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

清音入杳冥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 子文2 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清音入杳冥》阅读材料

  刘蓓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孙犁不仅以自己的艺术成就独树一帜,其人生态度与处世方式也耐人寻味。

  孙犁的创作始于抗战时期,却全无“战斗”气息,曾有人称他为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汪曾祺说,孙犁抗战时写小说,不像别人不是摸岗哨就是端炮楼;也不能说仅仅“反映抗日”,他写的是“人”。特别是在战时的年轻女性身上,孙犁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他在《荷花淀》、《芦苇荡》等作品中所刻画的乡间女性人物,为读者所喜爱。正是这一时期,孙犁在创作上如鱼得水,其作品笼罩着一层清新、纯净、柔美的抒情色彩,与其他作家笔下战争生活的野蛮和残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其小说以散文化的叙事结构、诗性化的叙述语言、简洁传神的白描手法创造出别具特色的“诗意现实主义小说”。贾平凹说,当代作家中,对他产生极大影响的,一个是沈从文,一个就是孙犁。

  解放后,孙犁进入大城市天津,从事编辑工作与业余创作。奇怪的是,此时的孙犁却陷入了莫可名状的苦恼。在和平年代,敏感的孙犁,痛切地感到了人际关系的冷漠。更令孙犁不安的是,在全国解放后文艺界文艺批判浪潮中,孙犁那些原来曾经得到好评的作品遭到批判。面对批评,孙犁缄默不语,仍继续着自己的创作,坚守着自己的创作风格。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就是孙犁在遭到批判之后创作的。

  从50年代到“__”结束,孙犁既未有过什么政治野心,也不齿于投机钴营、丧失人格之举。对外界的赞誉推崇,他总是低调应对,甚至对公认的“荷花淀”文学流派之说法也一再推辞、淡化。尽管如此,烦恼和痛苦却从未如愿地离他远去。当时由于不堪精神与肉体的凌辱,许多文艺工作者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孙犁也曾几度试图走同样的路,又终因对未来尚存希望而作罢。面对精神高压与肉体摧残,孙犁没有什么豪言壮举,努力保持一个文人应有的气节。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里,有人干起了卖友求荣的勾当,孙犁也不止一次受昔日友人的加害,而他却从未为了保全自己而落井下石。他坚信文章可泯,道义不泯。

  孙犁尊崇鲁迅的为人与为文之道,认为文学艺术的目的,不仅是愉悦读者、陶冶性情,还要改善和加强人类的道德观念;主张作家要以弘扬和捍卫真善美为己任,要重视文学的道德力量和社会意义。对过去半个多世纪的人生体验,孙犁用“残破”二字来概括:战争中,他目睹了山河村落的残破,而和平年代的“__”,又造成了文化的残破,道德的残破,精神家园的残破……这一切,都在不断粉碎着孙犁心中构建的那座笼罩着“美”的云雾的海市蜃楼。这一切,也使孙犁从对真善美的纯情歌颂,日渐转向对邪恶的冷静审视和深刻反思。在孙犁晚年的文字中,其平实、沉郁、冷唆与青年时代的婉约、柔美、抒情形成了鲜明对照。

  令孙犁痛心疾首的是,新时期的文学界在重现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沽名钓誉、惟利是图之类的丑恶现象。素有“洁癖”的他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平时在生活中息事宁人的孙犁,谈起现实和文坛的弊病以及文学创作的具体问题时,却直率尖锐,“写起来比谁都胆大”。他厉言抨击商品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种种污浊现象,提倡重新找回文学的纯洁和纯粹,号召作家应该说些真诚的话,重新找回被丢掉的现实主义。

  对于艺术创作,孙犁内心里一直汹涌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却常取避世态度。他对于友谊、爱情、婚姻、家庭的问题,始终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和热情。他特别喜好“清净”、独处。他厌恶别人扰乱自己的安静生活,甚至久别的老友来访,也不愿留其住宿;连亲生儿女的探望,有时也会令他心烦意乱。他最为知己的朋友,都是在战争年代建立友谊的谅友、直友,且多以书信的方式交流。他有意躲避显贵之人,也不轻易加惠于失意者。君子之交,淡如清水,以求两无伤损。

