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短句子加赏析

时间: 文桦2 语文学习方法

  短句子加赏析一

  1、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赏析: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人人都不可能全对,一生中难免会说错或答错,如果那人从没有不答错,那么他就不是一个正常人。

  2、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赏析:这句话写出了乡下人家的另外一种特色,那就是养一些鸡、鸭、狗。。。。。。像我外婆家在乡下门口就养了三只鸡。

  3、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赏析: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一粒小香瓜子都可以在没有阳光、泥土、水分的砖缝之间生长,我们更不能因为一些小问题而想不开。

  4、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奇性抓住了。

  赏析:这句话写出了盲女孩安静用自己的灵性抓住了一只漂亮的花蝴蝶。我也不相信,一个没眼睛的,能抓住一个有眼睛的,太难了。

  5、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赏析:这句话让我十分惊讶。本来一个小虱子应该是很小的,跟一个玉米渣差不多大小,可纪昌却能把它看得像车轮那么大,他一定费了不少功夫。

  短句子加赏析二

  ①就让生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吧。

  ②犹如窗前乌桕,荣枯之间,自有一份圆润丰满的喜悦。

  第一句:生命的意义在于其过程的坦然精彩和醉人!即便短暂,即便忧伤,即便清苦,更即便生死恋人的决诀,那每一点每一滴不也都是生命天空的云彩,人生旅途的风景,其间不也有着绚目醉人的篇章吗?诸如初恋,诸如鲜花……· 就让生命随时动起来,在每一个欢欣忧伤的日子,每一个相聚别离的时刻,坦然的放开心扉,拥抱阳光,用如花的心情去迎接每一天的到来,用如水的柔情去关爱感激心爱的人,更用那天空一样纯净的心胸和灵魂去感激那每一时刻的生命,感动那每一刹那的感动!即便只活一天,也够了!因此,只要恬淡坦然,不用刻意,简单的生活就好。

  第二句:懂得舍,懂得放,自然春风和煦,月明风清。人生就在于一份坦然自出,正如那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短句子加赏析三(现代诗)

  错误

  作者: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这种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最后落墨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颇有相似之处,将诗情层层推向高-潮。

  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 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

  若与此诗的中国性联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表现的意境。 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再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杨牧在《郑愁予传奇》的长篇文章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强调了郑愁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

  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的《错误》强调纯净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3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