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

读书须教有疑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读书须教有疑》阅读材料

  但也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怀疑之结果,而新理解出焉”(梁启超语),并非历史虚无主义。或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正是读书的辩证法。

  《读书须教有疑》阅读题目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认为读书应该要有怀疑的精神,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就不会被蒙蔽。

  B.现在的粉丝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他们往往对自己喜欢的作者盲目崇拜,听不得别人的意见。

  C.人性本善是指人的知性,追根究底的怀疑精神正是知性的一种表现,要想成就一个人或一番事业,少不了这份知性。

  D. 读书要有点怀疑精神,做到不盲从,不轻信,但读书要做到不盲从,不轻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E.读书中怀疑的精神固然重要,但质疑的精神更重要,读书要有怀疑精神,但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

  13.关于“读书须教有疑”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应该有点怀疑的精神,对书中所言不要轻信,要多问个为什么。

  B.人要在读书中,做到不被别人蒙蔽,不被自己蒙蔽,单靠怀疑的精神还是不够的。

  C.作者以梁启超对他本人所著《戊戌政变记》一书现身说法的事为例,告诉我们读此书的时候,要有怀疑的精神。

  D.读书只要做到“有疑”,也就掌握了读书的辩证法。

  14.文章第一自然段引用了孟子的话并写了戴震的事,有何作用?请简要作答。 (4分)

  15.著名学者吴组缃的儿子吴葆刚告诉他父亲,杂志上讲竹笋虽然好吃,但主要是纤维,并没什么营养。吴组缃立刻反驳道,熊猫只吃竹子,可是长得胖乎乎的,怎么能说这东西没营养呢。这个事例体现了文中的什么观点,请结合文意分析。 (4分)

  《读书须教有疑》阅读答案

  12.(5分)D、E (A“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就不会被蒙蔽。”这陈述有错,原文的信息是:“即使你有怀疑的精神,即使你不想盲从和轻信,但如果你过不了“淹博”、“识断”、“精审”这三关,还是免不了被蒙蔽。”可见人要做到不被蒙蔽,有多个因素,不仅仅只是“怀疑的精神”;B“现在的粉丝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陈述有误,原文信息是:“现在有些粉丝似的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选项信息漏掉了修饰词语“有些”,这样选项信息和原文信息就不能等同;C选项信息“人性本善是指人的知性”有误,原文的信息是“人性本善,这个善,并不单指善良,还有人的知性。”选项信息对“人性本善”这个概念的陈述范围缩小了。)

  13.(3分)D(原文的信息是“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正是读书的辩证法。”也就是说读书的辩证法除了“有疑”,更要做到“无疑”,读书不能够为了怀疑而怀疑。)

  14.(4分)作用是:①做论据,证明“读书是要有一点怀疑精神的”这个论点。(2分)

  ②孟子、戴震这两个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一个例子春秋战国的,一个例子清代的,都是历史名人,用这两个例子证明论点,更有可信度,更有说服力。(2分)

  15. (4分)答案要点:体现了“读书是要有一点怀疑精神的”这个观点,(1分),这观点要求我们不要迷信书本,对于书中所言,不仅不要轻信,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一番仔细的甄别和思考,(1分)吴组缃先生对于杂志的说法并没相信,这是一种怀疑精神的体现,(1分)他不仅不相信,还能马上用大熊猫的例子去印证自己的说法,这说明他不仅有怀疑的精神,更有质疑的能力,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体现了“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的这种读书的辩证法。(1分)


  看了“读书须教有疑阅读答案”

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