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高中散文答题格式

时间: 如英2 语文学习方法

  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比例非常大的一种文学样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高中散文答题格式,以供大家阅读。

  高中散文答题格式一

  一、概括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局部内容,概括主旨)

  (1)①审准答题方向,②明确概括范围,③充分利用原文关键语句,④根据文章层次分点作答,⑤把握概括角度(句子主语),⑥注意答案的语言形式

  (2)概括主旨的思路和要点:概括内容+明确态度(情感)+揭示观点

  典型例题

  11.从文中看,“我”真正尝到拉纤的“苦味”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简要加以概括。(6分)

  ①雪天纤道十分难寻;②雪地行走,双脚挨冻无比痛楚;③过险滩高度惊险,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每点2分) 《过滩谣》

  13.文章第二至第四段反映了华夏先民哪些初创生活?(6分)

  ①寻觅种子,种植谷物。 ②拓荒旷野,耕耘土地。 ③品尝百草,治疗疾病。(6分,每点2分)(每条答对一小句得1分。如某条内容提取正确,但主语为神农氏,则扣1分) 《天 子 坟》

  二、作用题(句子作用、段落作用、局部内容作用、景物作用、事物作用、人物作用)

  (1)、建立“瞻前顾后”的思维习惯

  (2)、首先明确句段相关内容在文章中的地位

  (3)、相关答题要点:首先概括相应内容,

  点题、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开门见山、为……作铺垫、承上启下、与……构成对比、衬托、作为线索、总结全文、卒章显志、升化主旨、呼应、丰富文意、增加文化意蕴、表明(体现)文章的某种思路等

  (4)、答案要落实为相关文章的具体内容,不能搞术语展览。

  典型例题

  14、“我渐渐地觉得柳树不仅可爱,而且可敬”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直陈胸臆,既是全文的文眼,又是全文结构思路的总纲(总领全文)。 《柳》

  11、从结构上看,文章第一段有哪些作用?(5分)

  点题(1分),由交代行程引出下文对神农氏的追述(2分),与结尾“天子坟是山”形成呼应(2分)。

  (点题1分;引出下文1分,写出引出的具体内容1分,答铺垫或总领全文不给分;首尾呼应1分,写出呼应的具体内容1分。) 《天 子 坟》

  1、“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承接前文对自然“空旷宁寂、四顾无援”的死寂气氛的渲染,引出对汉家寨的描写和对汉家寨人坚守精神的诠释。 《汉家寨》

  13、文章结尾部分,写老牛拉磨的情景的意图是什么?

  与上文喧闹的木偶戏演出,形成强烈对比(2)

  运用象征手法(1),以老牛的形象,暗示古老乡村生活的单一闭塞与村民生存状态的沉重麻木,表现了乡村的沉睡不醒与经年不变(2)。 《木偶戏》

  13.文章写故乡“温软的稻草”,而从第三段文字却主要写了稻子的丰姿和农人收割稻子的热闹场景,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4分)

  ①内容上,描写故乡的美丽画面,以收割情景表现乡村生活的热闹、丰富和诗意。(2分)

  ②结构上,为后文续写稻草的种种温软作映衬铺垫。(2分) 《温软的稻草》

  三、鉴赏题

  审题注意点:①首先要分清是局部欣赏还是整体把握;②其次要分清是人物还是景物还是抒发情感

  答题准备:

  (1)景物描写欣赏:选取典型对象(有代表性的事物)、具体的描写技巧(同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等)、修辞方法、想象、语言特色

  (2)人物描写欣赏:侧面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等)、修辞方法、想象、语言特色

  (3)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各种抒情技巧、人称等

  答题要点:

  概括相关内容,点明手法,结合文本落实、分析(不要忘了效果词和情感)

  典型例题

  船仿佛被冰冻凝住在滩涂上了。所有的纤夫都死死地把铁耙般的脚掌抠进积雪,抠进地面。尽管北风呼呼地嚎叫,他们的躯体却在咝咝地冒着热气;他们那弓成桥拱状的脊背,在嘎吧嘎吧地作响;而那一双双粗手,都颤颤抖抖地向前伸着,企图抓到一点点能够牵引自己的东西——哪怕是一条细藤、一棵小草,那也是救星呀!

  12.文中画线文字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5分)

  (1)大量使用叠词,运用比喻、排比和对比,以及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

  (2)描写了拉纤过险滩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刻画了纤夫们齐心协力、坚毅顽强的形象。 《过滩谣》

  15.“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 分)

  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温软的稻草》

  思念月亮。月亮是城里所没有的。它无声地泻落在乌黑的屋瓦、霉墙、石子路,清凉如水,池塘是别一风味,粼光如荧光,而荧光又是别一种风味。月夜的笛声是好的,难怪帕斯卡尔因吹笛而赞美了人的脆弱。还有潇潇春夜雨,满枕蛙声,客人不来不也很好吗?我思念我的小屋子,以及那棕色的小木门。傍晚,父亲常常走出大屋巷口,高高叫唤着乳名催我吃饭,见我迟不归,就会径直过来,手扶木门,静静的看我读书和写字…… 《故乡》

  12、文章第③段描写了故乡的风物,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选取故乡最具代表性的风景、人情等细节(1分,答出“代表性细节”或“典型细节”即可得1分);运用了化静为动(如:它无声地泻落在乌黑的屋瓦……)、以动衬静(如:月夜的笛声是好的……,还有潇潇春夜雨,满枕蛙声……)、联想(如:由笛声想到斯卡尔因吹笛而赞美了人的脆弱)、融情于景(借家乡典型风物如月亮、屋瓦、霉墙等抒发对家乡的思念)、融情于事(借对父亲的回忆表达对家乡的思念)等表达方式,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上都是从表现手法角度例举的,还可以从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角度回答,这里不一一列举)(任意答出两点得4分,每一点中必须包括表达手法和分析

