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

走出道德教育的困境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走出道德教育的困境》阅读材料

  今天,很多人相信,民主和法治才是中国社会最需要的,而不是道德。“五四一代”对中国式道德的批判声言犹在耳,如黄仁宇所说:“以道德代替法治,是2000多年来一切问题的症结。”如胡适所说:“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都开始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

  中国近30年的现实告诉我们,问题远没有前人说的这么简单。道德与制度并非二元对立,相反,没有理想的社会道德,多好的制度都很难避免被扭曲的命运。不应否认中国需要道德的力量,问题只是在于,在文化传播形态和人民心理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一个社会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这个命题在人类的思想史上有着漫长的争论,到今天也没有公认的答案。但对于国家权力过度介入道德建设的效果却是共识,国家掌握着巨大的教育和传播资源,是型塑社会道德的主要力量,但它有时会滥用对真理的解释权,为道德理想提供标准的、排他的同时也是日益僵化的模板。在文化多元、传播技术日益大众化、民主化的今天,这样的模板显然不会再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僵化的道德教育体系甚至起着相反的作用。当那些民间好人被树立成道德楷模、承载了国家意志以后,魅力反倒削弱了。

  什么样的社会道德是值得追求的?应该如何确立和建设这个时代的道德理想?国家权力应提供人民讨论这些道德议题的空间,而不是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人民去思考这些问题,没什么可怕的,应该担心的是万一人民都不去思考这些问题时,该怎么办?现有的宣扬和动员体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教师博览》2012年第7期)

  《走出道德教育的困境》阅读题目

  小题1:关于“雷锋及雷锋精神”的表述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2012年雷锋“复活”的直接原因是2011年的小悦悦事件给全社会带来的道德焦虑。

  B.改革开放以来,雷锋作为意识色彩浓郁的道德模范仍未退场,他被淘洗成助人为乐做好事的符号。

  C.雷锋纯净的品格、简单的经历以及短暂的生命,避免了道德英雄自身矫情化,因而给后人不断地重塑提供了广阔空间。

  D.雷锋身上的利他主义精神具有永恒价值的,所以今天执政党试图重建道德体系时首先想到的又是雷锋。

  小题2:对于“道德与制度”的关系的表达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道德与制度并非二元对立,而是相辅相成,没有理想的社会道德,就没有国家制度的良好运行。

  B.国家是型塑社会道德的主要力量,但它有时为道德理想提供的是标准的、排他的、日益僵化的模板。

  C.在僵化的道德教育体系中,那些民间好人被树立成道德楷模、承载了国家意志以后,魅力反而被削弱了。

  D.中国需要道德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但国家权力介入道德建设的效果却并不乐观,需要慎重思考。

  小题3:下列选项的表述和原文不符合的一项是

  A.意大利著名左翼思想家葛兰西认为,应该建立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他的设想在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得到了实现。

  B.胡适等“五四一代”认为中国社会最需要的是民主和法治,而不是道德。本文作者完全赞同前人的观点。

  C.国家权力只要提供人民讨论道德议题的空间,不要害怕人民去思考道德问题,也不需要提供标准答案。

  D.在今年的“两会”上,有人大代表提议给公民建“道德档案”,对于这种提议,作者是不太赞成的。

  《走出道德教育的困境》阅读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看了“走出道德教育的困境阅读答案”

78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