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苏武书》阅读答案
《答苏武书》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举目言笑,谁与为欢?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何如!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耶?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答苏武书》习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穷:财物短缺
B.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 相: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我”
C.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 搴:拔取
D.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创: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妻子无辜,并为鲸鲵/天地为陵震怒
B.疲兵再战,一以当千/且汉厚诛陵以不死
C.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属于表现李陵冤屈、悲伤、愤恨之情的一项是
[ ]
A.①晨坐听之,不觉泪下
②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B.①功大罪小,不蒙明察,辜负陵心区区之意
②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C.①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
②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
D.①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
②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何如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本文中,李陵追述了自己转战千里,败降匈奴的经过,表达了远居异国的悲伤和眷恋故国的心情,抒发了负屈含冤的感慨。
B.李陵兵败投降,汉武帝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汉武帝不采取极端措
施,李陵自然也不会滑入投降的深渊。
C.虽然文中有的是李陵为自己投降
的辩解,但由于是满纸血泪,读来极富感染力。这也是本文能够流传千古的重要
原因之一。
D.如果不是汉武帝心狠手辣,作为投降者的李陵也就不会成为历史上被同情的人物,自然,他和其他投降者一样也会成为被鞭挞的对象。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幸谢故人勉事圣君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苏武书》答案
1.A;
2.D;
3.C;
4.B;
5.(1)幸谢故人/勉事圣君/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2)①我不难剖出心来表明自己的纯洁,割掉脑袋来表明我的心志,但国家已对我断了恩情,我杀身也没有益处,恰恰只足以增添耻辱。
②我虽没有什么才干,但希望能承担重任,以为这时自己的功劳别人是难以相比的。
《答苏武书》翻译
子卿:
自从投降匈奴,直到今天,处境困窘,独自坐着,忧愁痛苦。一天到晚没有什么好看的,只见到外族的人。即使我想举目谈笑,又同谁欢乐呢?夜里睡不着觉,侧耳远听,胡笳相互响着,牧马悲叫,长吟悲啸,野兽成群,边地各种声音四处响起。早晨坐着听到这些声音,不知不觉眼泪都流出来了。唉呀!子卿,我李陵的心难道与众不同,能够不伤心吗?
我和你分别以后,更加觉得无聊。想到上有我的母亲,到了老年被诛;妻子儿女没有罪过,也都被当作坏人杀了。我自己辜负了国家的恩惠,为世上的人所哀怜。你回国得到荣耀,我留在匈奴遭到耻辱,这是命呀,有什么办法呢!我生在礼义之乡,却来到愚味无知的地方;背弃了君王、父母的恩情,长期生活在蛮夷国内,真叫人伤心啊!而让先父的儿子,变成戎狄一族的人,这也是我自己伤心的事!我功大罪小,不为皇上所谅解,辜负了我李陵一片诚挚的心意。每当想到这些,便忽然忘记了自己还活着。我不难剖出心来表明自己的纯洁,割掉脑袋来表明我的心志,但国家已对我断了恩情,我杀身也没有益处,恰恰只足以增添耻辱。所以常常因忍辱而挽臂愤慨,但又总是苟且活着。身边的人见我这样,就用不能入耳的欢乐曲调来劝慰、勉励我。异地的乐曲,只能叫人听了伤心,增加忧伤罢了。唉,子卿!人们相互了解,可贵的是彼此知心。上次信写得仓猝,未能把我心中的话说尽,所以现在再简略地谈一谈。
以前先帝拨给我步兵五千,出征远国,五位因故误了会合的时间,我独自遭遇敌军和他们作战。我带了行军万里的军粮,率领徒步前进的军队,出征到汉朝以外的地方,进入强大的匈奴的领地。靠着五千士兵,对抗十万敌军,指挥疲乏的兵士,抵挡着新装备的战骑。可是还斩将夺旗,追逐逃亡的败兵,就像扫除尘土一样,并且杀了他们勇猛的主帅,使全军战士都视死如归。我虽没有什么才干,但希望能承担重任,以为这时自己的功劳别人是难以相比的。
匈奴打了败仗以后,征发了全国的军队,挑选精兵,强大的部队人数超过十万。单于亲自临阵督战,指挥部队包围我军。敌我双方,力量已经不能相比,我们步兵和匈奴骑兵的势力,又相差极大。我们疲劳的士兵第二次作战,一个当一千人用,争先恐后地拼命战斗。战死的、受伤的积满原野,剩下的不满百人,而且都是身染疾病,连兵器都扛不动。可是我振臂一呼,受伤的、有病的都振作起来了,挥刀向敌人砍去,使匈奴骑兵奔亡逃跑。我们的士兵武器和箭都没有了,人们手无尺铁,连头盔都掉了还奋力呼叫,争着冲到前面去。在这个时候,天地为我震怒,战士为我吞下血泪。单于认为不能俘虏我,便想收兵回去。可是贼臣却把我军的底细告诉了他,他便又来攻击,所以我不免作了俘虏。
汉朝对我没有死去给予沉重的处罚,对你的守节给予很少的奖赏,想使在远方听到这些消息的臣子赶快奔走效劳,这实在是太难了!所以我每当想到这些,便不后悔了。我虽然辜负了汉朝的恩情,汉朝对我也丧失了恩德。前人有这样的话:“忠于国君的人,即使不十分刚烈,但也能视死如归。”我果真能安然就义,可是君主又哪能眷顾我呢?男子汉活着不能成名,死了就埋葬在蛮夷之乡,谁又能让那些办理文书的官吏舞文弄墨罗织罪名呢?希望你不要再对我抱什么希望了。
唉呀,子卿!还有什么好说的呢?相隔万里,往来断绝,所走的道路也不一样,我活着是另一世界的人,死了是异国的鬼,永远和你生离死别了啊。希望您代我向老朋友们致意,努力侍奉圣明的君王。敬祈时常借北来之风,不断赐教。李陵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