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中考 > 中考作文 >

2017年中考“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材料作文

时间: 嘉欣2 中考作文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材料作文】

  你对此联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文体特征鲜明。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面对这道作文题,我们首先应把握好文题的内涵。

  1.“知足”“知不足”

  “足”是何意?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①“足”为“长处、优点”之意,“不足”即“缺点”,知足知不足,即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②“足”是“足够、充足”之意。知足,就是知道满足;知不足,就是知道不满足。知足知不足,就是告诉我们:何者该知足,何者该知不足。知足,懂得合理控制自己的过多欲求,在生活中超然淡泊,可自清,可心安,可常乐;知不足,不甘人后,锐意进取,方可上进,体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

  2.“有为”“有不为”

  “为”,是“做”之意。“有为”指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有不为”指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有为”告诉我们应积极进取,“有不为”告诫我们做人做事要有底线(如道德、良知等)。刘备有言“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徐特立也说过“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有为有不为,即明辨是非,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其次,我们应根据写作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立意。“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可分为两个角度: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样容易体现辩证性。也可以分为四个: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样比较容易写,但是写出的文章可能会显得肤浅。还可以将“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看成一个整体,这样写难度较大,但易于出彩。

  优秀例文

  知足知不足

  季羡林

  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言简意赅,寻味无穷。特写短文两篇,稍加诠释。先讲知足知不足。

  中国的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遵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指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社会上总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的。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但是,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场合的。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能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除了场合以外,知足还有一个分(fèn)的问题。什么叫分?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等,指的就是限度。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至于知不足,在汉文中虽然字面上相同,其含义则有差别。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的地方”。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句话暗示给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这能算得上聪明吗?——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用一管毛锥横扫六合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一句中国老话:“学海无涯。”说的都是真理。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没有必要的。他们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能有什么出息呢?

  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要了解你自己!”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的真理。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作出贡献。

  【赏析】本文说理透彻,立意深刻。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知足”与“知不足”的正确含义,指明了做到“知足”与“知不足”的意义所在。

看了2017年中考“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材料作文还看:

1.2017年中考议论文作文

2.2017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解读

3.2017年中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

4.2017年中考作文预测及范文

5.《知足知不足》阅读练习及答案

66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