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

从农民到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从农民到》阅读材料

  告别学校,李作成回到启安村务农,早早地扛起生活的重担。回村以后,他在生产队干活,喂过猪,扛过砖,和大家一起卷起裤腿在稻田里插秧、收割。有时候,晚上就睡在生产队的仓库里,夜里看仓库能计工分。李作成脑子好使,却从来没在干活时耍过小聪明。“生产队的年轻人里有爱钻空子偷懒的,李作成从来不搞这些,生产队让干什么,他就卖力干好。他本来就聪明,还很诚实,村里人人都喜欢他。”

  1970年,部队到村里征兵。那个年代能参军是很光荣的事,而且他入伍也能减轻些家里的负担。另外,他虽然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但非常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觉得一直待在村子里会有些遗憾。就这样,17岁的乡村少年李作成离开了家乡,走入军营。

  入伍之初,李作成被分配到广西军区独立2师2营营部通讯班当战士。由于学习认真,训练刻苦,李作成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当上班长,还入了党。随后,他又被提拔为排长、连长。

  1979年,李作成奉命带领连队参加了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他在战场上打仗不要命,“有湖南人的霸蛮,有湘军的血性”:用左手抓住敌人发烫的枪管,右手提着冲锋枪射击,击毙敌人后才发现自己抓枪管的手烫得满是血泡;右臂被子弹打穿,鲜血直流却顾不上包扎伤口,继续战斗……

  由于作战勇猛,战绩突出,李作成所在的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尖刀英雄连”,他本人也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之后,李作成作为作战英模报告团成员在全国巡回演讲,他的名字也家喻户晓。他还被安排回到老家启安村做了一场演讲。演讲结束后,他和亲戚朋友匆匆忙忙见了面,又随着部队走了。

  在1982年9月的中共十二大上,29岁的李作成入选为主席团成员,一年之后,他被任命为广西某边防团团长。当时,团里的管理松散,训练成绩不理想。他上任之后,就到基层连队抓训练,带领团队逐渐甩掉了落后帽子,进入了先进行列。1991年,李作成升任广州军区守备第三师师长。

  人们常说,对于解放军而言,抗灾前线就是他们在和平年代的战场。1994年,广西发生严重洪灾,李作成率部前往抗洪第一线,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年,中央军委为他所在部队集体记二等功。1997年,李作成被授予少衔,成为一名44岁的。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灾。奉上级命令,李作成又带领部队转战湖南、湖北的11个县、市,救出被洪水围困的群众1.7万余人,守卫了荆江、洞庭湖等大小堤垸280多公里。

  同年,李作成被任命为第41集团军军长。后来解放军在我国东南沿海举行陆海空三军联合演习,李作成参与其中。在两个多月的演习时间里,他近百次组织修改方案,多次进行沙盘推演。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观看演习时,曾对李作成说:“不简单啊!长江后浪推前浪。看了你们这次演习,我对人民解放军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2008年,经历了10年“正军”岁月的历练后,李作成升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跨入副大军区职行列。一年后,他被授予中衔。2013年,李作成升任成都军区司令员,2015年被授予上衔。

  这些年,李作成冲在第一线的作风没有变。就在他升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的当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他又一次出现在救灾队伍中。此后相继发生的芦山地震和鲁甸地震中,李作成也都参与了指挥救灾工作。

  这些年间,李作成还保留了勤于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查询到他近几年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国防》杂志上发表过的许多文章。文章主题涉及推动部队装备建设科学发展、人民防空建设、装备和保障机关能力素质建设、推进战区军事斗争国防动员等。

  对于启安村的村民们而言,感受更为真切的是,不论职位、军衔怎么变,李作成还是他们熟悉的那个同乡。多位村民提到,李作成是个孝子,曾把父母接到身边,但老人家岁数大了,还是习惯老家的生活,就回到村子里住了。

  (节选自2016年1月《环球人物》)

  [相关链接]①曾引用《韩非子》中“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句话,希望干部们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②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于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李作成任陆军司令员。

  《从农民到》阅读题目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家境原因,尽管李作成初中学习成绩很好,所以他不得不告别学校回家扛起生活的重担。而这也正是决定了他走进部队当上的客观因素。

  B.李作成回家务农后深得村里人喜欢。在生产队劳动的日子里,他不像其他爱钻空子的年轻人那样偷懒,生产队安排的工作都会卖力去做,是一个聪明又诚实的人。

  C.“用左手抓住”“右手提着”“满是血泡”等战斗中的细节描写,形象地展示了李作成在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英勇作战的英雄形象。

  D.全文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交代了李作成的成长经历,刻画了一位真实的农民的形象。

  E.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司令员李作成的成长经历印证了《韩非子》中的“猛将必发于卒伍”。他出身农家,从战士做起,经历了部队的考验,现被授予少衔。

  (2)李作成从一名战士发展成为的主观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孟子曾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请指出李作成对“二者”的态度做法,并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从农民到》阅读答案

  (1)C,3分;B,2分;A,1分(A客观原因,绝对;D全文侧面描写,错;E,少衔,错)

  (2)主观原因(事件有一处即可):

  ①勤于思考,不断探索——事件:学习;训练,军事理论研究

  ②勇敢无畏——事件:自卫反击战,救灾活动

  ③严谨认真——事件:三军联合演习中,近百次组织修改方案,多次进行沙盘推演

  (3)①照应标题,说明李作成出身于农村。②从村民角度对李作成进行侧面描写,使传主形象更丰满。③进一步突出李作成的基本性格特征(真诚、孝顺)。

  (4)(梳理出李作成三个角度的取舍,即可给6分,评价及联系实际给2分——第②角度谈出任一即可)

  当“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之时,李作成是有所取舍的。

  ①当面对个人前途和家庭需要的时候,李作成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但是还是辍学回家务农,减轻家庭负担,支撑起负担较重的家;

  ②当面对个人的安危与国家、人民群众的安危之时,李作成总是能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全,奋不顾身投身于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保护人民群众生民财产的救灾之中;

  ③当面对亲情友情与工作的需要之时,李作成总是服从于工作需求,即使是回到家乡也不能停下脚步,与亲朋相聚。

  李作成服从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舍弃了个人和家庭的利益,这是一种舍己为公的情怀。这也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也是诠释价值观的最好例证。


  看了“从农民到阅读答案”

7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