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题

时间: 如英2 高二语文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题

  (1—10题 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赍(zī)发 解(jiē)差 祈(qǐ)祷 果实累累(léi)

  B.氽(tǔn)着 薄(bò)荷 睥睨(nì) 力能扛(káng)鼎

  C.出岫(xiù) 矫(jiáo)情 簪笏(wù) 载(zǎi)欣载奔

  D.寒砧(zhēn) 精髓(suǐ) 埋(mán)怨 千乘(shèng)之国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出人投地 中流砥柱 一张一弛 如法炮制

  B.别出心裁 呕心沥血 不假思索 披星戴月

  C.龙盘虎据 明辩是非 弹丸之地 不可名壮

  D.余勇可贾 永保青春 口干舌燥 穿流不息

  3.依次填入下面横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这次活动的_____日期是11月10日。(截至 截止)

  (2)“小月月事件”一经媒体曝光,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______ (反映 反应)

  (3)日本政府不顾中国的一再抗议,妄图将钓鱼岛“国有化”,这是中国人民所不_____的

  A. 截至 反映 允许 B.截至 反应 容许

  C. 截止 反应 容许 D.截止 反映 允许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伤害,并提出30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B. 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

  C.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D.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市城区建设日新月异,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

  5.与下列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

  A.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B.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但它比梅花素雅

  C.雪花比梅花素雅,但它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D.梅花比雪花芬芳,雪花比梅花素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1)法国浪漫派大师热里柯(1791-1824年)的"赛马"早已成为世界名画,人们赞扬那奔腾的马的英姿。然而照相发达后,摄影师拍摄了奔跑的马的连续镜头,发现热里柯奔跑的马的姿势不符合真实。(2)画家笔底的马的两条前腿合力冲向前方或一同缩回,而拍摄出来的真实情况却是一伸一缩的。画家错了,但其作品予人的感受之魅力并不因此而消失。当看到桂林山水重重叠叠,其倒影连绵不绝,我淹没在山与影联袂挥写的线之波浪中了。拿出相机连续拍摄数十张,冲洗出来,张张一目了然,却都只记录了有限的山石与倒影,或近大远小的乏味图像,比之我的感受中的迷人胜影,可说面目全非了。我所见的前山后山、近山远山、山高山低,彼此间俯昂招呼,秋波往返,早就超越了透视学的规律。往往,小小远山,其体形神态分外活跃,她毫不谦逊地奔向眼前来,而近处傻乎乎的山石不得不让步。这"活跃",这"让步",显然是作者眼里、作者情怀中的活跃与让步,于是不同作者的所见及其不同的情怀营造了不同的画面。(3)其后,报影也进入了艺术领域,作者竭力将主观意识输入机器,命令机器,虐待机器,机器成了作者的奴才。也可以说,摄影师想

  引诱机器出错觉。(4)

  画家写生时的激情往往由错觉引发,同时,也由于敏感与激情才引发错觉。并非人人都放任错觉,有人所见,一是一,十是十,同照相机镜头反映的真实感很接近,而与艺术的升华无缘。从艺六十余年,写生六十余年,我深深感到"错觉"是绘画之母,"错觉"唤醒了作者的情都窦,透露了作者品位的倾向及其素质。儿童画的动人之处正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天真的直觉感知。直觉包含了错觉。所谓视而不见,因一味着眼于自己偏爱的形象,陶醉了,便不及其余。"情人眼里出西施""六宫粉黛无颜色",别人看来是带偏见,但艺术中的偏见与偏爱,却是创作的酒曲。陈老莲的人物倔傲、周日方的侍女丰满、杰克梅蒂

  骨瘦如柴的结构、莫迪里阿尼倾斜脖子的惑人韵致――统统都是作者的自我感受,源于直觉中的错觉。

  据说现在学画的年轻人大都不爱写生了,方便的照相机替代了写生的艰苦。我欣羡时代的前进,也用相机辅助过写生,但在拍回的一大堆照片素材中,往往选不出有用的资料,甚至全部作废,反不如寥寥数笔的速写对创作有助。因高质量的速写之诞生是通过了错觉、综合、扬弃等等创作历程,其实已是作品的胚胎了。我期望绘画工作者仍用大量功夫写生,只有身处大自然中,才能发生千变万化的错觉,面对已定型的照片,感受已很少回旋余地。错觉,是被感情驱使而呈现之真形,是艺术之神灵。但别忘了打假, 由于缺乏基本功,根本掌握不准形象,自诩变形,错觉被利用作伪劣假冒的幌子。

