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模式

时间: 如英2 语文学习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探讨散文的特点,加强对散文教学的研究,注重教学的各个环节,并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有效的散文课堂创新教学,增强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要与你分享的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模式,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模式:

  1、初中语文层梯(摘桃子式)教学模式。

  2、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模式。

  3、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

  4、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立体、互动的教学模式。

  5、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

  6、小班教育环境下初中语文探究教学模式。

  7、初中语文自主互动教学模式。

  8、初中语文课堂“0预习”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模式:

  通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 学 实 践 , 笔 者 探 讨 出 “ 自主学习——思考质疑——讨论辨析——总结提高——探究延伸”五步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与大家一起讨论。

  一、自主学习

  语文的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学生的预习、了解大概内容,是下一学习环节的基础,更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人公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同时,自觉地把自己看作是受教育者,积极寻找发展的机会。他们善于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追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对每一个体来说虽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不可能自然生成。作为教育者,应该在每一节有限的课时内自觉地、有意识地为促进学生走向独立自主、形成自主性学习而努力。我在教学中,一般先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然后在让学生自己理清文章的结构,扫除学习障碍,即预习。预习是一种新课学习前的准备。预习和准备包括:把与新课相干的旧知识进行回忆和接触,发现和强化。对必备的旧知识缺陷进行补救,以架起“认知桥梁”。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理解,对实验操作进行实践准备,以便从中提供信息和问题,实现“常识反馈”。

  二、思考质疑

  思考质疑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问题的提出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精心设计,抓住带有关键性的问题,突破一点,带动全局。也应带有很强的逻辑性、系列型,步步深入,循序渐进。问题要有很大的启发性和吸引力,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要有思维的深广度,使学生感到课文如同矿藏、需要不断开掘。并且难易适中,不致使学生感到淡而无味或畏难而退。

  另一种则由学生提出,应该特别予以鼓励和提倡,并有意识地指导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而难以捉摸的,所以应该积极鼓励提倡学生提出问题,使课堂充满生机。

  三、讨论辨析

  讨论辨析是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或辩论。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过程。

  讨论既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性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又是体现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相互探讨,以求得问题解决和认识深入的一种发展性教学方法。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智慧。同时,在讨论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扩大信息和思维容量。并及时对各种意见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比较思维和评价思维。在讨论中,学生还能发展即席反馈能力,敏捷的思考和反应能力,以及即席口头表达能力。讨论还能使学生认识状况充分暴露,教师获得即时信息反馈,就能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讨论还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想高度集中,思维活动激烈,产生浓厚兴趣,使课堂教学情绪和形式都十分活跃。奥斯本所创立的一种所谓“智力激励法”,提倡在短时期内激发极大思维能力的集体思考方法,实质上就是一种讨论的方法。讨论能促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高度发展,而一个人的智力发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言语能力。

  组织好讨论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提出,矛盾的展开和适时地结束,让学生留有余地回去思考。讨论形式有小组,有全班,有二者结合,视不同目的,不同情况而定。

  四、总结提高

  总结提高就是将学生在课堂讨论或辩论的问题进行归纳系统。皮亚杰认为,人们在学习中通过同化和顺应将原有认知结构变为新的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科基础结构是前人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的成果,是认知发展规律的结晶。遵循基本结构,有利于理解、记忆、沟通、达到举一反三,实现迁移。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就是将“教材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这些心理学家都把结构看成为学习认识的最重要结果。它是发展性教学方法的一个基本因素。可归纳为三种:一种是课堂讨论结束时的即席归纳,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一种是在一课或一单元结束时将知识归纳成为一个体系和结构,应由学生自己完成,并采用他们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加以表达;再一种是通过在学习基础上解决一个典型问题。通过总结,让学生是在新形式中的升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探究延伸

  探究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究新的问题教学环节,这是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布鲁纳曾经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发现法。他解释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正确地说,它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比如教学《醉翁亭记》采取“诵读、讨论、自主、探究”教学方法。初读课文,把握关键词句。(学生自学为主);再读课文,思考文章思路;细读课文,品味文章特色;分析语言有何特色;比较阅读,掌握游记特点。(可将作者同是写滁州事物的《丰乐亭记》与本文比异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探究延伸:

  (1)同是写游,本文的情感与柳宗元游西山的情感有何不同?

