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初三语文 >

初三期末语文试卷题

时间: 如英2 初三语文
  提高初三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性,是语文复习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分享的初三期末语文试卷题,希望对你有用。

  初三期末语文试卷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楹联(yíng) 膝下(qī) 震憾 喷薄(bò)
  B.万籁俱寂(lài) 涟漪(lián yī) 干涸(hé) 萦绕(yíng)
  C.娇饶(ráo) 阴晦(huì) 红彤彤(tōng) 精髓(suǐ)
  D.袅袅(liǎo) 剔透(tī) 怠慢(dài) 箫瑟(xiāo s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一项是( )
  A. 上海车展上,众多的汽车制造厂商纷纷亮出自己的新品。一款款轿车美轮美奂,一场场促销活动应接不暇。
  B. 春季房展会后,房地产开发商意识到小户型将是下一个极为看好的卖点,纷纷推出旺地小户型,一时间,小户型又成了炙手可热的销售概念。
  C. 最真诚的朋友,能经常对你耳提面命,使你在工作中少犯许多错误。
  D. 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秦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B.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C.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D. 王老师是前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老师还不认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初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本文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从而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政治抱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大情怀。
  B.《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大诗人。
  C.《故乡》体裁是短篇小说,选自《呐喊》,作者鲁迅,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鼎湖山听泉》作者是谢大光,当代散文家。作者把山泉当做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5.下列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归结起来,有两种态度是正好相反的。
  ②前者是错误的,注定会失败;后者是正确的,必然会胜利。
  ③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可以采取种种不同的态度。
  ④一种是积极疏导使之顺利发展。
  ⑤一种是堵塞事物运动发展的道路。
  A.③⑤④①② B.①⑤④②③ C.③①⑤④② D.①②⑤④③
  6.下列对消息内容的概括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秦楚网讯 5月9日至10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新影制作中心《屈原》纪录片摄制组一行8人,深入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展开该片的外景拍摄。据该剧制片人介绍,纪录片《屈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拍摄的,是央视端午节系列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整部纪录片采用实拍、写意、再现、讲述等多种手法拍摄,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其文史价值和审美价值极高。此次在十堰境内的外景拍摄过程中,摄制组先后深入到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羊耳洞、湖北关、万亩石林等景点进行了取景。当地党委政府对拍摄活动大力支持,乡主要领导全程陪同,积极为摄制组提供便利,确保了外景拍摄计划的顺利实施。据了解,纪录片《屈原》共6集,预计将于今年端午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A.央视纪录频道十堰采拍《屈原》。
  B. 央视纪录频道深入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拍摄外景。
  C.央视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拍摄纪录片《屈原》。
  D. 纪录片《屈原》将于今年端午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7.古诗词默写填空。(4分)
  (1)《相见欢》中用巧妙的比喻写“愁”的语句 。
  (2)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两句是 , 。
  (3) ,春风不度玉门关。
  (4) ,正是河豚欲上时。
  8.名著阅读(4分)
  (1)《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根据__________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来到__________(国名)。 (2分)
  (2)如果你想向朋友推荐《格列佛游记》,你会怎样介绍?请写一段简要的推荐词。
  。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风是很重很重的》,回答问题。 (16分)
  ⑴夏末秋初是山林探险的好季节,我和几位驴友一起,来到了贵川交界处偏僻深山探险旅游。
  ⑵走进山林后的第三天,我们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只有十来间房的小村子。在村外的空地上,几只羊儿正在吃草,一位七八岁的小男孩儿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翻看着一本破旧的数学书,小男孩儿身上的衣服,也和那本书一样破旧,占满灰尘和草屑,但长得圆头圆脑,非常可爱和机灵。他睁着一双大眼睛,好奇的看着我们。
  ⑶好不容易一块平坦的空地,我们几位驴友决定在这里休息片刻,顺便和这位小男孩说说话,逗逗乐。见他看书这么认真,我就问他:“小朋友,读书了没有?读几年级了?”
  ⑷“再开学就是二年级了。”小男孩回答。
  ⑸“好,那我来考考你!”我接着给他出了几道简单的算术题,还有几个拼音测试和组词造句的语文题,小男孩全都回答上了,看来学习成绩还不错。
  ⑹见这些都没法难住他,我又给他出了几道比较玄的问题:“你知道什么东西最大吗?”
  ⑺“地球!”小男孩回答说。
  ⑻我接着又问:“那你知道什么东西最重吗?”
  ⑼“嗯……房子?不,大山!”小男孩眼睛一转,又纠正道,“不,应该还是地球!”
  ⑽这些答案虽不至于无懈可击,但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也算是非常不错了。我接着又问:“那什么东西最轻呢?”
  ⑾“鸡毛!不,羊毛!”小男孩歪着头说,“还有蒲公英!”
  ⑿我笑笑,告诉他,这些东西的确很轻,但不是最轻的,空气、烟雾、还有风,这些东西才是最轻的。
  ⒀小男孩睁着一双大眼想了想,有些不赞同地说:“空气很轻,但风却很重很重!”
  ⒁“风只是流动的空气,与空气是一样的!”我正说着这句话,突然有点明白了他想说的意思,对,大台风,它可以刮倒大树甚至是房子!于是我接着告诉他,大台风与空气一样很轻很轻,只是它的力量很大,但那并不是风的重量。
  ⒂小男孩显然对我的话非常不屑,他用极不信任的眼光看了我一眼,然后站起来坐到了另一边的大石头上,不再理睬我,嘴巴里还轻轻的重复了两遍那句话:“风是很重很重的!”我不打算再教他什么,反正也休息够了,就和驴友们接着赶路。离开村口三四里路之后,我们突然发现水壶里已经没有水了,更要命的是,我们走进了一片干燥的秃岩山,别说山涧泉眼了,就连一棵小树也看不到。我们决定往回走,到那座小村里去取水。
  ⒃回到村里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一点多钟了,可能是都睡午觉的缘故吧。我们走了好几户人家竟然都关着门。翻过一道小坡,终于看见有一座泥房子还开着门,门口有一间矮草棚,关着十来只羊,而在大门里侧的地上,铺着一张竹席,上面躺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和一个小男孩,竟然就是我们之前在村口遇见的那位小男孩,他睡得很香甜,老人用一把麦秆扇为他扇着风。
