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

秦改法为律原因考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秦改法为律原因考》阅读材料

  《商君书》中“律”字五见,仅从《商君书》之“律”来看,其一为兵律,其余均为与土地相关之法律。这说明“律”已非单指乐律,而是兼指兵律、法律,与其它同时代著述之“律”指乐律者不同。

  《睡虎地秦墓竹简》律文涉及机构及官吏,绝大部分称“县”、“今”、“丞”,未见“丞相”之名。据《史记·商君列传》与《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卑)始“为县,置今、丞”。这反映了出土秦律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商鞅秦律的内容。《史记·秦本纪》载惠文王之子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初置丞相”。据1980年在四川青川县出土的战国秦墓木牍载,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王命丞相“修《为田律》”。《为田律》行之既久,故而修订。那么,秦律出现的年份是否与商鞅主持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9-338年)大体一致呢?

  《睡虎地秦墓竹简》的“法律答问”里引一条律文时用了“公祠’’一词,而解释的部分则用了“王室祠”。吴建瑶指出:“研究秦简的学者认为,律本是在秦称王前制定的.故称公祠,解释则作于称王之后,故改称王室祠,所引用的律文很可能是商鞅时期制定的原文。我们知道,秦孝公之子惠文王于公元前324年称王,这条律文的制定时间不应晚于此年。”惠文王称王的年代与商鞅被车裂的公元前338年只相隔14年。由此是否可以推断,秦“改法为律”活动即施行于商鞅变法期间?

  (节选自武树臣《秦“改法为律”原因考》,选入时略有删改)

  《秦改法为律原因考》阅读题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改法为律”之说,因缺乏更权威的历史文献记载而引起少数学者的质疑,《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土,改变了这个局面。

  B.老辈学者与当代多数学者信奉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是因为《唐律疏议>为官修,具有官方的严肃性与专业的权威性。

  C.《睡虎地秦墓竹简>为秦国“改法为律”的真实存在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但没有发现商鞅“改法为律”的明确说法。

  D.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最早见于唐廷诏令集体编纂的《唐律疏议》,此前的历史文献均没有出现这样的历史论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律”作为法律、法令含义的出现,至晚不迟于商代。甲骨文中的“师惟律用”与《易经·师卦>中的“师出以律”是有力的证据。

  B.设县置令丞应在秦孝公十二年,而《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律文出现“县”、“令”、“丞’’,这反映了出土秦律保留了商鞅秦律绝大部分内容。

  C.《商君书》“律”字出现了五次,其一是指兵律,其余则均为与土地相关之法律,这与同时代著述中的“律”字含义有着明显的区别。

  D.“法律答问”引的一‘条律文用了“公祠”二字,而解释部分则用了“王室祠”,这说明律文是在秦称王前制定,解释则作于称王之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法为律”的记载出现在与商鞅变法相隔日久的唐代,而且更权威的历史文献对此事件均无直接记载,是商鞅“改法为律”受到人们质疑的原因。

  B.研究秦简的学者早就注意到“法律答问”引的律文里的“公祠”与解释部分用的“王室祠”的不同,而且推测所引律文可能是商鞅时期制定的原文。

  C.孤立地看《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律文与《史记》中的相关内容记载,没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导致反对者没有发现商鞅“改法为律”的历史痕迹。

  D.“律”最早指音律,后因战时用战鼓之音来发号施令,且配以军功赏罚,“律”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军中的法律。至秦时又把军中的“法”改称为“律”。

  《秦改法为律原因考》阅读答案

  1.A(“改变了这个局面”错,《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后仍有反对者)

  2.B(“保留了商鞅秦律绝大部分内容”错,原文为“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商鞅秦律的内容”)

  3.D(“至秦时又把军中的‘法’改称为‘律’”错。原文是“秦国‘改法为律’是纪、军令之律以法律形式拓展到各个领域”)


  看了“秦改法为律原因考阅读答案”

67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