  "对称"被公认为是美的一种因素,我国传统艺术处理中更大量运用对称手法。但对称中却隐藏着错觉,即对称而并非绝对对称才能体现美。弘仁(1610--1664)一幅名作山水基本动用了几何对称手法,李政道教授将这幅作品劈为左右各半,将右半边的正反面合拼成一幅镜像组合,这回绝对地对称了,但证实这样便失去了艺术魅力。李政道教授大概是揭开了科学中对称含不对称的秘密而联系到艺术中的共性原理。

  (吴冠中《比翼连理》节选自2001年第5期《散文•海外版》)

  6."绘画与摄影分道扬镰了"一句是从选文第一段中抽出的,根据行文思路,应放回原文何处? ( )

  A.(1) B.(2)  C.(3) D.(4)

  7.关于"错觉"一词,原文最好的解释是( )

  A.摄影师拍摄了奔跑的马的连续镜头,发现热里柯奔跑的马的姿势不符合真实。

  B.画家笔底的马的两条前腿合力冲向前方或一同缩回。

  C.拍摄出来的真实情况却是一伸一缩的。

  D.摄影作者竭力将主观意识输人机器,命令机器出错觉。

  8.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摄影师拍摄的奔马的连续镜头,证明热里柯奔马的姿势不符合真实,但作者认为画家虽然错了,但其作品予人的感受之魅力并不因此而消失。

  B.错觉引发画家写生的激情,有激情才能引发错觉。

  C.高质量的速写是作品的胚胎,年轻人学画不爱写生是错误的。

  D.李政道将弘仁的一幅名作劈为左右各半,将右半边的正反面合拼成一幅镜像组合,其结果绝对对称,但失去了艺术魅力,这说明"对称"并不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诸侯皆属焉。

  ……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时不利兮骓不逝 逝:流逝

  B、与秦军遇 遇:遭遇

  C、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壁:营垒

  D、诸侯皆属焉 属:归属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项王乃大惊 乃: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

  B、以示士卒必死 以:连词,承接关系,来

  C、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 由:介词,从

  D、项王则夜起 则:连词,不译

  第二部分 能力提升

  11.翻译下列句子。(每题3分,共6分)

  (1)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3分)

  (2)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3分)

  12. 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霄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5分)

  上 李 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释: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 》),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1)通过本诗大致概括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2分)

  (2)本诗运用了何典故?大鹏有何具体所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认识自我”

  纪伯伦

  一个雨夜,赛艾姆坐在书房的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旧书。他叼着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时喷涌出一阵烟雾。柏拉图记录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认识自我”的一段对话引起了赛艾姆的注意……赛艾姆掩卷深思,心中油然漾起一种对东西方哲人圣贤敬佩的感情。

  “认识你自己。”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我必须要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实质,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赛艾姆像害了场热病,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

  他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形、面庞、躯干和四肢。

  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他平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嗯!从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两位不也是这般吗?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有时我三四天不洗手脸,贝多芬、惠特曼亦有这一习惯;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马娄和诺亚自愧弗如;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饮使巴夏酋长和亚力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

  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实在。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

  “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啊!我的灵魂万岁!

  自我万岁!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

  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

  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14.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4分)

  15.回答下列问题。(每题3分,共6分)

  (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3分)

  (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3分)

  16.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17.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5分)

  第三部分 语言能力运用

  18.仿照例句仿写句子(3分)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45分)

  当幼鹰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便把巢穴里松软的铺垫全部扔出去,这样,幼鹰们就会被树枝上的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而此时,鹰妈妈就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幼鹰开始坠向谷底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题目自拟,题材不限)

看过“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题”

46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