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考试答案 > 其它考试试题及答案 >

河南特岗考试真题及答案(2)

时间: 炎婷2 其它考试试题及答案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析】√

  2、201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

  丽河南。()

  【解析】√

  3、新手老师备课就是把教学内容写成详细的文字教案。()

  【解析】×

  4、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措施之一。

  【解析】√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解析】√

  6、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解析】× 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解析】√

  8、 当前的教学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从关注“学”向关注“教”转变。()

  【解析】×

  9、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

  【解析】×

  10、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荣誉。()

  【解析】√

  11、 维果斯基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在于创造最

  近发展区。

  【解析】× 最近发展区不能创造

  12、 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要体现自愿原则,活动应以小型为主。()

  【解析】√ 课外校外活动最主要的组织方式是小组活动。

  13、 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是课

  堂导入。()

  【解析】×

  14、 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比较。

  ()

  【解析】× 变式

  15、 态度与品德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解析】√

  16、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解析】√

  17、 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内部动机。()

  【解析】× 附属内驱力

  18、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典型的学习迁移。()

  【解析】√

  19、 中学阶段同辈群体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

  【解析】√

  20、 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

  【解析】√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城市学生杜某,大学毕业通过招教考试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在认真备课、反复试讲后,他心情忐忑的走上讲台,刚做完自我介绍,一男生突然站起来说道:“老师,我们条件不好,学习基础又差,你会喜欢我们吗?”杜老师没有回答,微笑地看着他问:“你会不会嫌弃自己的家人?”男生马上回答:“当然不会,一家人怎会嫌弃呢。”老师转向全班同学郑重地说:“我既然成了同学们的老师,大家就成了一家人,我当然不会嫌弃你们了。同学们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却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我们农村孩子朴实、能吃苦,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都会成为优秀学生的。老师喜欢你们,看好你们!”这一开场很快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该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答案】

  (1)杜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杜老师能够认真备课,反复试讲,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杜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杜老师照顾到农村学生的自尊心,当他们是自己的家人,不嫌弃学生条件差基础差,做到了关爱学生。

  (3)杜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杜老师通过与学生的回答,不仅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通过自己的言行,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4)杜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案例中的杜老师,与学生亲如一家,带领学生挖掘农村孩子的优点,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让农村学生学会自信自强。

  2.某教室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语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语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老师有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吧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答出来,课后,老师进行了认证的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老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有什么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到:“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有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老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海域和相待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病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注: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请运用有关教学理论对此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答案】

  教学原则角度: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老师通过对学生的逐步询问和引导来得出问题的答案,符合了启发性性原则的要求。

  (2)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案例中老师根据学生实际知识经验,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引导。

  (3)量力性原则。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案例中老师很明显依据了学生已有的接受程度,改变了相应的引导策略,符合了量力性原则。

  新课改的角度答题:

  新型的教学观(两个过程,两个重于);

  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对待教学上,强调引导,帮助,启发);

  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活动主体);学习观(自主、探究学习))

5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