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中考 > 中考资讯 >

2024年南京中考报名具体政策

时间: 舒淇 中考资讯

1.具有南京市初中学籍的初三年级学生;

2.具有南京市户籍、在外市就读并拟回南京市升学的初三年级学生;

3.有报考高中阶段学校要求且未注册高中阶段学校学籍的南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

二、 报名方式

具有南京市初中学籍的初三年级学生均在就读学校报名,具有南京市户籍、在外市就读并拟回南京市升学的初三年级学生和有报考高中阶段学校要求且未注册高中阶段学校学籍的南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在户籍所在地的区考试中心(招考办)报名。

三、 报名手续

学生报名时,须交验本人户口簿,按规定缴纳相关费用。各区考试中心(招考办)负责组织本区报名工作;民办初中校根据属地管理原则,由学校所在地的区考试中心(招考办)负责组织报名工作。各报名点(初中学校、区考试中心)负责审核本 报名点考生的报名资格。

具有南京市户籍在外市就读的学生须提供就读学校学籍证明、初二年级地理和生物考查成绩证明;往届生须交验毕业证书。

因就读学校和户籍所在地填报志愿范围不同,需回户籍所在地升学的学生,须填写《志愿填报范围调整申请表》,并提供户口簿首页和学生本人信息页,向就读学校提出“志愿填报范围”调整申请,申请成功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原就读学校指标生资格。

如因未按时报名造成不能参加各类考试(考查)的后果,由考生及其监护人承担。

中考报名号忘了怎么查询

1、询问所在学校:考生可以向所在学校的招生办公室或教务处咨询,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以便查询自己的中考报名号。

2、在线查询:考生可以登录当地招生考试网站,选择“中考报名号查询”功能,输入个人信息进行查询。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中考报名号查询方式可能存在差异,具体操作方法需根据当地招生考试网站的要求进行。

中考需要准备什么证件

中考用身份证。考生须持身份证和准考证,经过教考人员核对无误后,进入考场参加考试,两证缺一不可。大多数省市的中考只需提供考生的户口本即可报名参加中考考试,但有些省份也要求提供考生身份证,具体要根据学校的通知为准。对于离中考考试还有三个月以上的准备时间的学生,可带上本人的户口本,到当地派出所办理身份证。

中考期间注意事项

中考考试前一天下午到所在考点看考场

1.计算从居住地到考点骑车或步行所需要的时间(按一般速度),要把“红灯”考虑进去,如果乘公共汽车还要计算候车时间(尽量提前到达考点)。

2.到中考考点后要看好:A考场位置B厕所位置C自行车存放处。

3.请内行的人帮助检查自行车有无隐患(带少量钱以备急用)。

中考复习方法有什么

一、先计划后学习

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浅入深、由少到多、逐步深入的过程。只有订好计划再学习,学习才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才能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忙乱性。

二、先预习后听讲

有的同学认为,反正老师要讲,课前预习是多余的;有些则认为,反正有些内容看不懂,预习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这些看法往往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首先,预习是课前“侦察”,可打有准备之仗;其次,预习可使新旧知识联系,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再次,预习可以克服听课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最后,预习可使听课更专心,与老师配合更默契,从而提高自学能力。此外,预习的科目以自己学习上有困难的基础学科为主,每天预习所花的时间,要服从整体计划。

三、先复习后做作业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消化和深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回家后应把当天学的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的记下来,该理解的理解透了,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第一不要看书,第二不要问别人,第三要有时间限制,只有这样,作业才有实际价值。假如每次作业都是先复习,然后像考试一样对待,那就等于一天一次考试,就不会出现作业100分、考试答不上来的情况了。

四、先调整心态后参加考试

考试的心态非常重要,同样水平的学生,以不同的心态走入考场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心态良好、斗志昂扬就会促进思维,临场发挥就好;心态不好、紧张焦虑就会抑制思维,临场发挥就不佳,所以考前一定要调整好心态。

五、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没有独立思考是学不好知识的。思考可以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可以使所学的东西更扎实,可以使大脑变得更灵活。所谓学问,就是要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中介,是深钻的体现。当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应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求得别人帮助,但最好不要只问答案,而要共同探讨,以求开拓思路。

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师都说,那些经常问问题的同学,他们的能力要优于他人。平时,他们看起来似乎领悟得较慢,但在测验或考试的时候,他们却考得非常好。反之,那些平时似乎什么都懂了的同学,到了考试的时候却往往发傻了,考不出很好的成绩。

六、先打好基础后灵活思维

学习必须先打好基础,就是把书本上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牢牢掌握,尤其是基本概念。如果概念不清楚,即使死记硬背了一些知识,那怕是很用功也是不中用的。所以每当出现一个新概念时,必须搞清楚它的内涵和外延,还要注意它同其他概念的区别,切不可概念还没掌握就急于去做题,以至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那等于拿钝刀砍柴,既费时又费力,事倍功半。

当然,光打好基础还不行,还要灵活思维。要把书本上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变成有血有肉的知识,能发挥,能运用,能创造。

1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