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

时间: 子文2 语文学习方法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

  1、播放课件

  初步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黄河简介资料片)

  2、谈话导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她滋养着两岸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华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为其倾倒。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气魄宏伟,势不可挡。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说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今天我们就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刘白羽先生的一篇散文《黄河之水天上来》。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边读文、边完成学习辅助单表格一、二项

  2、读完后请同学们讨论,并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黄河的?(记忆中、兰州、刘家峡、飞机上)

  3、跳读课文完成下面内容。(课件出示,学具单上完成)

  (1)我从___乘飞机到___,这里的黄河太____,令我___。

  (2)在离__不远的_____,黄河向我展示了_____的景象。

  (3)我真正一览黄河的___,是在从___飞回_____的飞机上。

  三、精读课文

  1、(出示录像)

  你想怎样描绘这种景象?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浩浩荡荡))

  2、这是黄河从刘家峡水电站的溢洪道口喷射而出、一泻千里的情景,那现代著名散文家刘白羽是如何用语言来描述的呢?想不想读一读?

  出示段落:(我下车转身一看……整个黄河为白烟云雾所笼罩。)

  3、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哪些词语或是句子让你感受到黄河水的气势,你就多读几遍,读出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A、远望

  (1)如乌云乱卷,如怒火,如狂飙。(你从这个比喻句中感受到黄河的气势,具体说说,是哪个词哪个字让你有这种感受?

  (2)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这是作者刚下车,远望黄河时所看到的景象。关于这段话,还有哪些词或句子让你感受到黄河的气势?

  (3)喷射(翻腾)这个词你读得特别好,不光读出了黄河水的气势,还读出了黄河水那种快而猛的动态美。作者这里就是抓住了黄河动态的特点,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大家也来试着读读这些句子,好好体会描写黄河水动态的词语,读出那种气势和速度来。(学生练读)

  (4)谁来读读试试?(一生读)(评价:读得多有气势呀)

  (5)这位同学读到的句子里,也有对黄河水的比喻,你找到了吗?你给大家读读。

  (6)你觉得这是对黄河水什么的描写?(顔色)

  总结过渡:是的,作者远望黄河,抓住黄河水形状顔色的特点,写出了它的气势。接着,作者仰望黄河、俯视黄河,又感受到黄河怎样的气势呢?你想给大家读读哪句话或是哪个词?

  B、仰望

  (1)你从哪里感受到黄河水的气势?(轰鸣,千万惊雷翻滚沸腾的轰鸣)

  (2)你能读出这种轰鸣的气势吗?(指名读,齐读)

  C、俯视:仰望黄河,我们从这千万惊雷翻滚沸腾的轰鸣中感受到黄河的气势。那俯视黄河,哪个词或是句子让你感受到黄河的气势?

  如果说这段当中有两个词最能概括此时黄河的气势,你认为是哪两个词?

  请你读读这两个词,读出黄河的气势。把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放到句子里,我们再来读一读(齐读)

  此时,黄河水浩浩荡荡,向着远方的大海奔涌而去,如何读出这种越来越远的感觉?谁来试试:远去,远去,再远去。

  4、黄河的气势感染了同学们,同学们的朗读也感染了老师,就让我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这黄河的气势吧。

  师读:我看到的是什么?

  生接:如乌云乱卷…………

  师读:我再举首仰望,只见

  生接:陡岩壁立……

  师读:我到坝顶俯视,才看清

  生读:黄河有如……

  齐读:远去,远去,再远去。……

  总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的这种气势令人震惊。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远望黄河、仰望黄河、俯视黄河,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有形、有色、有声,让我们似乎亲眼看到黄河水从刘家峡水电站喷涌而出的情景。

  5、然而在作者从乌鲁木齐返回北京飞机上,又一次看到了黄河,这次看到的是什么样的黄河呢?他又有什么感受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作者在飞机上看到了什么?

  (3)作者在飞机上看到的黄河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4)看到这样神奇的黄河,作者有什么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5)黄河的雄姿令我震撼,惊讶,此时,我不禁要唱一曲赞歌来表达内心的激情?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出示相关句子)

  6、梳理学习成果,填写学具表附件一的三、四列。其中第三列可摘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第四列概括作者的感受。

  四、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觉得本文写的最精彩的地方是哪儿?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读出气势,读出感情,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作者为什么要用“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诗做文章题目呢?

