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

桓帝初天下童谣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桓帝初天下童谣》阅读材料

  请为诸君鼓咙胡②。

  【注】①君:与前面的“吏”均指官吏。②咙胡:喉咙。“鼓咙胡”,形容话梗在喉咙里的样子。

  《桓帝初天下童谣》阅读题目

  21.简析第一、二句的主要表现手法。(3分)

  22.这首童谣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桓帝初天下童谣》阅读答案

  21.【参考答案】侧面描写。大麦收获的季节却看不见青壮年的男劳力,只是些妇女和婆婆们在收割麦子,可见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对农民生活的影响。(点明手法1分,两句分析各1分)

  22.【参考答案】对不能正常开展农业生产的无奈;对连年征战导致民不聊生的愤懑;对朝廷无所作为、腐败专制的痛恨。(任答两点即可)

  《桓帝初天下童谣》文学赏析

  这首民谣收录于《乐府诗集》,属“杂曲歌辞”。“杂曲歌辞”是指声调已经失传,无所归属的一些乐曲歌辞。乐府民歌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这首民谣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反映了东汉时频繁的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的灾难和痛苦,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爱和憎。

  起句“小麦青青大麦枯”,“青”与“枯”点出了时间,即农作物生长和收货的季节,也就是农忙时节。绿油油的小麦还在生长,大麦却已经成熟了。可是谁来收割成熟的庄稼呢?是老妇和村姑。收割本来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应该由青壮男丁来承担。所以,开头两句,尽管没有用一个字去描写连绵战争的惨烈和破坏,但是从作者巧妙地选用田间劳动这一典型的场景,感受出战争的破坏程度,人民的生活有痛苦不堪。

  第三句“丈夫何在西击胡”点明主旨。青壮男丁干什么去了,被驱遣西征同羌人作战去了。这里的“西击胡”是指东汉王朝对羌族进行的三次武装镇压。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年),汉阳人杜琦等联合羌人起兵反抗东汉,这场斗争坚持了十二年之久,东汉王朝因平息反抗,耗资二百四十多亿钱。顺帝永和元年(136年)凉州、并州和关中的羌人又发动反抗斗争,持续十年之久,所耗军费八十余亿钱。桓帝延熹二年(159年),各地羌人又相继对东汉发动反抗斗争。在短短的几十年里,羌人多次反抗斗争,这样就极大地动摇了东汉王朝统治的根基,同时也由于徭役的繁重,广大农村青壮男丁征发已尽,出现民谣中所描写的“谁当获者妇与姑"的悲惨景象。

  民谣的前三句,以典型的场面,通俗明白的语言,揭露了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通过战争中人民群众和官僚贵族的鲜明对比,抨击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平,抒发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吏买马,君具车”。“吏’’春秋以前,大小官都可以称吏。战国以后一般指低级的官。《古诗笺》中解释:“‘吏买马、君具车’者,言调发重及有秩者也。”这一句,不仅反映了因战争耗费巨大,连官僚贵族都不能幸免,同时也说明,在战争中,官僚贵族只要出点钱,就可以不必去打仗,而广大人民群众却要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

  “请为诸君鼓咙胡”。“鼓咙胡”,百姓感到不公平,却不敢把话说出来。但人民群众的不满之情却跃然纸上。


  看了“桓帝初天下童谣阅读答案”

67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