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

忠魂一缕枕江流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忠魂一缕枕江流》阅读材料

  在汨罗山1500平方米的范围里,屈原疑冢如种瓜种豆般散布其中,其墓或大或小,其碑或高或矮,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先

  生的仰慕,它们给我的更多是一种精神向度与高度。

  凝望荒草萋萋的屈原墓,眼前总好像晃动着楚国高大的城池与屈公形容枯槁的身影。其实春秋时期楚国还是很强大的,即使是战国时期,它的疆土仍在争战中不断膨胀扩展。太史公有《史记》述:“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屈原是在战国时期七雄纷争、秦强楚弱的形势下,抱着改革政治、富国强兵的雄心壮志,力图让楚国一统天下的。他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但楚怀王昏庸无道,再加上反动贵族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宠姬郑袖等佞臣小人的围攻,他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在苟且偷安、惧战主降的贵族们的打击排斥下,斗争处于劣势的屈原最终因谗言被罢官、放逐,长期流浪于沅湘流域。一个人的政治才能不能充分得以施展,政治抱负不能得以实现,何其郁郁!屈子被放逐汨罗江畔9年余,报国无门,每日只能披发行吟于江边,北望郢都,思念祖国,愤然怅然写下许多不能打动楚王的文字。当秦军攻下郢都的消息从远方传来,他痛不欲生,万念俱灰。

  屈原死后,太史公曾到屈公生前垂钓和行吟的江暮潭凭吊,痛哭而流涕。贾谊赴长沙王太傅任途经此地亦唏嘘掩泣,作《吊屈原赋》。屈原的弟子宋玉还登上玉笥山之最高处,为先生招魂。时逾几千年,作为先生的崇拜者,我只身来到屈公墓前,虽然不知哪座冢内真正埋着诗人的骨骸,但我想整个汨罗山,不,整个华夏山水都有他的忠魂!每到一座疑冢,我都宁可相信这是一座真坟。我采撷一束满山疯长的艾蒿和牡荆,献到屈公的墓碑前。要知道,这艾蒿是每年端午节人们必采之物,而牡荆,则早在周时它的名字就叫“楚”啊!

  汨罗山下那一块百亩见方的水塘,我想就应该是当年女嬃取土造坟的楚塘了。楚塘之名也是后人命的,人们赋予了它时代色彩与政治意义。楚塘如今芰荷蓬勃,水草丛生,汨罗山满山遍野的艾蒿何其葳蕤,是专为纪念屈子生长的吗?(选自《人民日报》)

  《忠魂一缕枕江流》阅读题目

  1.细读文章第一段,说说作者为什么想从洞庭湖出发沿汨罗江逆流而上去寻访屈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章中的画线句,简要说说“同是屈公之墓,而碑文几字之差,让人觉得感情色彩大异”中的“异”字所指代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全文,分析“每到一座疑冢,我都宁可相信这是一座真坟”一句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探究作者在文末写“芰荷蓬勃”“艾蒿”“葳蕤”的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忠魂一缕枕江流》阅读答案

  1.历史的河流是奔腾向前的。汩罗江是流经磊石山汇入洞庭湖的,作者想要逆流而上,沿着历史的足迹去找寻,这样能更近距离地走进历史、走近屈原,从而感受到屈原的精神。(意对即可)

  2.前一碑文是“楚放臣屈大夫之墓”,有着对屈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惋惜,饱含着对屈原高尚人格的礼赞。后一碑文是“故楚三闾大夫之墓”,只是表明了屈原的身份,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

  (意对即可)

  3.文中提到有12处疑冢,疑冢前不同的碑文,都是不同时代的人对屈原的怀念,故而“整个华夏山水都有他的忠魂”,每一座疑冢,作者都希望是真坟。这句话饱含着作者对屈原高尚品格和爱国情操的钦佩,也表现了作为屈原的崇拜者的作者对屈原的景仰与尊敬。(意对即可)

  4.屈原在他的作品里,时常用香草比喻贤德之人,也常以香草自喻,文末作者写“芰荷”“艾蒿”,照应了“香草美人”的典故,是对屈原的一种深沉的怀念;作者在此是借物感怀,以“芰荷”“艾蒿”的蓬勃和葳蕤描写自然万物的生机盎然,并以此来表现后人对屈原伟大情操的敬佩之情。(意对即可)


  看了“忠魂一缕枕江流阅读答案”

74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