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

放慵陈与义阅读答案

时间: 炎婷2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放慵》陈与义 原文阅读

  宦拙从人笑,交疏午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放慵》阅读习题

  1、古人评诗有“诗眼”说法,本诗第二句哪个字是诗眼?试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6分)

  《放慵》阅读答案

  1. ①“醉”字是诗眼。(准确点出“醉”字得1分)

  ②“醉”在诗中是“使海棠盛开,花色红颜如醉”之意(或 浓浓春意使海棠也沉醉。)(1分)

  ③“醉”用拟人的手法使景物生动形象,富有诗意。(2分,答出手法和作用各1分)

  ④被陶醉的不但只有海棠,还有欣赏春色的人,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的陶醉与闲适之情。(写出诗人“陶醉与闲适”的情感得1分,意思相同即可)

  2. (1)首联写出了春日里优美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春景的喜爱和赞美。(1分)

  (2)颔联写放下官务的悠闲自在和应对官场俗务的苦恼,表现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烦。(2分)

  (3)颈联进一步写出在官场中不得意的际遇,本性愚拙,不谙官场交际,因此与人交情疏浅,表现对官场人情世故的疏离感。(1分)

  (4)尾联表明无论世俗如何变化,但诗人心中安稳,能在“独”中坚守自己的品格。(2分)

  《放慵》阅读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甲科进士,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1122年)擢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宋室南渡后,避乱于襄汉。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1131年)迁中书舍人。绍兴五年(1135年),召为给事中。绍兴六年(1136年),拜翰林学士。绍兴八年(1138年)作品有• 《登岳阳楼》 • 《襄邑道中》 • 《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 • 《咏牡丹·一自胡尘入汉关》 • 《春寒》 •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 《送人归京师》 • 《伤春·庙堂无计可》 • 《菩萨蛮(荷花)》 • 《虞美人(亭下桃花盛开,作长短句咏之)》,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卒。

  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个人生活情趣的流连光景之作,词句明净,诗风明快,很少用典,清新可喜。以《墨梅》(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对学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诗风有了改变,转学杜甫。他不象江西派诗人那样,只从句律用字着手,而是把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题材广泛,感时伤事,写了不少寄托遥深的诗篇,趋向沉郁悲壮,雄阔慷慨,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陈与义前期的诗,多表现个人生活情趣,与现实社会的距离较远。如《襄邑道中》写春日乘船而游,表现对风光的流连和对现实的冷漠,然而文字明快,情真意切。这个时期他写了不少类似于这样的诗。南渡以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特别是由陈留至临安走了三年多,一个读书人既无宽裕的资费又无别人照料,其艰辛之状可想而知。然而这一趟长途跋涉却对他的思想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一路上对现实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着广泛的接触,激发了他的爱国憎爱分明感,是一个思想的飞跃,也是他的诗词创作的一个分水岭,诗风由个人生活情趣转向沉郁悲壮,痛恨于金兵南侵,无奈于朝廷苟安,感怀家国,慨叹时势。如《伤春》、《居夷行》、《次韵尹潜感怀》等,都属于这类作品。

  陈与义一生的主要贡献在诗词方面。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宋书》本传说他的诗词"体物寓兴,清邃纡余,高举横厉,上下陶(渊明)、谢(灵运、眺)、韦(应物)、柳(永)之间"。他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他是专学杜甫的,是江西诗派后期的代表作家。他学杜甫又不拘泥于杜甫,对前贤的作品是博览约取,善于变化。他还特别推崇苏轼和黄庭坚、陈师道,但并不墨守成规,而能参合各家融会贯通,创造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语言质朴,音节响亮,形象丰富,很少用典,明快中没有鄙俗,口语化略无平淡。所以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比江西派的其他诗人的成就较大,无愧于江西诗中的改革派。

46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