  本文的题目表现出了文章的基调:大气磅礴,气概豪迈雄壮。

  3、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散文都离不开借景抒情,那么本文借对黄河的描绘,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五、拓展链接,进一步了解黄河。(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六、总结

  作家刘白羽笔下的黄河气势磅礴、雄伟神奇。中文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不断变换观察视角,呈现黄河在不同的角度下的不同风采,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另外,我们在预习课文和上课时也学习了一种读书方法,那就是摘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运用摘抄的方法去读书,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和写作方法。

  《黄河之水天上来》说课稿

  我所要说课的内容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黄河之水天上来》。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效果预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 教材总体地位及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具有特殊性,它是学生从小学向初中学习的过渡教材,除了注重整合性,又特别强调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本教材每单元设的主题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真正做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一篇介绍“黄河——母亲河”的文章,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前几课《长江之歌》、《三峡之秋》、《古诗二首》的基础上,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母亲河,感受到母亲河的雄壮、伟大,从而产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增强保护母亲河的意识,深化了本单元的主题,使学生受到了教育。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长江”和“黄河”为主题的课文,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情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按照一定顺序去描写景物的方法。

  2、 教材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5——6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评价、欣赏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⑴知识与能力:知识①了解认识我们的母亲河——黄河②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学习这种写法。能力:联系文中内容,优美句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感受、表现、评价和想象创新能力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对黄河的介绍,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黄河、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保护环境的意识。我将本课重点确立为在认识黄河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有侧重地介绍黄河的方法。难点在于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景物,结合教材本体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语文素养。

  二、说学生

  新的教育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将无法顺利进行,学生的学习需要就是我们的教学需要。我们现在提倡研究性学习,构建学生的知识,语文学习的意义在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个人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得到一些感悟和发现,生成新知识和情感,这才是大的语文观,不是局限于书本,而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所以在本课中,我更多的是运用了一种学生自主去合作、探究地生成知识的方法。

  三、教学背景分析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它牵动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所以学习本课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家园。

  教室、教具、师生关系及学生的学习状态等,都属于教学环境,为了使离黄河较遥远的学生真切地感受它的魅力,我将采用大量的图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慈爱、民主、合作的氛围,从而推进教学。

  四、说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学习,通过交流、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每一名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一点。教与学是一种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教师和学生彼此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看法,实现教学相长。我运用启发、讨论、开展多种活动等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初一学生特点,将本课的一些内容的直接学习变成由学生自己来做导游,向同学们介绍、讲解,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查找各种资料、说古诗、讲故事等拓宽学习的范围,提高能力,在体验中加深感受、理解。

  五、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从三个维度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具体过程如下:㈠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出本课主题㈡黄河诗词㈢畅所欲言㈣思考探究㈤我来做导游㈥我的视角㈦日积月累㈧语言小知识㈨不废江河万古流㈩行动起来(十一)布置作业

  本节课开头我给学生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既引发学生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一下子进入状态。然后我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大禹当年治的是什么水吗?”由此引出本文所描写的对象——黄河。然后给学生看一组黄河图片,简单介绍黄河的重要,自然进入新课。

  学生展示他们收集的有关黄河的诗词,这一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将本文标题“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出处引出来。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做出了努力。

  畅所欲言环节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一次考查,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黄河,给大家一个粗线条的大略印象,本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这种表现自己的欲望,我们要多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去体验成功的快感。这种感受是任何一种夸奖都无法得到的,它对提高学生能力,树立自信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一系列的铺垫之后,开始了我们本节课的重要环节——思考探究。先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然后学生合作学习,找出黄河的特点,懂得它的地位、重要性。对黄河有一个整体印象。接下来学生默读剩下的部分,小组合作探究: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这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求的研究性学习、发现学习,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然后进行知识整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合作能力。

  如果只是依照课文来一一对黄河的各部分进行介绍,那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太枯燥乏味了,所以我变换了方式,让每小组选出一位同学来为大家介绍一处著名景观,让她们以导游的身份一一解说,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写作的顺序(源头——上游——中游——下游——入海口)。这样活动就生动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qing,学生在解说中充分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加上图片的演示,学生会觉得身临其境,对黄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处著名的景点仿佛都在亲身游历。在活动中,情感体验中形成直观的认识,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我又安排了我的视角,让学生来说出全文的哪一部分最精彩。这一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行评价的能力。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并敢将它说出来,而且能解释原因。人人说,大大地提高了表达能力。

  语言小知识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拓展、延伸。学生找文中优美的修辞,说明方法,说出为什么好,体会它的妙处,突破了难点。语文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而应该开发课程资源,将学生的理解、知识体验融汇从而重新构建出新的知识,同各科更广阔的知识相结合,形成大的语文教学观,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所以我给学生介绍了“为什么跳进黄河洗不清”,然后让他们也去搜集,讲,拓宽知识面。

  接下来我利用几幅黄河被污染的图片,向学习揭示黄河现在的严峻形势,让他们自己想象自己是黄河,会向人类说什么?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然后,号召学生共同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进行表态并运用到实际行动中去。倡议书又加深了这一环节的作用。这几个环节,是对学生环保意识、保护国家、保护黄河、保护生态的一次教育,较好地进行了德育,并渗透到教学中去,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的。

  本节课的作业设计为:

  1、两篇作文:一篇直接表意抒情,写《我心中的黄河》。一篇引用材料,运用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为保护黄河设计一则公益广告。(任选其一)

  设想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计能力。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它比知识更重要,我注重每节课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增进学生的环保意识,再次加强德育教育。

  本节课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合作学习为手段,以一整套的活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用目标来追问,澄清思路,努力使细小的环节都指向主题。我本课的设计紧紧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精神的培养,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

67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