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初三语文 >

初三语文模试卷试题

时间: 如英2 初三语文

  初三语文模试卷试题

  一、知识运用(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纤(xiān)细  亘(ɡènɡ)古  鲜(xiǎn)为人知  咬文嚼(jiáo)字

  B.炽(chì)热  褴褛(lǚ) 自给(jǐ)自足   戛(jiá)然而止

  C.慰藉(jí) 蓦(mò)然  锲(qiè)而不舍  相形见绌(chù)

  D.和(huó)泥  稽(qǐ)首   长吁(xū)短叹   气冲斗(dòu)牛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静谧 辐射 陈词滥调 厉行节约  B.沉湎 淤泥 冥思遐想 挺而走险

  C.犀利 烦躁 人才倍出 无动于衷 D.屏障 奥密 无伦之乐 闲情逸致

  3、关于下面汉字的结构及笔顺规则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匹、同、凶”都属三包围结构,它们的书写规则是不相同的。如“同”先写包围部分,“凶”则后写包围部分。

  B.“脊”字的上部是“兆”字的变形体,所以,它的笔顺书写规则和“兆”字是相同的。

  C.“乃”“及”同属独体结构。它们的第一画都写撇,第二画都写横折折折钩。

  D.“迅”字属两包围结构,“迅”字的第二笔和“丑”字的第二笔一样,都写横。

  4、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大山面前,我领悟了什么是 ▲ , 有了穿云刺天的高度,自会存在一种 ▲ 的尊严;在大海面前,我领悟了什么是 ▲ , 有了容纳百川的胸襟,自会生成一种 ▲ 的气象;在大地面前,我领悟了什么是 ▲ , 有了孕育万物的情怀,自会成就一种 ▲ 的境界。

  A.博大  吞星吐月  恢宏  超凡脱俗  挺拔  不语自彰

  B.挺拔  超凡脱俗  博大  吞星吐月  恢宏  不语自彰

  C.挺拔  不语自彰  恢宏  吞星吐月 博大 超凡脱俗

  D.恢宏 不语自彰 博大 超凡脱俗 挺拔 吞星吐月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一年之内,全球气温将降至零下38摄氏度。

  ②在一星期之内,全球都会降到零下18摄氏度。

  ③几年之后,地球上广袤深邃的海洋就会冻成一个巨大的冰块。

  ④此时,无论你是在原来的赤道热带地区,还是在南极的冰原上,你都会感到刺骨的寒冷,靠搬家来躲避寒冷是不能的。

  ⑤没有了阳光,地球将慢慢冷却,很快全球都会进入寒冷的冬季。

  ⑥此时,所有的淡水早已冻结成冰,海水也在逐渐冻结。

  A.②①③⑤⑥④ B.⑤⑥①②④③ C.④①⑥⑤③② D.⑤②④①⑥③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您的令爱今年毕业了吧,她打算到哪里去工作?

  B.对于自己的路,你们在思考着,你们在判断着,你们在探索着。

  C.同是农民工的爸爸和妈妈,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D.所谓有民族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一个只为钱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必须有精神。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诸位爱卿,”他颓丧地向他的四位枢密参赞说道:“在寡人登基三十周年的今天,竟有歹徒将一封黑信投进了寡人所乘的马车”。

  B.是让你的生命更加朝气蓬勃?还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拷问着人生的选择。

  C.长篇报告文学“大美昆曲”是一部赞美中国戏曲、讴歌民族优秀文化的作品。

  D.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的颜色,在叙述、在抒情。

  二、文化积累(10分)

  8、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

  ① ▲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③热情好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诗句“ ▲ , ▲ ”就体现了朋友邀请“我”前去做客的热情。

  ④骨癌女孩刘雪梅死后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和遗体,奉献自己最后的光和热。她的这种精神可用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诗句“▲,▲”来颂扬。

  ⑤从2014年起,我国设立了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其目的是提醒人们勿忘历史,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以战争为话题的诗词比比皆是。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 , ▲ , ▲ ”的诗句就表达了他杀敌报国的爱国之心。

  ⑥自古以来,人们对读书有着许多的感悟,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读书感悟的古诗词:▲ , ▲ 。

  9、名著导读(4分)

  《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的昵称)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沉重的童年生活,但在“沉重”中也不乏温暖与光明。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胸怀宽大,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给予了阿廖沙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逐渐走向成熟。

  ①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阿廖沙开始学会挣钱补贴家用,和外祖母相依为命的故事梗概。

  ②请你对故事中的阿廖沙作点点评。

  三、文章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问题(13分)

  美好的约定(张军霞)

  ①搬完家,没用的东西,整理出一大堆,全放在楼下的贮藏室里,碍手碍脚的,真烦。

  ②周末的早晨,还在梦中,听到有人在楼下喊:“收废品喽!”好不容易睡个懒觉,翻个身,又睡去。心想,反正收废品的还会来,再等等。

  ③不料,一连好几天,收废品的人,却再也没有来。每天进进出出,在一堆没用的报纸和箱子之间,挤来挤去,别扭透了。

  ④那天,上街买菜,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中年男子,正在路边的店铺收购旧纸箱,我赶快上前询问:“你上门收购吗?能不能跟我跑一趟?”男子笑笑:“行呀!等我收拾好就跟你走!”忽然,他像想起了什么,又问:“你住哪个小区?”