  13.本文写“墓碑后面的字”,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作具体说明。

  ①记叙描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1分)②注重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达对墓碑后面的字的感人思考;(2分)③议论抒情通过对比手法表达对墓碑后面的字的理性思考;(2分);④议论抒情还通过虚实结合和托物言志表达对汉字的精神思考。(1分)

  (说明:表现手法首先从表达方式切入分析,然后具体说明每种表达方式包含了哪些“手法”。全文手法分析是个薄弱环节,所以在“查漏补缺”时有必要再次强调) 《墓碑后面的字》

  13.最后两小节人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有何艺术效果?(5分)

  将“松涛”称作“你”,赋予松涛人格化的特点,有利于抒发情感(2分),表达了对松涛的感激之情(1分);将“我”称作“他”,突出“我”和听到松涛的每个人,都会进入新的境界,有新的认识和胸襟。(2分,意思对即可)。 《听松》

  四、句意理解题

  (1)观察句子,发现特色(2)联系语境,落实要点(3)紧扣要求,组织答案

  典型例题

  14.结合全文,探究“天子坟,原本就是一座山,一座不断长高的山”的几层含义。(6分)

  . ①天子坟高大如山;②神农氏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厚重如山;③这种精神在子孙后代心中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6分,每点2分)

  (第一点评分标准改动如下:“天子坟高大如山”答出得1分,增加“代代农人为天子坟培土,使它越长越高”,答出得1分。其余两条不变。) 《天子坟》

  五、构思和选材(构思特色分析题)

  欲扬先抑、逐层深入、由实到虚、以小见大、双线结构等

  典型例题

  15、第⑴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6分)

  开头是说人们对生活中“寒冷”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2分);结尾说经历“寒冷”不仅是生活的自然规律,而遭受挫折乃至磨难等人生的“寒冷”更是生命的成长规律;人需要“寒冷”以发挥生命潜质,锻炼意志品格,使自己坚强勇敢。文章由实到虚,首尾呼应,紧扣主题,使主旨更加突出。 《寒冷的味道》

  17.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一件事来写,请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6分)

  ①使文章笔墨更为集中,能在有限的篇幅内生动细致地刻画出姥姥的可敬形象。②使文章的线索更为明晰,通过不同时期过端午、包粽子的事情,形象地展示了姥姥勤劳的一生。③使姥姥这个人物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姥姥的勤劳、善良、智慧、慈爱,全都融合在端午这个特殊的节日氛围里,化为清清的粽香,萦绕在儿孙的记忆里。④使作品更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气息。⑤明确传达出“端午”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影响。(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姥姥的端午》

  六、探究题

  认真审题,明确题目实质(前面的所有题型都可能成为探究题,并没有为探究而探究的探究题),答案紧密结合文章

  典型例题

  七、理解标题,探究主旨

  要点:概括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

  典型例题

  11.文章的题目为“孤独的守望”,从文中看包含哪些方面的含义?(5分)

  ①老人孤独地守望着被遗弃的村庄;

  ②村庄的一切孤独地守望着过去的生活;

  ③庄稼、蔬菜孤独地守望着被弃置的土地;

  ④作者孤独地守望着美丽的精神家园。

  (5分,第①点2分,其余3点各1分) 《孤独的守望》

  12.有人评价此文:“因为朴素而逼近真实,因为真实而显现生活的本质。”请结合这句话探究原文是表现了怎样的“朴素”“真实”的“生活的本质”。(6分)

  文章选取稻草、草帽、锄镐等大量、具体、典型的农村生活物品,//描绘了充满着土地与阳光气息,有着劳动的喧闹、丰收的色彩、孩子们的笑声和农人平和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简单、朴素和农人的自然朴实。 (三层意思,意思对即可。) 《温软的稻草》

  14.第7自然段说“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结合全文探究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6分)

  ①作者肯定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希望山里人能够摆脱贫困,希望山村的发展能够融入现代文明;②对美丽山村被遗弃成为空村的荒凉景象十分痛惜;③对逃离喧嚣城市却因乡村衰落而陷入更大孤独感到迷惘。 《孤独的守望》

  解题准备

  一、整体把握

  1、准确把握文章的关键语句。 2、分析文章结构层次。 3、把握文章主旨。

  二、相关基础知识准备

  (一)句段的作用(不同段落的作用)

  1、如果所问的句段处于文章的前面,那一般要回答:

  (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

  (3)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形成对比 (4)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如果所问的句段在文章的中间,那就要回答: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前后呼应。

  3、如果问文中结尾句段的作用,那一般要回答:

  (1)升华感情;(2)深化主题;(3)总结上文;(4)卒章显志,点明主题;(5)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和;(6)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4、过渡和照应

  (二)人称、顺序、线索、伏笔、照应、铺垫、详略、先抑后扬、以小见大、联想想象

  (三)表达技巧:描写技巧、叙议结合、象征、对比、衬托、修辞

  高中散文答题格式二

  (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

  ⑴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

  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 ……的感情。

  (三)问文章结构题

  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3、问文章的顺序。(1)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倒叙方法,适用于那些动人的、有特点的结局,必须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顺乎读和写的思路。插叙: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2)说明文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

  4、问文章的层次。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

3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