典故写出民间夫妻离别的悲惨,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又如:2001年夏季上海卷

  摸 鱼 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下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杨玉环、赵飞燕曾经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武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什么?

  答案:主和派(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

  七、从诗眼

  现在一般提“诗眼”往往是用来指一首诗的眼目,即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诗句,但过去更多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宋以后不少人认为,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我们题目中讲的“诗眼”,也就是指这样的一个字。

  例如:

  送别

  王维

  下马吟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近时。

  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我们就可以结合本诗的诗眼来分析。诗歌中的“不得意”三字是本诗的诗眼,不仅交代了友人归去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了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这三个字是理解着首诗歌的关键。答案略。

  再如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这首词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抒发了暮春时节的感伤情绪。作者用”绿肥红瘦“来形容海棠的叶多花少,历来为词评家所称颂,是这首诗的“词眼”。答案:海棠虽美,也要随着逝去的春光逐渐凋零,作者借此写出了青春将逝的烦恼和苦闷。

  八、从议论性的句子。

  例如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与古人对“秋日”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回答这个题目就可以从议论性的句子入手。“我言秋日胜春朝”就点明了作者的态度。答案:古人悲秋寂寥,诗人却反悲秋习俗,认为秋日胜过春朝。借此表现诗人深处逆境也不灰心自弃,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表达出热爱生活、昂扬奋发的思想感情。

  又如2002年夏季北京卷

  登鹳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1.考生必须知道王之涣的诗歌。2.这是诗歌比较题,必须对诗歌加以比较指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我们从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个议论句就可以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丽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九、从注释。例如

  绝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时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联系整首诗,谈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抒发了自己远离故土,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这种思想感情从题目的注释上就可以看出。

  又如

  踏莎行 春暮

  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淡连芳草。

  [注]寇准:曾任宰相,也曾“罢知青州”。公元1004年,辽军大举南征,逼近京城。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并在澶渊大挫辽军锐气。辽军有所惧怕,主动求和。第二年,双方订立和议,史称“澶渊之盟”。

  这首词题为“春暮”,通篇都写女主人公的伤感。今人或认为“寇准是个决‘澶渊之盟’的大政治家,观其一生,似无缘为思妇抒情”。你对此怎么看,为什么?

  解题的切入点是什么呢?我们只能分析注释。注释告诉我们两点:1、寇准曾经被贬到青州。2、寇准在历史上的伟大功绩。这两点哪一点与作者抒发女主人公的伤感有关呢?我们只能从第一点来分析。看作者被贬青州与作者抒发女主人公的伤感有什么关系。

  答案:词人在官场上虽然得意,但也有失意之时,如“罢知青州”。这种失意的感情很有可能在这首词中有所反映。词人把少妇比作自己,把那个“密约沉沉”的负心汉比作朝廷,抒发了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感情。这样的题如果不是从注释上分析真是无从下手。

  另外,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有昂扬的激情,也有人生如梦的悲叹。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的怀古诗、苏轼的《江城子·记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都是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