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

艺文之末品民间书信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艺文之末品民间书信》阅读材料

  包括情书、家书等一切民间私人书信具备自身特有的“安全言说”的文体形式,所诉说的情感往往不能外言,是私密的。这也是民间书信作为情感载体之所以动人和诱人之处,它只是在特定的、熟悉的和知己的对象间的一种对话,先验地预设了一种熟悉的、可靠的、安全的因而也是“不予告人”的语境。就此而言,现代电信、E-mail和网络对话只延续了书信的实用功能,作为“私语真情”的文体属性已经稀释或隐退。书信的言说实际上是在说“不可(与他人)言说之说”。而“说不可说之说”恰恰就是文学的言说,是文学言说的艺术特性。当然,书信的言说同文学的言说尽管都是“说不可说之说”,但是并非意味着可以将二者等而同之:前者是现实的、即时的,后者是虚构的、假想的。书信也就具备了不同于文学的文学魅力:它以现实的私密性诱发了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其现实的而不是虚构的真实赢得了类似于文学的动情力。

  当然,书信的“艺术性”还有其他诸多方面的成因,诸如语言修辞、行文格式、笔墨书法,以及信笺、信封和邮票的艺术设计等,甚至包括整个邮政事务在内的传递活动,都包含丰富的审美因素和艺术趣味,这些因素和趣味显然游离于书信的实用价值之外,是书信的艺术性之所在。但是毫无疑问,在书信的所有艺术性因素中,“私语真情”是其最具文学诱惑力的内在成因。

  (节选自《民间书信及其对话艺术》,有删改)

  《艺文之末品民间书信》阅读题目

  1.下列关于《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将阐发《史记》写作动因和宗旨作为它们的共同主题。

  B.《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文体性质上的不同,可视为民间书信和公牍文的不同。

  C.《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均自述家世及阅历,以交代编修《史记》的缘由和动因。

  D.《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叙事策略和言说方式的差别在于“李陵之祸”的表述。

  2.下列对“私语真情”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私语真情”是民间书信区别于一切公牍文体的最为显著的特点,也是文学史接纳民间书信的重要原因。

  B.“私语真情”是书信文体“文学性”的主要标志之一,原因在于书信具有个人化和情感性这一文学属性。

  C.“私语真情”本身直接显露或自由宣泄个体情感,不像宏大叙事作品需要借助普遍情感的“个人化转换”。

  D.“私语真情”往往不能外言,有私密性,这种特点使得民间书信作为情感载体有了动人和诱人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书信在秦汉之后脱离公牍文性质而成为私人之间的往来,进入文学世界,就现存文献来看,应当发端于汉史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B.一切民间书信的言说是在特定的、熟悉的对象间的一种对话,它先验地预设了一种熟悉的、可靠的、安全的因而也是“不予告人”的语境。

  C.“说不可说之说”是书信的言说特点,也是文学言说的艺术特性,但两者并非可以将等而同之,前者是现实的、即时的,后者是虚构的、假想的。

  D.语言修辞、行文格式、笔墨书法以及信笺设计等都包含着游离于书信的实用价值之外的丰富的审美因素和艺术趣味,也是书信的艺术性因素。

  《艺文之末品民间书信》阅读答案

  1.D【解析】表述绝对,“李陵之祸”的表述只是最为明显。

  2.C【解析】偷换概念,此项表述的是“书信”的特点。

  3.A【解析】“发端于汉史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于文无据。


  看了“艺文之末品民间书信阅读答案”

6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