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阅读答案 >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时间: 炎婷2 阅读答案

  初三语文阅读1:儿童不宜过顺境

  我们每个做父母的,要想使自己的孩子以后成为社会上的栋梁,就应该牢记“育儿不费难,常带三分饥与寒”这句民谚,就应该有意为孩子制造点“逆境”,让他们吃点苦,在艰苦的生活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父母这样做,才是真正爱孩子。

  初三语文阅读习题

  14、本文提出的论点是什么?(2分)

  15、第一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16、民谚“育儿不费难,常带三分饥与寒”是什么意思?(2分)

  17、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描述的“爱”与“溺爱”。(3分)

  18、如何理解“凡是日后有出息的孩子,大多从小吃过苦”的含义?(3分)

  初三语文阅读参考答案:

  14、儿童不宜过顺境;

  15、采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16、比喻之意,主要说该让孩子吃点苦

  17、“爱”是有意让孩子在艰苦的环境里磨练提高;“溺爱”是缺少必要的教育,一味娇惯宠爱

  18、自古雄才多磨难,能从逆境中走出来的是强者;但没吃过苦的,只要能严格自率,也会有出息的

  初三语文阅读2:不要抛弃学问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就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工夫;四圈麻将也得废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初三语文阅读习题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全文思路明晰,层次分明,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现全文思路(2分)

  ① 提出赠言 ② ③表达希望与祝愿

  【小题3】第③段在论证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3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中“眼睁睁”三字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分)

  【小题5】请简要解释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句话的含义。(3分)

  初三语文阅读答案:

  【小题1】不要抛弃学问

  【小题2】②谈研究学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小题3】第③段列举学生们认为毕业后没时间、没条件做学问的借口。为下文逐一批评并最终得出做学问是有可能的结论树靶子。

  【小题4】“眼睁睁”三字写出母校将时刻关注学生们未来的成就。传达出作者对毕业生们的殷切期盼,表达了长辈对后代学子的关心和爱护。

  【小题5】每个人最大的责任是不断磨练自己,并最终把自己磨练成一个有才能的人。

  初三语文阅读3:为人生准备“压舱石”

  ①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

  ②的确,读书有了热情,持之以恒才能顺理成章。但是,单单有兴趣,读书未必一定有收获,关键得读好书。按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说法,读书是要为自己准备“压舱石”——诚如空船航行时,为防翻船须备“压舱石”一样。读书该选择怎样的“压舱石”呢?或许各有各的说法,但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艺术等人文学的经典必是“压舱石”的精髓。因为古往今来的文化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艺术的原创性,大都蕴含在经典作品之中。如果说,读书使人渐由遮蔽走向澄明的话,那么阅读经典便可有效缩短这中间的距离。比如阅读历史,不仅让读书人获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历史学看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之转变成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唯有常读经典,多读经典,才能驱使人们培养理想情怀,树立凌云之志。这便是经典的“压舱石”效应。

  ③阅读经典,还需与经典的阅读方法相匹配。约翰·罗斯金在《芝麻与百合》里有这样一段话:“当你去读一本好书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我能像一位澳大利亚的矿工那样适于自己的工作么?我的十字镐和铲子都就绪了么?我自己准备妥帖了么?我的袖子是否已经卷到双肘,我的呼吸是否匀称,我的心情是否正常?’……这样多问问极有好处,因为既然你所要寻求的金属就是作者的心灵与深意,那么他的语言便是你要获得金属前必须敲碎和冶炼的岩石。你的十字镐是你自己的专心、机智与学问;你的熔矿炉是你自己的善于思考的灵魂。”是啊,有好的书籍相伴,有好的态度相生,有好的思考相随,又何愁不能在开掘的矿渣中拣到“纯净的宝石”呢?

  ④读书绝无止境。以智慧闻名于世的苏格拉底,在70岁时还自认什么都不知道。这固然是他的谦逊,却更是他的智慧。不论是谁,若想懂得自己生活的世界,哪怕一点点,就请您保持永不枯竭的读书兴趣,保护好属于自己的“压舱石”。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

  ⑤让心灵俯就经典,让经典滋养灵魂,积累底蕴,振奋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就能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05月06日有删改)

  初三语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20.“压舱石”指的是经典(作品) (2分)

  21.请概述本文的三个分论点。(3分)

  答:①读书要读经典。②读经典要专心致志,善于思考。③要让经典不断充实大脑。(3分,每个要点1分。如答“要读好书”“要有相匹配的方法”“读书绝无止境”等,每点得0.5分)

  22.第③段除引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还运用了比喻论证法,形象地论证了阅读经典所需的阅读方法,说理生动,说服力强。

  23.下列哪个材料可以用作第④段的理论论据?为什么?(2分)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②书卷多情似敌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答:第②个。因为于谦诗句的意思是书卷像多情老友,无论何种情况都与之亲近。(2分,选对1分,分析1分。如选择错误该题不得分)

44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