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蒋勋《迟行》阅读答案

时间: 炎婷2 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蒋勋《迟行》

  ⑶我很喜欢东方园林建筑里的亭子,空间不大,四面无墙,只是暂时供人停留。在山水画里,亭子常常只是一个小点,或在水边,有扶栏可以倚靠,看水流低回,浮沫此起彼落;或在山路迂回的平台,眼前豁然开朗,可以远观山色,眺望大河浩荡。

  ⑷“亭子”就是“停”的暗示吗?行走盘桓在长长的路途上,我希望前进的速度更快吗?还是我要学习懂得如何停留,懂得在路旁的亭子稍做休息,四处浏览,而不只是匆匆赶路。

  ⑸如果人生是一条路,从生到死,我希望这条路是高速公路,一通到底,快快走完吗?或者,我更希望在这条路上,可以多一点迟延,多一点迂回,多一点过程,多一点停留。

  ⑹人类最早只是步行,步行的空间范围很有限。把台北市旧的北门、南门、西门、东门,四个城门连接起来,也就是原来城市步行走出来的尺度。不只是台北,所有以步行速度规划的城市空间,范围都不太大。欧洲许多老城市,像意大利的SienA.翡冷翠,西班牙的Toledo,都还可以完全用步行游览。老城市的巷弄,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本来就是居民长久用脚走出来的路。(历史文化感)

  ⑺行可以达到的空间范围不大,步行的速度缓慢,人类慢慢地走着,在步行的速度里思考,随时停下来,观察季节的变化,看天上星辰移转,等待太阳落山,整理自己的思绪,反省自己生命的状态,探索宇宙的现象,思维信仰的价值。他们一步一步走着,好像步行的节奏成就了思维的节奏,因为可以慢慢步行,有了崇高的宗教,有了深沉的哲学,有了悠扬跌宕诗歌的咏唱。

  ⑻或许,我们已经遗忘,人类最初的文明,是在漫长步行的路上,一步一步,缓慢行走出来的结果。

  ⑼我的脑海里,常常有一些步行队伍的画面。在古老的印度,修行的僧侣,手上捧着钵,一步一步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走到河边,洗脚沐浴。洗完脚,在树下铺了座位,静静聆听佛陀说法。

  ⑽我步行去了恒河边的鹿野苑,也步行去了已成废墟的那兰陀,在玄奘读书的经院,体会步行者思想的节奏。我在雅典卫城铺了大理石版的山路上徘徊迟行,想象古希腊的哲人如何一边走,一边议论哲学。他们的步行也好像一种逻辑,每一步都条理分明。荷马的吟咏唱叹,流传在城市的街道上,他失明的双眼,看不见路,手里的棍子,一点一点,也都是步伐的节拍。

  ⑾我步行走去灞桥,黄埃漫漫,仿佛还听得到桥下的流水,桥边杨柳依依,送别的人与告别的人缓缓走来,送别和告别,时间都很长,可以折一段柳枝做纪念,可以劝君更尽一杯`酒,可以吟诗唱和。仿佛因为步行,也就多了许多心事。“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李白说的是男子离去后地上的脚印,女子在门前凝视,脚印一步一步,一天一天,长满了绿苔。那些迟行的脚印,走得那么慢,走在岁月里,走出了眷恋,走出了不舍,走出了思念,走出了感谢与珍重,走出了文明的厚重绵长。

  《迟行》习题

  7.文章第⑴段说“春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祝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2分)

  8.作者喜欢“亭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9.对第⑹、⑺段的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世界上古老的城市都是由人类的脚步走出来的。

  B.欧洲适合步行的老城市易产生哲学家和音乐家。

  C.步行利于人类观察自然,认识自我和深化思想。

  D.步行利于人类反思历史,认识现实和把握未来。

  10.除句式外,第⑼、⑽、⑾段划线句有什么特征?请加以赏析。(3分)

  11.文章第⑾段划曲线句运用了排比手法,其作用是:_____ (3分)

  12.文章行文思路颇具匠心,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迟行》参考答案:

  7.因为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烛台,满满一树花朵,像明亮灿烂的烛光火焰。(2分)

  (要点:对象:整株木棉或木棉花,得1分;艳红鲜黄、明亮灿烂、色彩明亮、繁盛,得1分。“繁盛”不出亦可。)

  8.供人停留,观赏美好风景;“亭”与“停”谐音,意为人生要懂得放慢脚步,关注过程。(前1分,后2分)(3分)

  9.C

  10.观点:虚写、虚实相生、想象、联想皆可 ,得1分;概括内容(如:印度僧侣的修行,古希腊哲人的不行,灞桥离别或折柳送别等,写出人物或事件皆可,内容答两点以上),得1分;效果:穿越时空,古今贯通;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任出一点),得1分。(3分)

  11.逐层深入,富有节奏感,强化迟行的意义;一组排比,对全文有总结作用。(3分)

  (增强节奏感、加强语势、韵律、强化等,得1分;逐层深入或总结全文、升华主旨,得1分;强化迟行的意义,得1分)

  12.整篇文章以“迟行”(步行或行走)贯穿,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把抽象的哲理用形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易于人们接受;文章从日常生活中的“迟行”引发话题,讲到“亭子”的意义,再谈到人类文明是经过漫长的步行发展而来,揭示了“迟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价值,由浅入深,逐层深入。(4分)

  (由木棉花或日常生活引出,得1分;亭子,得1分;人类文明步行的意义,得1分;逐层深入或由浅入深或由实到虚地揭示了“迟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价值和意义(主旨),得1分)

4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