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中学语文句子成分训练试题

时间: 谢桦2 语文学习方法

  中学语文句子成分训练试题一

  1、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的伟大事业。

  2、他生动感人的演讲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3、你们这些战斗在第一线的战士们要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

  4、善于思考问题,讲究工作效率,这是老李又一优良的工作作风。

  5、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善于发现有用人才。

  6、在十字路口,他迅速拉开车门跳了下来。

  7、“振兴中华”的口号被一群姑娘变成了激动人心的现实。

  8、拜金主义的泛滥使少数人的心灵日渐变得自私、冰冷和贪婪。

  9、即使贡献很大的同志,也不应该骄傲。

  10、在这讽刺般的笑声中,我头一次感到自己竟这么傻。

  11、那时候,同志们都站在场地外看运动员打球呢!

  12、这支战斗的曲子永远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

  13、战胜灾难的决心使解放军官兵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14、一班班长用几句话就向老师说清楚了班里刚才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15、今天夜里路边的灯也许会亮起来 。(无此功能只好加下划线)

  16、我们每一个在思想战线上工作的同志都有责任积极参加清除官僚主义的运动。

  17、今天,在车间里,厂长对新工人的产品检查得十分仔细。

  18、实现四个现代化已经成为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

  19、地震发生的时候,四川省安县睢水镇道禧村的普通农村妇女文友会正走在割猪草的路上。

  20、战国时候的孔子就非常佩服春秋时期晏子交朋友的态度。

  21、在去藏北草原的路上,我一直静静地望着起伏绵延的草原和草原尽头的雪山。

  22、早在2005年,中国就发生过一场关于“要不要敬畏自然”的争论。

  23、据说,聪明的老先生曾借助圣人孔子的一句话来说明这个问题。

  24、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就可以判断鲸鱼的种类和大小。

  25、每逢听到孩子们唱歌,我就会想起爸爸第一次教我唱《国际歌》的情景。

  26、每天放学后,老师总要站在校门口看一会儿。

  27、为了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解放军战士与洪水搏斗了三天三夜。

  28、80年代中叶,腐败现象、物价上涨和刑事案件激增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29、产值增长的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这是落后的重要原因。

  30、经过一番了解,才发现这些学生平时爱好数学,中学时单科突进,却很不重视语文学习,阅读和表达能力挺差。

  中学语文句子成分训练试题二

  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

  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3、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5、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6、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7、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8、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

  9、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

  10、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11、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

  12、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

  13、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

  14、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

  15、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

  16、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 解答:——

  1、他(主)非常诚恳地(状)征求(谓)大家的(定)意见(宾)。

  2、秋天比春天(主)更(状)富有(谓)欣欣向荣的(定)景象(宾)。

  3、张思德同志(主)永远(状)是(谓)我们学习的(定)榜样(宾)。

  4、汽车(主){在[望不到边际的](定)高原上}(状)奔驰。

  5、[在长期的奋斗中,](状)我(主)一向(状)过着(谓)朴素的(定)生活(宾)。

  6、峰峦(主)刚刚(状)从黑夜中(状)显露出(谓)一片(定)灰蒙蒙的(定)轮廓(宾)。

  7、淡淡的(定)朝阳(主)刚(状)把树梢(状)照亮(谓)。

  8、豆大的(定)汗珠(主)不停地(状)从脸上直往下(状)落(谓)。

  9、他(主)踉踉跄跄地(状)从外地(状)赶回(谓)久别的(定)家乡(宾)。

  10、我们村里的(定)农民(主)往冻土上(状)铺了(谓)一层(定)麦秸(宾)。

  11、已经上了岸的(定)勇士(主)乘机(状)俯身(状)冲了上去(谓)。

  12、小学校(主)显得(谓)那样(状)幽静而又神秘(宾)。

  13、心里(主)突然(状)感到(谓)万分(定)沉重(宾)。

  14、他(主)推开门走进去(状)站在(谓)桌子前(宾)。

  15、连长(主)命令(谓)我们(宾)马上休息(宾补)。

  16、祥林嫂(主)叫(谓)阿毛(宾)坐在门槛上剥豆(宾补)。

  中学语文句子成分训练指导:

  一、主语、谓语

  1、主语

  多表示人或事物。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例如:

  (1)今 天 晚 上 ‖ 特别 冷。

  主语(偏正短语) 谓语

  (2)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 主语(代词) 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

