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

圣贤政治五种境界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 子文2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圣贤政治五种境界》阅读材料

  在尧帝以前,伏羲氏、黄帝,甚至更早的帝王,都是以道治天下,后来失了道,人们就只能通过德来治理天下。以德治理天下就是,教导人们自己修德,从而教化大家都来修德。尧帝、舜帝、禹帝他们都是在以德治理天下。这个时候人人为公,这就是孔老夫子讲的大同社会。后来从夏朝夏启开始,大同社会里的禅让制没能够继续,开始出现了“家天下”,这个时候叫“失德而后仁”。夏、商、周的开国君主都是圣人,大多数君王都很贤能,办理政事是以仁为核心。仁是讲仁爱,大家都非常仁爱,社会也很好。夏、商、周每一个朝代都是好几百年。但这个时候人开始有了私心,这是我们讲的“小康之治”。后来周幽王昏庸,西周变为东周,东周又分春秋战国。东周时期仁没有了,但大家还讲义。春秋战国是以义来维系的社会,出现了很多义士,人人都很讲道义。虽然是诸侯争霸,但是名义上还是属于周朝,义还存在着。后来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迅速强大起来,采用的是法治,用严苛的法令来治理国家。虽然是很快强大起来,并且统一了六国,但用法治理国家,收效虽快,灭亡速度也很快。秦朝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以法治国的唯一一个例子,纯粹用严苛的法律来治理国家,结果国家很快就灭亡了。

  汉朝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以后,他吸取秦朝亡国的教训,采用儒家思想,把伦理道德的教化恢复起来。但是人心已经大大不如以前了,义没有了,所以就制定礼。从汉朝一直到清朝,维系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就是一个“礼”字。礼就是秩序,这是维系社会的最低标准。以上是中国古圣先王治理国家的五个不同的境界。最高的境界是以道治国,最低的是以礼治国。如果礼没有了,礼崩乐坏,社会风气就马上转向衰败,人人自私自利,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我们学习《群书治要》,首先要对这五种治国境界有大致的了解,知道古圣先王是如何来治理国家的。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把道德仁义礼开始恢复起来。

  我们虽然是庶民,但我们可以通过道德仁义礼来修身。身修好了自然家齐,家齐然后国治。

  《圣贤政治五种境界》阅读题题目

  6. 下面对于“圣贤政治”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圣贤政治”的五个境界分别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层次也有高低之分。

  B.老子和庄子都谈到了治理天下的五个境界,而他们最推崇的则是以道治国。

  C.从最初的帝王一直到清朝,“圣贤政治”并不是延续不断的,其间也有反例。

  D.由汉至清,都靠“礼”维系社会发展,但以礼治国是圣贤治国的最低境界。

  7.下面有关历史上道、德、仁、义、礼五种治国境界衍变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尧帝前的圣人无为而治,道行天下;后来失了道,人们就只能以德治天下。

  B.夏、商和西周时代,“失德而后仁”,大家仁爱而无私心,社会秩序良好。

  C.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是以义治国,人们讲求道义,出现了许多义士。

  D.汉高祖刘邦先用儒家思想治国,后又转用礼制,以礼治国一直延续到清朝。

  8.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重视道德教化,人人为公,被孔子称为大同社会。

  B.夏、商、周三代是“小康之治”,各自延续数百年,君王都很贤能,百姓崇尚仁爱。

  C.不注重道德教化,单纯以严苛的法令制度治国,是秦国迅速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

  D.学习《群书治要》,是为了了解古代圣贤治国的策略,弘扬传统文化,提高道德修养。

  《圣贤政治五种境界》阅读题答案

  6.B(文中只说《老子》中谈到了“圣贤政治”的五种境界)

  7.A(B“人无私心”不当,文中说“这个时候人开始有了私心”。C“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不当,因为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也属战国,要将“秦国”和“秦朝”分开。D“礼”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不是对立的,更不应分先后)

  8.B(“君王都很贤能”说法绝对,原文为“大多数君王都很贤能”)


  看了“圣贤政治五种境界阅读练习及答案”

5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