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习励志 > 学习的重要性 >

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是什么

时间: 燕妮2 学习的重要性

  摘要:沟通的前提是尊重,也就是说,良好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教育方法都强调对孩子的尊重,这是一条重要原则。然而,在中国,普遍存在父母对孩子不尊重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

  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

  一、教育的前提是理解

  “理解万岁”在社会上已经流行多年。把理解上升到万岁的高度,可见理解之重要,亦可知理解之困难。事实上,大到国家、民族之间,小到单位、部门以及个人之间,很多矛盾都是缘于互相之间的不理解。不理解,就难以配合,不理解,就不可能形成合力,不理解,就会互相抵触甚至大动干戈。

  父母和子女之间也是如此,由于不理解,父母要孩子做的孩子听不进,孩子想干的父母不支持;父母觉得孩子不懂事,孩子认为父母太苛刻;父母觉得孩子太前卫,孩子认为父母太保守;父母讲孩子是“众星捧月”的小皇帝,孩子说父母是垂帘听政的太上皇;父母最真诚的话“我是真心为你好”,孩子们恰恰最反感;父母叫苦为了孩子已心力交瘁,孩子痛心因为父母想跳楼自尽;父母认为自己对孩子最爱,孩子的看法却是“父母皆祸害”(这是一个很有影响的80后论坛名称)……

  无疑,父母与孩子之间处于如此不理解的状况,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更不可能有良好的教育。所以说,教育的前提是理解。

  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怎么样才能达到互相理解?

  二、理解的前提是了解

  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互相存在不理解的方面,是十分正常的。因为家庭出生、成长环境、知识结构、工作经验、生活阅历特别是身份地位等等的不同,对同样的事情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要想达到互相理解,就必须换位思考,就必须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要做到这些,首先要互相了解。因为你不了解对方,就很难理解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

  而父母和子女之间难于理解,也是因为不了解。尽管最为亲近,且长期朝夕相处,却并不一定互相了解。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类似的报道,孩子做出一些很特别的事情,甚至违法犯罪,父母开始都觉得不可能、无法理解,其根源就在于对孩子的了解不够。而处于主导方面、强势地位的父母,是形成互相不了解的关键所在,一般而言,主要是三大原因。

  一是做父母的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家养的,看着他一天天长大,没有不了解的。他喜欢吃什么、偏好穿什么、爱好玩什么,有什么习惯,有哪些优点、缺点,都是了如指掌。然而他们的所谓了解并不全面,因为孩子们看过哪些书籍、报刊、电影、电视,浏览过哪些网站,玩过哪些游戏,接触过什么人,崇拜哪一类人,心里想什么等等,做父母的并不完全知晓。他们所了解的只是表面的东西,或者是仅与物质相关的方面,而普遍缺乏了解也是真正需要了解的恰恰是精神层面的。

  二是做父母的主观臆断,他们认为自己是过来之人,什么都知道,因而在教训孩子时常会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其实,绝大多数为人父母者并不具备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因而用自己的想当然去代替孩子的感觉往往是错误的。尽管做父母的也曾经为人子女,也有过从婴儿成长为成人的经历,但是当时的心境、体会不一定还记得清楚。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心理,不同的身份会有不同的想法。比如,初中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知识的增加,开始进入第二反抗期,逆反行为明显,即有人说的“少年十四五,天天气鼓鼓”,但好多做父母的并不了解,就认为孩子不懂事、不听话。即使是同龄人、同样的身份,每个人的心理也是存在差异的。甚至在多子女的家庭,由于排行的不同,心理、性格等等也有各自的特点,一般而言,老大比较沉稳,老小往往任性,而处于“中不溜”的则有点“老三老四”。

  三是做父母的觉得孩子就应该理解自己的想法与苦衷。他们没有给孩子讲述过自己的经历,没有告诉孩子自己曾经的感受,没有对孩子解释自己为什么会有某些想法,只是认为自己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就应该理解,就必须无条件地按照自己说的去做。

  在上述情况下,相对弱势的孩子也就无从了解父母。如此的互相不了解,也就不可能有互相理解。所以说,理解的前提是了解。

  当然,了解之后还要解决理解的问题,否则,也可能因了解而引起更多的不理解,产生新的矛盾。办法主要有三点,一是做父母的要学一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知道你的孩子所处年龄段的普遍心理;二是分析你的孩子的个性特征,从而知道他和同龄的孩子们比较,会有什么独特的心理;三是遇到具体问题时,要设身处地,站到孩子的角度去做些思考。

  那么,怎么样才能达到互相了解?

