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

时间: 子文2 语文学习方法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学习重点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能初步把握人物形象,学习鲁宾孙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电影视频、课文插图,复印文字片段。

  教学过程:

  课前与学生探讨读过的或知道的名著。

  一、搜索积累,警句导入:

  名著,记载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苦乐善恶。人一生精读几部名著,会提高文化品味和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人格魅力,铸造内心世界和情感,关注真正的价值和真实生活。经典的魅力会在我们的精神和人格上产生一种超越、一种支撑和一种理性的沉淀。让我们阅读经典,在那些历久弥新的文字里体会别样的人生,接受一份来自岁月的默默关怀。我们今天要学习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鲁滨孙漂流记》。(师书写板书)

  二、了解作者,走进背景。

  1.作者是谁?(生说)能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吗?(生说)

  2.师课件出示笛福资料。

  笛福(约1660-1731),英国作家,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是“英国和欧洲的小说之父”,对英国小说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他也是“英国报刊文学之父”,是英国小说走向平民化的关键人物,为英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更是他蜚声世界文坛。

  3.怎么样,喜欢他吗?想不想读读他的作品?(生说)

  二、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过渡: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梗概部分,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说)

  2.交流读书情况。

  过渡:生活需要经历风雨,才能见到灿烂的阳光;学习也同样需要经历考验,才能品尝到知识的甘甜。谁愿意向大家展示自己?(先让两个同学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意并且询问大家是否同意但并不急于下结论)

  3.老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小说重要内容。(课件出示)

  (主要写了流落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由这是一个怎样的荒岛?引入下文)

  三、初步分析,理解课文

  过渡: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鲁滨孙一过就是二十多年啊!多么漫长的二十多年啊!他一定经历了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师出示课件)

  “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解决的?并把他所遇到的困难及克服的办法做上记号,以及在让自己有所感触的句子旁边写下批注。”

  2.师生交流,师适时出示句子

  住 : 搭帐篷 (他具有建筑的知识和能力)

  吃: 打猎 捕鱼 养羊 种麦(他有狩猎的技能,动物养殖的知识和技能)

  安 全: 插树桩 羊群分养 (他有智慧 勇敢无畏)

  孤 独: 救下“星期五”为伴(他是一个有爱心、勇敢的人。)

  过渡:鲁滨孙——一个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他经历了种种磨砺在荒岛上度过了二十多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生活,体会那段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观看影片)

  四、拓展延伸

  1.师:鲁滨孙能在荒岛上生活20多年,而没有被饿死、冻死,没有被野兽吃掉,没被野人打死,而且还能安全地返回祖国,靠的是什么?他具有那些非同寻常的素质?(学生明确:鲁滨孙有丰富的知识技能、坚忍不拔的意志。)

  2.师: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出示课件)

  (课文内的):

  (1)面对现实,勇于行动,自己动手创造生存条件;

  (2)靠十几粒麦种反复收种,经过四年才吃到自己种的粮食;

  (3)发现野人后,克服恐惧,勇敢地与之周旋并救出星期五。

  师:这些说明(鲁滨孙)不等不靠,自己动手走出困境。

  3.过渡:但,在这漫长的28年中,他经历的困难又何止这些?你们知道吗?为了离开孤岛,他花了34天的时间砍下一棵大树的根,花了1个月的时间刮去了树皮,花了3个月的时间才凿成了一条小船----他,用顽强的毅力克服了一切又一切艰难险阻。下面,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的精彩片段,再一次领略他的风采。

  4.思考:这部分内容你最欣赏哪一处?找出来说出理由。

  预设:好处坏处对照表(复印发放)

  1)(首先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受鲁宾孙顽强的精神。)(齐读、分男女读、分小组读、分师生读好等)这张表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

  2)鲁滨孙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生说)

  (师随机课件出示):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感受这句富于灵魂和力量的语言!

