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

中国风格从哪里来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风格从哪里来》阅读材料

  正因为艺术风格根植于深层的美学精神,所以,消化西方戏剧的美学和吸收中国戏曲的精神是并行不悖的探索。寻找传统戏曲美学精神进入当代戏剧的路径,自然也是探索话剧中国风格的路径。显而易见,这种探索不仅仅是在剧本创作上,更多的是探索用什么样的舞台呈现方式,用什么样的表演方式,表现当代中国人的形象和故事。

  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还大量存在着对于戏曲表达方式以及传统美学的概念化图解。面对厚重的历史传统,创作时一句“以现代人的观点重新阐释”显得太过轻飘,在舞台实践戏曲的一些表演方式简单直接移植,也显得过于草率。实际上,当代话剧要在舞台上实现戏曲的美学精神,需要的是细腻的转化而不是概念的挪用和形式的拼贴。

  “细腻”包含细致和精确两层意思,需要长久的实践,需要一点一点地拓宽思路。在近些年的话剧舞台上,我们还是看到了很多严肃有益的实践。比如导演林兆华在《老舍五则》中,让演员们以一种静止的姿态存在于“空”的舞台上,这种静止不是纯粹的静止,而是如同中国水墨画,静中蕴藏着动,以动来凸显静。比如导演田沁鑫在其近作话剧《青蛇》中,与两位有着戏曲功底的年轻女演员共同创造了一种舞台表演的新方式,不露痕迹地将戏曲身段运用到表演上来。观众不一定会感觉到戏曲身段,但一定会感受到一种熨帖的美。

  从这些细腻但却深刻的话剧实践中,我们或许可以逐渐发现,中国戏曲美学不仅承受住了西方20世纪戏剧观念一次次的冲击,而且在话剧舞台上正强硬地生长着现代意义。我们今天大致可以做这样的总结:首先,在舞台呈现上,话剧的舞台调度借鉴戏曲,不仅实现叙事的功能,本身也有一种美学呈现,这种呈现从焦菊隐的《茶馆》那恢弘大度的开篇一路走来,在今天与中国的水墨精神越来越融会贯通;其次,传统戏曲演员的精湛技艺也逐渐融入话剧的表演中,现代戏剧的表演实践已然超越“要不要斯坦尼”的争议,而是逐渐深入到表演的内在,找到以表演之美创造角色的道路。

  中国传统之美,蕴藉于传统思想、伦理以及生活方式之中,偏重于空灵写意的感悟;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剧场内,观众对于戏剧结构的完整性又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当然,这二者并不冲突。只是,它要求我们对二者的渊源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体悟。如果说布莱希特因为误读了中国戏曲,在20世纪中叶达到德国叙事剧的巅峰,那么中国的话剧也会在整严结构的约束下,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融入进来,创造真正属于当代中国的风格。

  (选自2013年11月19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中国风格从哪里来》阅读题目

  1.下列对于话剧的“中国风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里的“中国风格”指的是根植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符合我们中国观众审美习惯与伦理诉求,符合中国观众潜意识中传统的审美趣味的中国话剧艺术风格。

  B.在当前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伴随着中国话剧人对于西方戏剧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中国话剧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融入进来,创造真正属于当代中国的风格显得尤为重要。

  C. “中国风格”要求中国的话剧能够积极地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诸如叙事功能、水墨精神等营养,更要主动地抵御西方20世纪戏剧观念一次次的冲击,不受西方戏剧的美学的影响。

  D.现在还大量存在着对于戏曲表达方式以及传统美学的概念化图解,以及在话剧舞台上正强硬地生长着的现代意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中国话剧的“中国风格”的形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风格根植于深层的美学精神,所以消化西方戏剧的美学和吸收中国戏曲的精神并不矛盾。寻找传统戏曲美学精神进入当代戏剧的路径和探索话剧中国风格的路径也是一致的。

  B.话剧中国风格的路径探索,不是在剧本创作上,而是探索用什么样的舞台呈现方式,用什么样的表演方式,来表现当代人的形象和故事.。

  C.在话剧创作时强调“以现代人的观点重新阐释”厚重的历史传统,这显得太过轻飘,在舞台实践中也只是将戏曲的一些表演方式简单直接移植,这影响了中国风格的形成。

  D.话剧的“中国风格”需要的是对戏曲的细腻的转化而不是概念的挪用和形式的拼贴,需要长久的细致精确的实践,需要慢慢地拓宽思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话剧“中国风格”的形成受到了西方20世纪戏剧观念的冲击,也受到了一些对传统美学的概念化图解的影响,但是也有一些人对“中国风格”的形成做了有益的尝试和实践。

  B.民族化方向对于话剧的“中国风格”的形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只要能够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融入进来,并能够大胆地创新和实践,就能创造真正属于当代中国的风格。

  C.话剧的“中国风格”不是让观众在观看时明确地意识到某种艺术形式来源于戏曲,而是能够在内心感悟到一种熨帖的美,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对传统的挪用和拼贴。

  D.虽然偏重于空灵写意的感悟的中国传统之美,与今天观众对于戏剧结构的完整性近乎苛刻的要求并不冲突,但把它们结合起来需要我们对二者的渊源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体悟才行。

  《中国风格从哪里来》阅读答案

  1. C “主动地抵御”不准确,因为原文说“消化西方戏剧的美学和吸收中国戏曲的精神是并行不悖的探索”,也就是说“中国风格”不是完全排外的。

  2. B 应该是“当代中国人”,而“当代人”是对概念的扩大。“不是” “而是”应为“不仅仅是”“更多的是”。

  3. B 原文是“中国的话剧也会在整严的结构的约束下,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融入进来,创造真正属于当代中国的风格”,而B项没有“在整严结构的约束下”这个前提,不严谨。


  看了“中国风格从哪里来阅读答案”

6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