  三、了解的前提是沟通

  如前所述,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互相之间缺乏了解是很正常的,或者说,只了解表面的、片面的东西,也是很常见的。而要弥补因诸多的“不同”带来的了解的不足,就必须加强互相之间的沟通,尤其是内心深处的部分,仅凭观察、分析是很难了解的,如果既不观察也不分析,那就更无从了解。

  一般而言,父母和子女之间沟通不足主要是四种情况:

  一是不方便或者没有时间沟通。比如,有些父母在外地工作,孩子成了“候鸟”或者“留守儿童”,虽然现在通讯比较发达,但毕竟不太方便,时间也很有限。通过电话、书信、网络等等方式交流,效果总是不如面对面的谈话理想。也有的因为父母的工作或者兴趣爱好比较特殊,有的工作时间太长,有的常上夜班,有的工作太疲劳,也有的是忙于自己应酬、娱乐等等,他们和孩子的沟通就会很少。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孩子的学习已经非常紧张,而父母还要给其加码,布置很多“家庭作业”,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导致孩子没有一点闲暇时间。

  二是做父母的认为没有必要沟通。他们觉得,父母和孩子两方面只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就万事大吉。自己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给他钱花,帮他进了好学校,甚至找了很好的辅导老师,自己该做的都做了,已经尽到责任,学得好学不好则是孩子的事情,没有什么好说的。如果仍然学不好,那就应该批评、教训甚至打骂,无须沟通。

  三是做父母的不会沟通。有些做父母的也很想和孩子沟通,但是不知道怎么沟通。这里又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做父母的知识面过窄,又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孩子没有共同语言,找不到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另一类则是方式不妥,态度欠佳,和孩子总是说不到一块,甚至还没说几句就开始争吵,结果是沟而不通,适得其反。

  四是无法沟通。一般都是因为之前的教育方法不妥,或者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干扰,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已经很深,沟通的渠道完全堵塞,形成只见“沟”没有“通”。最近看到一则报道,一个原本素质很好的“富二代”,其父只给他钱花,只要求他学习好,却从来没有交流,之间的“沟”不断加深,老子看到儿子总找茬,儿子看到老子就躲避,结果,儿子为了释放心中的怨气而沦为抢劫犯。

  所以说,了解的前提是沟通。

  那么,怎么样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呢?

  四、沟通的前提是尊重。

  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良好沟通,首先是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无论是什么样的关系,即使是上下级之间,如果一方居高临下,都是教训、质问的口气,那么,另一方就不可能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地与其交流,甚至会直接反驳、顶撞。因此,要有良好的沟通,就必须互相尊重。

  父母和子女之间缺乏沟通尤其是无法沟通,也都是做父母的对子女不够尊重所致。因为没有尊重,父母说什么孩子都会有抵触情绪。态度好的,会默不作声,或者口是心非,应付而已,态度不好的则从争辩到争吵甚至争斗。随着孩子年龄的上升,其自尊心逐步增强,同时,知识、智力、表达能力和体力等等“实力”也不断增强,则会公开和父母叫板,结果是不再对话,只有对峙。

  因此说,沟通的前提是尊重,也就是说,良好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教育方法都强调对孩子的尊重,这是一条重要原则。然而,在中国,普遍存在父母对孩子不尊重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根源。中国是一个封建制度最长的国家,传统观念、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虽然已经没有人再讲“三纲五常”,但它对人们的影响是很难消除的,比如,是否听话,始终是中国人衡量孩子好坏的最基本的标准,“要听话”也成为家庭教育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如果父母表现得对孩子很尊重,倒会被有些人认为是没有规矩,有失体统。曾经有一位女强人型的妈妈,女儿已经是初三学生了,她仍然什么都管,甚至穿什么衣服都是强迫命令,结果女儿无法忍受,只得给她下战书:“感谢你生育了我,但我不是你的奴隶……不给自由,宁可当贼”,落款“自由天使”。

  二是现实原因: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衡、层层应试和激烈的竞争,逼得做父母的不得不象 “官”那样去 “狠抓”,象上级那样给下级下“指标”。 “管”出好孩子, “抓”出好成绩成为首要任务,是否尊重孩子已经无暇顾及。

  三是错误地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尊重。所以,不和孩子讲道理,只要求孩子怎么做的父母相当普遍,当众批评、挖苦、训斥甚至打骂孩子的情形也很常见,而且是年龄越小越得不到父母的尊重。

  要解决尊重孩子的问题,首先做父母的要转变观念,不要将孩子当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看成是自己的附属“物”。要树立“人格独立平等”的观念,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们的隐私,尊重他们的见解,等等。

  其次,不要以为小孩子没有自尊心。人到底多大开始产生自尊心理?专家也是说法不一,有的说1岁以后,有的说是2岁开始,但据我观察,不到1岁的婴儿已经有自尊的表现,比如,大人之间谈到他的优点他就高兴,说起他的缺点就会皱眉,甚至发出怪声以示不满或进行干扰。因此,不管多小的孩子,我们都要给予应有的尊重。另一方面,在孩子的自尊心理尚处于萌芽状态时,我们更要注意呵护,让其健康发展,切不可使它受到伤害。

  再次,尊重孩子的重要方面就是“倾听”。不要总是自己说让孩子听,甚至简单地将自己的观念、主张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孩子,而是要多听听孩子怎么说。在自己的看法和孩子不一致的时候,要耐心听取孩子的心声,让他充分表达。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自己认为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先批评一通。要问清情况,要允许孩子解释甚至争辩。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尊重,沟通,了解,理解,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关键。

8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