  ⑤我用手指指前方:“就在前面那个小区。”不料,男子立刻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我不去了!”“真奇怪,有钱不赚?”我不解地问。男子只是微笑着摇头,不再说什么。更奇怪的是,接下来的几天,我又遇到两个收购废品的,只要提到小区的位置,他们同样摇头拒绝。在我再三地追问下,终于有一个人透露说:“那是疯婆子的地盘,我们可不能跟她抢生意!”

  ⑥疯婆子,何许人也?居然能吓退这么多同行?依稀记起来,周末那天,在楼下吆喝的,正是女高音。我的好奇心,越发强烈起来。终于又等到周末,上午8点左右,听到有人在楼下吆喝收废品,我飞速下楼,想要一睹“疯婆子”的真面目。

  ⑦让我大失所望的是,疯婆子半点也不凶,更没有想像中的彪悍,她年约50多岁,人很瘦弱,笑眯眯的表情,说话也和风细雨。就在我整理废品时,看到邻居们仿佛约好了一般,纷纷下楼,将没用的东西全拎出来。

  ⑧住在楼下的刘婶,给我的印象,是相当小气的那种人。有好几次,我曾看到她为了几毛钱和卖菜的小贩斤斤计较。奇怪的是,今天的她,在卖废品时,一反常态,不仅没有计较价格,有些东西简直是半卖半送。

  ⑨可能是看出了我的惊讶,刘婶悄声说:“你不认识疯婆子吧?她和我娘家是一个村子里的,命好苦!丈夫外出打工,出了事故,一直瘫痪在床上。一双儿女都要上学,家里全靠她一人支撑,每天起早贪黑种地,农闲时还要做点小生意。一次,丈夫生病,家里的房子漏雨。她急火攻心,昏厥过去,再醒来,居然开始胡言乱语,疯疯癫癫。

  ⑩村里人看她实在可怜,就凑钱买了辆旧三轮车,让她进城收废品,虽然累,总比死守着两亩薄田要好一些。她因为要照顾生病的丈夫,不敢离家太远,就在公园附近这几个小区转,最开始,还有同行抢生意,了解到她的故事之后,他们就有了一个悄悄的约定,谁也不许到疯婆子的地盘上去!

  ⑪还有,咱们小区里的人,只要家里有了废品,都会给疯婆子留着,就算她一周只来一次,也要等着。日子好过一些了,她犯病的次数,越来越少,竟再也不疯了呢!”

  ⑫刘婶笑着上楼去了。我转身,又搜集了一摞旧书报,趁疯婆子忙着称邻居家的东西,悄悄放到了她的三轮车上。

  ⑬从此,我家所有的废品,都分类整理好,整整齐齐堆放着,每天进进出出时,却不再感到碍事,心情却多了几分愉悦。因为,我和邻居们一样,开始悄悄遵守一份美好的约定。

  10.小说的题目是“美好的约定”,从全文看,文中具体有哪些“约定”?(2分)

  11.选文第⑨⑩段用了哪种记叙顺序?主要作用是什么?(3分)

  12.分析第⑫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悄悄”的表达效果。(3分)

  13.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14.仔细揣摩文章主题,谈谈你的阅读感悟。(2分)

  (二)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恩施

  <政府声音>政府工作报告概述

  保护生态,治理环境,建设美丽恩施已成共识。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生态”这个词共出现了46次,“美丽恩施”和“美丽乡村”共出现9次,这足以说明,我州在2015年将会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上大做文章。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土更净、城乡更美……一幅“美丽恩施”的画卷正在展开。

  <记者手记>美丽恩施不只是愿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里故乡,那里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多少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将发展与生态对立,收获的是一个更为恶劣的生存环境。将保护生态也看做GDP,收获的是一个更为友好、更为持续的发展空间。

  推动改革发展,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人民的需求既包括各种物质文化需求,也包括清新空气、清洁水源等生态环境需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时代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梦里故乡不再只是愿景,美丽恩施已经触手可及。

  <内涵解读>“美丽恩施”内涵拓展

  “美丽恩施”应具备五大内涵:

  一是自然生态要美。“绿水青山”是恩施最大的资本,我们要全力做好生态修复的“加法”、生态损耗的“减法”、生态开发的“乘法”、生态保护的“除法”,加快构建保护、利用、治理、监管于一体的生态综合治理体系,努力建设山青、水绿、天蓝、地净、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家园。