  (1) 笑 ‖ 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 谓语

  (2)公正廉洁 ‖ 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 谓语

  2、谓语

  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 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 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 谓语(形容词+补语)

  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 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

  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

  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 谓语(名词短语)

  明天‖教师节。

  主语 谓语(名词)

  她 ‖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 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二、动语、宾语

  1、动语

  动语和宾语是共存的两个成分,没有宾语,就无所谓动语,动语又决定宾语的性质。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例如:

  他终于露出了笑容。(中补短语作动语)

  你们要学好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联合短语作动语)

  山坡上下来两个人。(不及物动词作动语)

  他昨天哭湿了一个枕头。(中补短语作动语)

  2、宾语

  (1)名词性宾语。例如:

  玫 瑰 花 我 给 你 们 俩 十 朵 , 给 你 紫 红 的 , 给 她 粉 红 的 。

  近宾 远宾 近宾 远宾 近宾 远宾

  (2)谓词性宾语。例如:

  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

  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

  早上一起床,大家发现风停了,浪也静了。(复句形式作宾语)

  三、定语、状语、补语

  1、定语

  (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例如:

  (弯弯曲曲)的小河。青春气息。(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例如:

  (晓风残月中)的长城。(野生)动物。(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3)助词“的”: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例如:(晴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

  2、状语

  (1)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例如:

  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 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2)限制性状语:主要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例如:

  [午后],天很闷,风很小。 [白]跑一趟。(方式) 她的身上[净]是水。(净=全,表范围)

  (3)助词“地”: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形容词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练、大干”。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例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仔细看了半天︰仔细地看了半天”

  3、补语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例如:

  这个字写〈错〉了。 她哭〈红〉了双眼。 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

  (2)程度补语: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的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谓语中心语多是形容词。例如:

  心里痛快〈极〉了。 这几天真是烦〈透〉了。 这家伙讨厌〈死〉了。 比上次要好〈一点〉。

  (3)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例如:

  有的同学对许多问题想得〈太简单,太浅〉。 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他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4)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例如:

  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 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 人绝不能轻易把生命交〈出去〉。

  (5)数量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动作持续的时间,或者动作实现以后到目前所经历的整段时间。例如:

  看了<几遍>。 等了<一会儿>。 来了<两个月>。

  (6)时间、处所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例如:

  她生〈在南海〉,却不知道死〈在何方〉。 这件事发生〈在2008年〉。

  (7)可能补语:这种补语的中心语主要是动词,也有少数是形容词。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或不能实现,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与之间插进“得/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例如:

  这个东西吃〈得〉吃〈不得〉? 作业一定要认真做,马虎〈不得〉。 看得清楚,看<不>清楚?

  第二部分

  四、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1、与定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定语中心语”)

  定语中心语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有时谓词性词语也可以做定语中心语。它跟前面的定语组成偏正短语,多用来做主语,有时也可做宾语等。例如:

  (经济)的振兴 要靠科学技术。

  主语 ‖ 谓语

  定︱ 中

  (他)的家里(有)(一只)(小)(花)狗。

  主 语 ‖ 谓 语

  定︱ 中 动 ︱ 宾

  定 ︱ 中

  2、与状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状语中心语”)

  状语中心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有时也可以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它跟前面的状语组成偏正短语,用来做谓语。

  现在 [已经]深秋了。

  主语‖ 谓 语

  状︱ 中

  有的同学 [上课时][在下面][悄悄]地讲话。

  主语 ‖ 谓 语

  状 ︱ 中

  3、与补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补语中心语”)

  补语中心语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也可能由短语充当。例如:

  那位学生 昏倒<过去>了。 我们的校园 打扮得<真漂亮>。

  主 ︱ 谓 主 ︱ 谓

  中<补〉 中<补>

  五、独立语

  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子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这就是独立语。它的位置较为灵活,句首、句中、句末均可。

  1、插入语:插入语的作用是使句子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说话者对话语的态度,或引起听话者的注意。例如:

  用“毫无疑问、不可否认、不用说、十分明显、尤其是、主要是、特别是”等表示肯定或强调或特别值得注意。

  用“看来、算起来、我想、充其量、少说一点”等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有时为了表达这种推测或估计不是说话者做出的,只不过是引用别人的意思,就会用“听说、据说”等来说明;有时说话者希望听话一方接受自己的见解,又不愿用一种强调的语气,就会用“请看、你想、你瞧、你说”等来引起对方的注意,使对方能同意所说的内容。