  (2)请你也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眼中的四季景色。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涵是多层次的,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因此,简单地用某一种模式或某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愿大家能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得出更切实科学的教学模式,为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而贡献力量。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对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转移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教学中自觉以有效的方法给学生营造出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初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新课程要求我们彻彻底底打破传统教育中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而是一个在认识、实践中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们用力把船划向前。”也就是说,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扮演“顾问、参谋、设计者”的角色,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和做的主人,学生必须具有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探索精神。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人格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由此看来,构建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和教师要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获得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要努力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改变满堂灌、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的方式,大力提倡启发式教育,推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是符合当前课堂教改形势的,是势在必行的。当前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从理论探讨到应用研究,都在不断走向深入,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象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费时多而收效少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究其原因,就是教学的思想观念陈旧落后,我们的教学未能摆脱因循守旧、相因沿袭形成的“呈现——接受”模式。在这种僵化的模式下,教师以呈现相关的知识为目的,千篇一律地按照初读课文,教学字词逐段讲解、分析内容,总结巩固、练习作业构成的“三段式”课堂结构教学,导致教学重内容分析、轻语言学习,表面问答多、启发思考少,学生“重知识结论,轻形成过程,被动应答多、主动参与少”,永远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显然与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亟需变革。而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运用,则可以为语文教学建立和提供一种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完整教法和学法体系。

  传统语文教学特别强调的是教,故称之为“教师中心”。而以素质教育为止目的语文课堂教学则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学为主,因材施教成为构建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特质。因此在构建语文教学模式时,对学的内容、学的方式、学的进程应加以深入的研究。实际上学生的学很大程度上是自主的个体学习,因此,学式就必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体系。学式因为主体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但这些不同的个体学式不是毫不相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既有学与教的依存,又有学与学的互动,还有学与被学因素的联系,广泛而又繁复。可见,对学式的研究应成为构建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

  教学模式是时代的产物,它的建立必须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相适应。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开启了教学模式的先河。到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了以启发学生智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目标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类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就是这类教学模式的代表。上世纪末,全国各地有不少学校都开展了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一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促进学生人格、学力发展的重要功能,适应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富有社会意义和时代精神。

  学习是学习者的行为,它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是学习者的自主性的充分体现。布鲁纳认为,学生不能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不要把学习当作单纯的一连串的“刺激——反映”的连接,而应当把学生看作是主动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人,是主动地把进入感官的事物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人,是能够从环境中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积极参与的机会,提倡自主探索、自主选择,解放思想、张扬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多种多样的使用和转换语言的手段,增强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教师充分依赖学生,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伴随着自主学习的初步成功,就会带来兴奋感,强化内驱力,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真正会学习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活动模式”意义上的“活动”,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参加的,以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内在需求和认知规律为基础的,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基础为目的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有序的主体实践活动。其外显形式,主要是听、说、读、写、思、做等言语实践,即智力活动。其内隐形式,主要是情感、意志、品行等身心体验和人格塑造,即非智力活动。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方式,来构建语文创新教学的操作平台,推进语文的全程教学,这就是语文创新教学“活动模式”的本质和内涵。

  我认为,语文“活动模式”既是一种教学观,又是一种教学形式。作为教学观,它视语文教学过程,尤其是课堂教学为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即形成教学特色,提高质量的关键在于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实现教学活动化。作为教学形式,它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资源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出适宜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条件和活动策略,实现活动教学“自主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地或互动合作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则只是组织、调控和点拨。

  “自主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美国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自己质疑问题,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精神。学生在自疑提问的过程中会不断思考,不断质疑,不断发现,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激活学生思维,形成“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学”的全新教育局面。

  ③能有效加强学生互动协作联系。学生在讨论回答的过程中,积极主动,自由选择,彼此协作,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让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等形式的交流,培养其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仅是给了学生一份纯粹的自信和自主,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和谐、生动的学习环境,还有课前良好的组织和适当的指导。“小老师”即课堂主持人,是相对的,可由一人担任,也可由几人轮流担任。大家一起,尽情展示自我。学生自我能力的展示此起彼伏,淋漓尽致;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主自能地进行学习,如坐春风,如浴甘露。也许,从表面上看,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似乎是一片“空白”。实际上,“空白”正是给学生创设自由发挥、各显身手的活动时间。让其自我感受和领悟,经历着“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课堂认知过程。这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新型的语文教师不应追求自己讲得如何生动,而要努力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精彩,学得愉快。

2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