  二是政治生态要美。政治生态,顾名思义是指政治环境和状态。政治生态好,政治清明,就会形成“清则心境高雅,清则正气充盈,清则百毒不侵,清则万众归心”的正能量。政治生态美,让人“爽心”,政治生态恶,让人“冷心”。

  三是产业要美。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建设美丽恩施,是我们的发展目标指向。经过努力,全州森林覆盖率要达7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要达350天以上,要拥有“世界硒都”“鄂西林海”“华中药库”“天然氧吧”“动植物基因库”等美誉,建成“青山绿水、蓝天碧地,环境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恩施。

  四是新型城镇化要美。把生态文明的理念植根于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之中,融入自然、人文、绿色、特色、舒适等元素,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使人民群众能在干净、优美、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五是人文环境要美。恩施人纯朴、勤劳、善良、热情。我们要加强民族“人文环境”的建设与提升,让恩施山美、水美、人更美。

  <学习实践>“美丽恩施”是长远大计

  推进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恩施的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就是推进科学发展;推进恩施生态文明,就是建设美丽恩施。建设的重心在于:治山,让山更青;治水,让水更绿;治天,让天更蓝;治地,让地更净。把城市文明延向农村,把农村生态引进城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

  稳步推进美丽恩施建设,重在落实。全州上下、干部群众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恩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各行各业要加强学习,用知促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加强落实,稳步推进。致力于把恩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全国先进自治州。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天人合一的美丽恩施令人期待。结合材料,要实现美丽恩施建设,需要从哪几方面着力?(3分)

  16.文章在论述政治生态时,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读<政府声音><记者手记><学习实践>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美丽恩施建设”的理解。(3分)

  18.“山青水绿,天蓝地净。”这是愿景。当面对一棵棵大树悄然进城,面对一条条溪流变得污浊不堪,面对沙尘、雾霾、冰雹等恶劣天气频发,面对一垅垅土地建成高楼大厦或终成“鬼城”,你有何感想?试根据文本材料为美丽恩施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不少于两条)。(2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8分)

  醉翁亭记(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伛偻提携。 ②临溪而渔。 ③弈者胜。 ④太守谓谁?

  2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1.本文写景传神动人,很值得品味。请你对文中的画线句作点品读。

  22.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欧阳修被贬滁州却能乐于山水,醉于人和。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

  四、诗歌欣赏(8分)

  23.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4分)

  思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第一节诗通过四个意象 ▲ 、 ▲ 、 ▲ 、 ▲ 的组合和叠加,充分表现了“思念”的 ▲ 。

  (2)请你对诗中画线的句子做点赏析。

  24.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①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②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五、综合性学习(6分)

  25.关于“低头族”与“深阅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家人、好友聚会围坐一圈,却各自拿起手机一言不发;吃饭走路都捧着平板,却总抱怨没有时间静心读书……如今,这样的情景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很多人已深陷“低头一族”。无论是排队、候车,还是在地铁、公交上,埋头紧盯屏幕的乘客随处可见,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报道频频见诸媒体。

  材料二:新媒体时代,“低头族”并非中国独有。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手机上瘾者”(每天开启应用程序超过60次的用户)从2013年3月的7900万人,增长到今年3月的1.76亿人,涨幅高达123%。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2013年首次超过五成。

  专家指出,数字时代常见的“浅阅读”与“碎片化阅读”,往往缺乏系统性、太过随意化,容易使人产生思维惰性,值得警惕。在这种情况下,应鼓励传统阅读,这样才能提升阅读品质,培养人们的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

  材料三:“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今年全国两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道出了阅读的真谛。在新媒体大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保持阅读的定力,倡导完整阅读、深度阅读。诗书传家历来是我国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那浩如烟海的传统经典,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只有与书为伴,在书海中徜徉、流连、沉潜,让阅读成为必须,让阅读蔚成风气,我们才能穿越时空,更多地体悟文字真谛和书中三味,熏染古人的才情和智慧,让古老的中国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1)某校九年级学生准备以“低头族与深阅读”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写一条主题词。

  (2)从材料一、材料二中,你发现深陷“低头一族”有哪些弊端?(最低两点)

  (3)读了上边的材料后,你认为该如何正确处理“浅阅读”与“深阅读”之间的关系。

  六、个性表达(50分)

  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1)命题作文

  时光匆匆,脚步匆匆,三年初中生活,转瞬即逝。曾经,我们带着童年的幼稚上路,在青春的大道上忘情地奔跑,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洒下一路汗水,留下一路欢笑;现在,中考在即,我们怀揣美好的梦想,即将踏上中考的战场,回望过去,风景无限,历历在目.....请以“致我们即将逝去的光阴”为题作文。

  (2)情景作文

  按照下面情境要求,写一篇作文。

  时令:层林尽染

  时间:月色如水

  地点:在异乡

  人物:我;家人或友人。

  要求:题目自拟,材料自拣,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39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