  用“总之、综上所述”等表示总括性的意义,点名下文是对上文归总而来的结论,或者指出由此及彼,说明另外的事情,这种词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使上下文更好地连接起来。

  还有一些事表示注释、补充、举例的,通常用“也就是、包括、正如”等来表示。

  2、称呼语:用来称呼对方,引起注意。例如:

  你来啦,老师。

  3、感叹语:表示感情的呼声,如惊讶、感慨、喜怒哀乐等感情和应对等。例如:

  嗯,我这就走。 啊,多么令人兴奋的景象啊!

  4、拟声语:摹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加强表达效果。如:

  呼——呼——狂风夹着沙石扑来了。 砰,砰,门外响起了枪声。

  句子分析示例

  (全体)同学 [都]做<完>(语法)作业了吗?

  主 语 ‖ 谓 语

  (定)︱中 [状]︱ 中

  动 ︱ 宾

  中〈补> (定)︱中 语气词

  A 衣服 洗<干净>了。

  |主||谓|

  |述<补>|

  B 坑 挖<浅>了。

  |主 ||谓|

  |述<补> |

  C坑 挖<深>了。

  |主||谓|

  |述<补>|

  三个句子都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从句子成分来看,都是“主语+谓语+补语”的结构。

  A句表示动作完成了,并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B句表示动作完成了,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C句既可以表示动作已经完成,达到预期目的(坑的深度达到了事先的要求),也可以表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坑的深度超出了事先的要求)。

  她[把衣服]洗<干净>了。

  她[不]同意这样做。

  (问题)的核心[可以]归结为(自尊心)问题。

  第一句去掉修饰成分后,变成“他洗了”,表意不清;

  第二句去掉修饰成分后,变成“她同意这样做。”意思相反;

  第三句去掉修饰成分后,变成“核心归结为问题”,意思不明确。

  主谓之间用“‖”隔开。 例如:

  (年轻)的我们‖[一定][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昨天],(全班) 同学‖〔都〕做〈完〉了(语文)作业。

  由上所述,我们把汉语常式句的语序简单归纳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状语有时可以放在主语前,也可以放在主谓之间。如“他昨天没来。”和“昨天,他没来。”除了强调内容不同外,意思变化不太大。

  划分句子的口诀:

  句子成分要划对,

  纵观全局找主谓。

  主前定状谓后补,

  谓前只有状地位。

  “的”定“地”状“得”后补,

  宾语只受谓支配。

  基本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谓前为状谓后补,定语必居主宾前

  句子成分分析法当然也有其自身缺点,如由于强调中心语,把修饰成分看作附加成分,使得语义理解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提取的句子主干的意义和句子的实际意义相矛盾。例如“于福的老婆是小芹的娘”这一句提取主干就成为了“老婆是娘”,显然主干意思和原句相去甚远,读起来滑稽可笑。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它的优势是可以分析出句子的主干成分,便于句型归纳。这点可和学生说明。

  我们所说的倒装句指古代汉语句子成分顺序相对于现代汉语句子成分顺序来说的。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划分方法及句子成分顺序,可以借此推导出倒装句的四种类型: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如判断一下例句分别属于倒装句中何种类型?

  ①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覆之以掌(《促织》)

  ③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推导步骤如下:(一)例句①忌不自信。

  第一步:对于古代汉语句子,我们可以直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利用句子成分划分的符号对译句进行句子成分的划分。

  如: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直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

  第二步:对原句进行句子成分划分。可直接根据直译之后的句子相对应的成分直接在原句中用符号标识出来。如直译后句子中“邹忌”是主语,那么原句“忌”就是主语;“相信”是谓语,那么“信”就是谓语;“自己”是宾语,那么“自”也仍为宾语。

  如:忌‖[不]自信。 主+状+宾+谓

  直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 主+状+谓+宾

  可见“忌不自信”的成分顺序是“主+状+宾+谓”。相对于前面总结的现代汉语常式句成分顺序来说,例句中宾语“自”放在了谓语动词“信”的前面,这就叫做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主要是看宾语和谓语的位置关系,如果宾语在谓语前面,就是宾语前置了。

  示例及练习部分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答案:(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答案:(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

38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