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

元宵节的文化内涵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 子文2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元宵节的文化内涵》阅读材料

  其实,元宵节不是一个孤立的节日,它是春节的一部分。要理解元宵节的意义,不能不把它放在春节之中来考察。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

  元宵节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狂欢节”,连平时被限制在家的古代妇女也可以自由出门游玩了。当然,个别礼法之士反对这个习俗,比如宋代的司马光。元宵夜,他夫人打扮了准备出门赏灯。司马光问:“家中点灯,何必出看?”夫人回答:“兼欲看游人。”司马光说:“某(我)是鬼耶?!”这就太不讲理了,总不能只让夫人终年只看他一个人一张脸吧?好在社会不买这些礼法之士的账,大多数妇女照样游乐。元宵节允许民众自由娱乐,这是古代社会针对过分严格的礼法制度而设计的一个发泄渠道。一些年轻人乘机会见意中人。正如辛弃疾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

  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神,因为他是最高神,掌管人类命运。祭祀他,可以获得丰收和平安。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蚕事丰收。

  元宵节也是一个求子的节日。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一直到民国时代,各地多有送灯给那些无子家庭的习俗,祝愿他们添子孙。清代有摸城门门钉的活动。钉,也谐音“丁”。人们希望通过摸门钉而祈求生育儿子。有些地区的人们还赋予汤圆以象征意义。

  当然,在人口压力巨大的今天,元宵求子活动已经很少看到。现代人又赋予汤圆以新的解释,那就是甜甜蜜蜜,团团圆圆,象征一家团圆,幸福美满。它很符合人们的内心希望。元宵节因此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人民日报海外版》陈连山)

  《元宵节的文化内涵》阅读题题目

  1.下面对“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春节不一样,每年的元宵节更多的是强调“普天同庆”,全社会的“狂欢”。

  B.元宵节的活动主要是出门娱乐,如赏花灯、猜灯谜、观舞龙舞狮,看敲锣鼓等。

  C.伴随元宵节而产生的是民间进行的信仰活动以及因渴望子嗣而产生的各种习俗。

  D.元宵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吃元宵的习俗从节日诞生到今天一直延续着。

  2.对文中画线的“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期间从除夕关门守岁到元宵出门娱乐,是人们由家庭关系走向社会关系的过程。

  B.元宵节期间人们走街串巷,走亲访友,通过这种形式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和社会的和谐。

  C.通过各种娱乐活动,元宵节把社会中的人们聚集了起来,营造出欢乐与祥和的气氛。

  D.元宵节为社会中不同种族和不同阶层的男女老幼提供了放松心情的良好契机。

  3.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元宵节除了娱乐之外,更重要的是承担着长辈们对子女能够传宗接待、香火延续下去的朴素愿望。

  B.古代由于礼法制度严格,所以只有到了元宵节这一天人们压抑已久的感情才得以彻底释放,尽情宣泄。

  C.现在的元宵节吃汤圆,寓意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是现代的人们重视亲情的体现和家庭观念的回归。

  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元宵节的活动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说明现代人在不自觉地摒弃旧传统。

  《元宵节的文化内涵》阅读题答案

  1.D

  2.B

  3.B


  看了“元宵节的文化内涵阅读练习及答案”

5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