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

吴门昆曲六百年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吴门昆曲六百年》阅读材料

  这是昆曲一直雅化的结果,在本质上这样可以争取更多的观众。昆曲是从来不拒绝走向大众的,自始至终,它都欢迎大众来参与。这么多年来昆曲一直逃不开雅化的趋势,越来越雅,越来越精致。它不会放下架子,去庸俗地取悦观众,但是观众们却以听昆曲为荣。

  虽是这样曲高和寡,但是仍然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来关注,来观赏。看不懂不要紧,看得不大懂也不要紧,艺术的目的是使人身心愉悦。

  从南宋开始,中国的文化出现了以休闲、优雅与和谐为主旋律的小国文化,声音中少了金戈铁马剑拔弩张,多了些春江花月夜与水调歌头。在这样的国情下,并非举国群情激昂,而是大家都最大可能地表达一种闲情雅致。到了明代,昆曲这个新形成的艺术形式更是让这种情趣一发不可收拾。檀板笛声,阵阵悠扬,带出了中国文化中最婉约最柔软的部分。

  说到四方歌曲,就不得不谈昆曲的一路走过。无论是当年唱遍全国的弋阳腔,还是后来名扬闽浙的余姚腔,哪怕后来最为繁盛的花部高腔、皮黄,也都不能将昆腔消灭掉。恰恰相反,这些声腔不是被其他声腔兼并了,就是自己消亡了,唯独昆腔绵延至今,不合并,亦不消亡。而且,无论是曾经还是当下,大体上都是“四方歌曲必宗吴门”。

  “宗吴门”,是一种模仿,模仿是出不来真正的艺术的。福建地方戏剧的改革从昆曲中借鉴了许多元素,南昌的戏剧界也“毫不犹豫”地以昆曲为榜样,因为昆曲在当下的这种热,这种高贵奢华、优雅脱俗的气质,是其他戏剧所不能比拟的。那吴门宗谁呢?即使是最高明的模仿,也不可能如水入大海不着痕迹。弋阳腔最开始也是被模仿,被分裂,最后散播各地。余姚腔模仿别人,最后迷失了自己,唯独昆山腔,貌似特立独行,但却能够坚韧不拔地以自己的形式存在着,既不高傲,也不妥协,说白了,就是从不会为了别人改变自己。

  这是一种艺术的生存法则,也是一种为人的态度。

  其实艺术和人一样,它会去为自己选择一条道路。有时候坚守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低潮也未必等于消亡,只要坚持自己得信念,就会一直生存下去。所谓竞争,其实比的并不是爆发力,而是持久的韧性。如何不去为了别人改变自己,也不去模仿别人,而是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出类拔萃,这才是最重要的求生之路。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音箱里一直播放着六百年来绵延不断的檀板笛声。

  (选自《散文选刊》2010年第4期,有删改)

  《吴门昆曲六百年》阅读题目

  小题1:下列对“昆曲”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昆曲是一种吐字绥慢,亦说亦唱,哀怨婉约的民间音乐戏剧。

  B.昆曲起源于市民意识与启蒙思想兴起的明代。

  C.昆曲是在富庶的苏州兴起的一种民间戏曲表现形式。

  D.昆曲的兴起是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为前提的。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昆曲是一种最大可能地表达闲情雅致的悠闲文化现象。

  B.袁宏道《虎丘》的描写进一步说明了昆曲走向大众化的趋势。

  C.昆曲从古到今越来越雅,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大众化。

  D.南宋出现的小国文化使昆曲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婉约最柔软的部分。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昆曲的节奏缓慢好听,让人身心愉悦,吸引了大量的看不懂或看不大懂的人的关注和观赏。

  B.昆曲从古到今都没有摆脱只有数百人精通热衷的局面,正是这种独立特行的个性,才使其显得高傲脱俗。

  C.昆曲是在春江花月夜与水调歌头的阵阵悠扬的檀板笛声中一路走来,坚忍不拔地以自己的形式存在着。

  D.昆曲不去为了别人改变自己,不去模仿别人,不合并,亦不消亡,所以昆曲绵延至今。

  《吴门昆曲六百年》阅读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B


  看了“吴门昆曲六百年阅读答案”

76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