  ⒄见有陌生人到来,老人连忙站了起来。我们说明来意之后,他非常热心地把我们带到厨房,给我们的水壶灌水,灌到第三个的时候,水壶突然从他的手中滑落到地上,老人连忙弯腰捡了起来,面带愧色地接着灌水。我说我们自己来,他却笑着说来的都是客,哪能让客人自己动手?帮我们把所有的水壶灌满之后,老人说现在太阳很猛,不妨他们家里休息一两个小时,等太阳弱一些再上路。
  ⒅我们欣然答应,在门口坐了下来。老人则回到竹席上,一边轻声给我们介绍附近的地形山势,一边继续用麦秆扇给小男孩扇着风。没多久,他手中的扇子又突然滑落了下来,掉在小男孩肚子上。小男孩突然惊醒了,他先是惊讶地看了我们一眼,然后心疼的对老人说:“爷爷,我说了我不热,你不要为我扇扇子了!”
  ⒆“好,好,爷爷不扇了,你接着睡吧!”老人慈祥地微笑着说。
  ⒇小男孩逐渐睡去,虽然他说自己不热,但睡着后,额头就冒出了细微的汗,老人又拿起麦秆扇,轻轻地给他扇着风。老人便扇扇子便对我说起他的孙子:孩子命苦,父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滚落的山石砸中,双双离开了人世,留下他们祖孙俩相依为命。家里穷,买不起电风扇,所以热天里都要给孩子扇扇子,可从今年开始,老人的双手有些不对劲,经常莫名其妙的抖动,握不牢东西,以前一只手可以拎起50斤稻谷,现在连给孩子闪电风都觉得特别费力,使不上劲,不过小孙子特别懂事,再热的天也不让爷爷给他扇扇子,怕累着爷爷。
  (21)说到这,老人眼眶湿润了,但脸上却浮现出一种欣慰的笑。他的脸黝黑黝黑的,爬满皱纹,他那双粗糙而且布满请进老茧的大手,因为怕扇子掉落而使劲地攥着扇柄。此情此景,我不禁回想起小男孩的话:“空气很轻,风却很重很重!”我猛然间意识到,他说的对,风确实很重很重,甚至比50斤稻谷还要重,重的连他的爷爷都不太拿得动!
  (22)在起身离开的时候,老人走到门口替我们指路,我趁机从口袋里掏出三百元钱,悄悄地塞到了小男孩睡觉的那张竹席下——这足够他们买一台电风扇了。
  (23)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作慈善,我只是觉得,风不应该有那么重,而我所做的,只是力所能及地让风轻一点,再轻一点……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3分)
  10.第20段的划线句的内容才有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11.文章两次写爷爷的微笑,在这“微笑”中我们能感受到祖孙间相惜相爱的感情。下面出自课文的“笑”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一项是( ) (3分)
  A. “莫非他老人家的哥哥来了?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来了?”奥楚蔑洛夫问, 他整个脸上洋溢着动情的笑容。“可了不得,主啊!我还不知道呢!他是要来住一阵吧?”
  B. 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众人都笑起来。
  C.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D. 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2.结合上下文,体会21段两个句中“风很重很重”的含义有什么不同。(4分)
  (1)我不禁回想起小男孩的话:“空气很轻,风却很重很重!”
  (2)我猛然间意识到,他说的对,风确实很重很重,甚至比50斤稻谷还要重,重的连他的爷爷都不太拿得动!
  13.结尾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
  (二)阅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回答问题。(12分)
  ⑴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⑵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⑶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4)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⑸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4. 本文作者认为“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结合全文,你认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本文论点是“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作者在文章开头通过与“人活在世上”应该承担的其他责任比较后提出论点。
  B.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如直接引用歌德的语录对分论点进行论证。还采用了对比论证,如作者运用“相反”做转换词,表明前后的对比关系。
  C.“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树立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并为此努力奋斗,就不会因为迷茫而浮躁,因空虚而无措。
  D.作者想告诉我们,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所以,走自己的路让他人说去吧。
  16.分析第四段划线句子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结合选文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作为一名中学生怎样做才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8.下列句中加黑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无与为乐者
  B.今亡亦死 暮而果大亡其财
  C.扶苏以数谏故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0. 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21. 从文段中划线句“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看,你认为陈涉是个怎样的人?(3分)
  答:
  (二)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以下题目。(4分)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2.选出表述错误的选项( ) (2分)
  A.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B.诗的首联中仲夏五月“无花”尚且白雪皑皑,其余三时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见了。所以,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
  C.“春色未曾看”是指戍边将士在抱怨边关苦寒,看不见春色,有消极的情绪在里面。
  D.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
  23.“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
  四.作文。(50分)
  24.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个题作文。
  (1)请以“曾经错过的_______”为题,(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声礼貌的道谢……)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2)慢,如果是一种不足,它可以促使我们去努力改变现实,实现自我超越;慢,如果是一种心境,它可以让我们去观察欣赏,品味多彩世界的情趣;慢,如果是一种态度,它可以使我们镇定从容地面对生活,体悟人生的真谛……请以“因为慢”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或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深入思考。
  以上是由小编分享的初三期末语文试卷题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考试有帮助。
4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