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

萧涤非先生治杜诗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萧涤非先生治杜诗》阅读材料

  盛名之下,敢于公开纠正自己的错误,是萧先生的一贯作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句,在解释其中“群童”一词时,他这样写到:“杜甫《泛溪》诗‘童戏左右岸,罟弋毕提携。翻到荷芰乱,指挥径路迷。得鱼已割鳞,采藕不洗泥’作于前一年,所泛溪即浣花溪。据此可知,溪之南北两岸原有一批顽童,我疑心诗中群童就是这些顽童。他们敢于欺负人,以抱茅为戏,因而激怒了诗人。过去我把‘群童’全看成穷孩子,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至少是很片面的。

  萧先生十分赞赏清代学者黄生“读唐诗,一读了然,再过亦无异解。惟读杜诗,屡进屡得”的话,所以他几乎用毕生精力研究杜甫,即使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也仍不能满足。他在《〈杜甫研究〉再版漫题》一诗中写道:“嗟予幼学杜,今已逾古稀。岂无分寸功,所得亦已微。虽曰名研究,其实无发挥。赋此聊志愧,非敢望解颐。”更有意味的是,萧先生将陶渊明“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的诗句,改为“但恨在世时,读杜不得足!”可见他对杜诗执著探索的热情达到了何种程度。

  宋代有位学者提出“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不可读杜诗”。1978年,萧先生接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约请,担任《杜甫全集校注》一书的主编。为完成好这项艰巨任务,萧先生不顾古稀之年、抱病之躯,于1979年夏亲率校注组全体同志沿杜甫当年行踪进行实地考察,主持编写了《访古学诗万里行》一书。1984年夏天,校注组赴杜甫故里河南省巩县举行了《杜甫全集校注》座谈会。会议期间,萧先生即兴赋诗两首,其二《重谒邙山少陵墓》写到:“忧国忧民不自忧,东南西北苦飘流。为告后来凭吊者,诗王吟骨在邙丘。”

  关于杜甫的墓,相传有四处:湖南的耒阳、平江,河南的偃师、巩县。经过认真考证比较,萧先生第一次肯定了杜甫的真墓在邙山。

  (选自《人物》1993年第2期孔亚兵文《文学史家萧涤非》,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1962年 56岁 在北京编写《中国文学史》,在《诗刊》发表《人民诗人杜甫》,在《人民画报》发表《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徐恒堂《萧涤非年谱》)

  ②萧先生给我回信说:对诗人杜甫的评价,他一直坚持从作品实际出发,不会随波逐流。(吕家乡《怀念萧涤非先生》)

  《萧涤非先生治杜诗》阅读题目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涤非先生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他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才敢于解放思想,大胆分析杜诗的艺术性。

  B.萧涤非先生在治杜诗的过程中,发现了唐朝时就有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谚语。

  C.萧涤非先生提出了杜甫是“人民诗人”的主张,他不仅重视杜诗的思想性,而且重视杜诗的艺术性,对抹杀杜诗艺术性的做法持批评态度。

  D.萧涤非先生通过《重谒邙山少陵墓》肯定了杜甫的真墓在邙山,他是肯定杜甫真墓在邙山的第一人,在学术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材料较为详细地记叙了萧涤非先生发表对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不同意见的过程,表现出萧涤非先生治杜诗从作品实际出发,不随波逐流的治学作风和科学态度。

  B.材料引用萧先生对“群童”一词理解的不断深化和自我修正,目的只是印证作者对萧先生敢于公开纠正自己错误的观点。

  C.材料引用萧先生“嗟予幼学杜”一诗,既烘托了萧先生治杜诗永不满足的执著精神和谦逊品格,又为材料增添了古朴文雅的色彩。

  D.材料采用直接引用的手法,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

  E.材料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塑造了萧涤非先生严谨认真的学者形象。

  6.作为文学史家,萧涤非先生以严谨认真的治学作风,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请结合材料,就治学作风与学术成就的关系进行分析。(5分)

  《萧涤非先生治杜诗》阅读答案

  4. D

  5. A、C

  6.①萧涤非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他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学术研究要取得成就,理论积淀不可少。②因为萧涤非熟悉杜甫的全部作品,他才在无意中找到唐朝时就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谚语的佐证材料;学术研究要取得成就,必须熟悉研究对象,才能避免有用的研究材料当面错过。③针对郭沫若这样的权威和名人,萧涤非敢于言人所不敢言,受到学术界高度称赞;学术研究要取得成就,就需要不迷信权威,不随波逐流。④萧涤非敢于公开纠正自己对“群童”一词的片面理解,学术研究要取得成就就需要这样的胆识。⑤萧涤非执着于杜诗研究,永不满足;进行学术研究,没有对研究对象的执着探索精神是不可能取得成就的。⑥萧涤非组织校注组实地考察杜甫当年行踪;进行学术研究,实地考察能增强对研究对象的直接认识,有助于取得成就。

  (每点1分,答到5点即可。语意相近亦可。)


  看了“萧涤非先生治杜诗阅读答案”

6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