  五、拓展延伸

  同时也正是这些良药,才使面对人生困境的鲁滨逊有所作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而《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也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数不清的“荒岛”,“鲁滨孙精神”给你怎样的启发?(生自由发表观点)

  六、总结全文

  人生就是一艘荡漾在生命长河中的小船,会经受数不尽的风风雨雨,也会享受数不尽的万里晴空,而正真掌握命运的人是你。以你的顽强、勇敢、智慧,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师板书)

  六、阅读推荐

  过渡:在准备开始之前,让我们先给自己加油充充电吧!

  1、阅读原著《鲁滨孙漂流记 》

  2、《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

  七. 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

  住所 生存 食物

  安全 做人 孤独

  (聪明能干、机智勇敢、不畏艰难)

  《鲁滨孙漂流记》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十二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教材的前四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革命传统、杰出人物、古典名著、中外名人。本单元的主题是外国名著。根据新课程标准,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本册教材中的两则读写例话《注意收集有关的材料》和《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都可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渗透,从而把握学生把学习例话的收获运用于读写实践的情况。

  制定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

  因为课文是原著的缩写,所以要对《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进行充分的阅读。把握正确的思想内容,从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5、运用掌握的读书方法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学习重难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困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说教法】

  首先,我将力图贯彻“教学思想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质疑、讨论、品味文中主人公不寻常的经历,帮助学生创设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同时,我将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组织、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根据教材内容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合理的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以读代讲法,做到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皮亚杰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意象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

  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学生先自读课文。自学完以后,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就会从整体上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2、充分自学。人的大脑接受信息,有意注意总比无意注意有效得多。本课内容浅显易懂,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经过自学,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有了一番摸索的功夫,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困惑不解。一旦进入探讨阶段就会全身心投入。一方面可以从容、有条不紊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略有所悟的急需得以印证和深化,不得要领的急需理清头绪,困惑不解的急需弄个明白,自然都格外注意,毫不懈怠。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留下了深刻印象,还强化了自主意识。

  3、自学研讨。学生自学后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思索别人的看法,反驳错误的观点。这一过程在教学时还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般先由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解决课文中的共性问题,并积极引导尖子生对个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一参与过程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听说能力、判断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说学情】

  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思维比较活跃,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内容学生很感兴趣,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学期教材的重点是《注意收集有关的材料》和《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之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把握其方法。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渗透,从而把握学生把学习例话的收获运用于读写实践的情况。而文中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及积极的人生态度,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所以在反复朗读课文之后,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说过程】

  1、设疑谈话、导出新课。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个人要活着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一个人失去这个最基本的条件,还能生存下去吗?但是就有一个人在一个荒岛上,没有吃的、住的、又有野兽出没,却生活了二十几年,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鲁滨孙去体验一下那惊险的荒岛生涯,一同走进《鲁滨孙漂流记》。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快速引入课文情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默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完请同学来描述一下文章中鲁滨孙的经历。

  鲁滨孙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整体把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课文是需要细细品味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品读,去感悟鲁滨孙的精神。下面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在理解中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课外查阅到的资料,结合生活实际去体会,去感悟。

  4、交流成果,共享收获

  (1)同桌交流感受

  刚才老师在下面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大家都学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点拨。

  把自己的成果与大伙分享是最大的快乐,下面谁先来谈谈,注意汇报时,其他的同学也可以进行补充。(重点段落2-8自然段)(把握住所、食物、安全、孤独问题及解决 板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这样设计实施了开放式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与感悟,他们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才能得到发展,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受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5、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老师讲故事:没有开启冷冻功能的冷藏车冻死工人的故事。

  对比质疑:同样是身处险境,为什么鲁滨孙能活下来?而工人却在一夜间丢了性命?

  抛出中心议题:“是什么让鲁滨孙活了下来?”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小结:

  阅读教学重要的不是让学生获得一个阅读的结果,而是经历一次阅读的过程。通过课外故事的引入,在两则故事结果的悬殊对比中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鲁滨孙在孤岛上活了下来?”这个问题问域宽,答距长,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很有思维训练的价值。学生开始认真解读文本,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对鲁滨孙的认识是自己发现的,是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得出的结果。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探究的学习过程,充满了学习发现的无穷乐趣。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自己的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解读文本,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自己获得真理。课堂上真正呈现了学情,展示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看了“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