  从1995年底开始,孙犁决然停止了写作,也不再读书看报,不再谈论文学方面的事情,不再接待客人,从清贫寂寞淡泊地生活发展到采取弃世绝尘的极端举动。在一个缤纷喧闹的世界里,晚年的孙犁,主动选择了孤独。他是在孤独中坚守着一片心灵的净土。这样的选择,这样的一位作家,实在是为中国文坛增添了一道岁月抹不去的亮色。

  钱起诗日:“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这,不失为孙犁人生的点题之句。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作为文学晚辈,我和我的一些作家朋友在年轻时都受到过孙犁先生的恩泽。那时候,孙犁先生在《天津日报》编《文艺周刊》,他关注着青年作家的成长,给予了许多作者热情的鼓励和及时的引导。

  (摘选自《吉林工人报》《铁凝:孙犁是一位提着灯的宽厚长者》)

  ②要想使我们的作品有艺术性,就是说真正想成为一个艺术家,必须保持一种单纯的心,所谓“赤子之心”。有这种心就是诗人,把这种心丢了,就是妄人,说谎话的人。保持这种心地,可以听到天籁地籁的声音。

  (孙犁《文学和生活的路》)

  ③“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出自钱起诗歌《省试湘灵鼓瑟》,原意是:瑟声哀婉悲菩,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响遏行云,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

  《清音入杳冥》阅读题题目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同样是对战争的观察,在别的作家看到炮火和残酷时,孙犁更关注其中的人情人性,这种创作视角,使他难以在革命文学中立足。

  B.建国以来,人际关系的冷漠化、自己的作品被严厉批判、同行被无情摧残,这一切,给孙犁的精神都造成了重创。

  C.孙犁为人与为文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受到鲁迅先生的启迪,坚信文章与道义共存,重视文学的道德力量和社会意义。

  D.孙犁从未为了保全自己对他人落井下石,备受折磨也不丧失对未来的希望,很多青年作家都曾受过其恩泽,由此足见他是一位宽厚长者。

  E.孙犁性格有其不合于世的一面,喜好“清净”、独处。他内敛白持甚至冷漠孤僻的外表下,是对自己人生信念、艺术追求的坚守。

  (2)有人称孙犁是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3)孙犁的艺术成就源于其艺术追求。先生有怎样的艺术追求?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诗句“苦调凄金石,清音人杏冥”概括了孙犁怎样的人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清音入杳冥》阅读题答案

  (1)E(3分)、B(2分)、C(1分)

  (2)答案示例:孙犁抗战时期的创作,全无战斗气息,与革命文学主流迥异,所以会被称为“多余人”。具体表现在:①写作视角与众不同。大多数革命文学作家从正面描写战争,孙犁的作品全无战斗气息,关注战争中的人。②作品风格独树一帜。与大多数暴露战争生活的野蛮和残酷的革命文学作品不同,孙犁的作品充满清新、纯净、柔美的抒情色彩。③艺术手法别具特色。其小说以散文化的叙事结构、诗性化的叙述语言、简洁传神的白描手法创造出别具特色的“诗意现实主义小说”。

  (3)答案示例:①纯情歌颂真善美:他的创作关注的不是战争的野蛮和残酷,是美好的人性人情。②尊崇鲁迅的为文之道:认为文学艺术的目的要重在改善和加强人类的道德观念,主张作家要以弘扬和捍卫真善美为己任,要重视文学的道德力量和社会意义。③提倡文学的纯洁和纯粹,号召作家说真诚的话,坚守现实主义。他提出真正想成为一个艺术家,必须保持一种单纯的心,要有社会责任感,直率尖锐地批评新时期文坛出现的沽名钓誉、惟利是图等丑恶现象。

  (4)答案示例:①“苦调凄金石”概括了孙犁充满坎坷苦痛的人生遭遇。从50年代到“__”结束,孙犁屡遭批判,面临肉体摧残和精神高压,痛苦欲死;目睹种种“残破”,粉碎了他心中构建的美的“海市蜃楼”;晚年从清贫寂寞淡泊地生活发展到采取弃世绝尘的极端举动,选择在孤独中走向终老,令人唏嘘。②“清音入杏冥”概括了孙犁的文品和人品。孙犁的作品清新纯净柔美,重视文学的道德力量和社会意义,直率尖锐地批评文坛丑恶现象,对后辈作家影响深远;其人性格单纯坚韧,淡泊名利,正直清白,坚守道义,耿直坦率,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感召后人。

  看了“清音入杳冥阅读练习及答案 ”

54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