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计划 >

高考语文备考计划3篇

时间: 如英2 学习计划

  语文学习靠的是日积月累,夯实基础知识是语文考试得高分的前提条件,另外,一个好的语文备考计划对语文的复习也是相当重要的。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高考语文备考计划,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高考语文备考计划一

  这一阶段,语文科目复习学生应回归课本,整理笔记,盘点试卷,反复熟悉基础知识和基本答题规范,如课本文言词汇的分类整理、诗歌艺术技巧中难点的理解判断、成语语病的归类总结、大作文应试模板的仿写等,一遍一遍地熟悉,一个一个地考核落实,重视基础,回归根本。

  学生应分题型反复接触高考试题,分析高考试题分布的特点、命题的热点、评分的标准;适应高考的题量和难度,答题的要求;规范高考习惯,习惯高考时间安排,严格规范完善自己的答题习惯。

  高考语文备考计划二

  一、 复习计划

  分三个阶段

  1、五、六册语文课本的学习

  五、六册语文课本文本的选择具有思辨性强、内涵丰厚、文化品位高的特点,重点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辨、鉴赏评价的能力。

  2、第一轮复习,分两个阶段:

  (1)文本复习及会考准备。重点是现代文字词、文学常识、精彩语段的复习和文言文字词基础的复习;

  (2)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的划块复习。

  3、第二轮复习,综合训练,抓得分点。

  二、 关于第一轮复习:

  1、 认真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明确复习备考的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的性质、基本理念以及学生的发展目标都作了较为明确地论述,其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同时是高考出题的基本依据,也是我们复习备考不可偏离的方向。高考试卷的客观题由原来的20道减为15道,又由15道压缩为14道,诗歌鉴赏题改用主观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分值增加为8分。这些变动都明确体现着高考注重学生语文素质、语文能力考查的改革方向。

  如果说“新课标”是通向高考彼岸的灯塔,那么,《考试大纲》就是航线,他为我们界定了高考的知识范围、考查方式(题型)、分值,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尤其要重视近五年高考考纲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趋势、变化的背景,以便从容应对。

  2、 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尤其是近三年来的高考题

  高考改革是稳中求变,在保持基本题型稳定的前提下,每年都有变革创新之处。尽管浙江省自2004年单独命题,但其试题类型试卷结构及命题方向都与全国卷是一致的。高考试题每年都在变,怎么变,变革的方向是广大高三教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要想较为准确地把握这一点,最好的办法是到高考题里去找答案,通过对近3到5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是能够总结出规律的。比如文言文翻译,从 2002年单独设题,2004年又将赋分增加到8分,其目的就是考查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诗歌鉴赏从考查方式由客观改为主观题也是基于这样一目的。2005年,标点符号的考查形式也有可能采取给出一段文字加标点或放在短文综合改错中考查。因此,认真研究高考试题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第一年带高三的老师。通过研究高考试题可以从认识上缩短与高考的距离,找到应对高考的感觉,进而做到“三有:心中有高考,心中有题型,心中有方法。”

  3、 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语言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是重视,学生往往很重视语音、词语、病句、标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这些考卷中直接考查的题型,而对并非直接考查的基础知识的基础知识则重视不够。有些学生到了高三,对词类的区分、句子成分、单句结构以及修辞格的特点及用法还是模糊一团,这些知识搞不懂,直接影响了学生解答一些基础性题目的准确率

  其次是要讲究方法。复习基础知识一方面要在基本概念和原理上花时间,另一方面注意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明确类型类型、懂得规律、掌握解法。

  高考语文备考计划三

  一、《考试说明》解读

  2月8日,由辽宁省教育厅制定的2010年普通高考(辽宁卷)语文、数学、英语的《考试说明》下发。与2009年辽宁《考试说明》相比,今年的《考试说明》变化不大,只在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中出现一处微调:2009年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今年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从继承发展的角度来看,稳定平实将成为2010年辽宁语文高考试卷的主旋律。

  二、2009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特征把握

  纵观2009年9套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我们可以探寻出新课标卷改革的四大走势:

  1.语言知识及运用板块题量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

  2.现代文阅读板块以2篇7题为宜。9套新课标卷中有8套卷只要求考生阅读2篇现代文,只有天津卷要求考生阅读3篇现代文。

  3.古代诗文阅读板块基本定型。

  (1)文言文阅读主流模式是“文言实词 信息筛选 文意理解 翻译”。

  (2)古代诗歌鉴赏主流模式是“一诗两问”。

  (3)名句名篇默写题“选答”与“必答”题型参半。

  4.作文板块三足鼎立。

  (1)命制“新材料作文”的有4套卷:宁夏/海南卷、浙江卷、安徽卷、辽宁卷。(2)命制“命题作文”(含“半命题作文”)的有3套卷:江苏卷、山东卷、福建卷。(3)命制“话题作文”的有2套卷:广东卷、天津卷。

  三、命题走向蠡测

  以能力立意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主旋律。依纲据本,融入新课标理念;关注生活,彰显时代风貌;融合借鉴,凸现地方特色是备战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的重要方向。

  1.以纲为纲,关注变化

  这里说的第一个“纲”是指考纲(《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大纲(《课程标准》)。考生在复习中应紧扣“考纲”和“大纲”。因为“考纲”是命题的依据,为考生指明了复习的方向,考纲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在高考题中体现出来,也反映出一定的命题趋势。

  2.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叙事类文章)和文言散文仍是选材的主流,文言文阅读19分,三道选择题各3分,实词(或虚实词结合)、信息筛选题、内容理解分析题;翻译题共10分,涉及关键实词、词类活用、常见文言句式等方面。实词、虚词的考查可能采用“合二为一”的方法,即在一道“四选一”的客观题中,将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放在一起来设题考查。翻译要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强调古今汉语的一一对应。省略的成分及句子语气等隐性给分点要充分关注并予以体现。

  3.现代文阅读

  (1)必考——论述类文章阅读。今年高考的试卷选材仍将以文艺随笔和学术论文为主,如2009年的全国课标卷、山东卷、辽宁卷、浙江卷和安徽卷,选材注重文化因素,关注社会现实,体现人文情怀;同时,还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和导向。

  (2)选考——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从平稳过渡考虑,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仍将以小说为首选,而且以名家的整篇小说为宜。因为从长篇中节选的文字,往往“窥一斑而难知豹”。选文的难度还会受更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外国小说,对考生而言,有文化背景差异,会加大阅读的难度。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材仍将以传记为主,突出一个“人”字。需要注意的是,2010年这类文本阅读的设题难度将会加大,使之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真正做到“难度等值”。针对这部分出现的赋分为8分探究题,考生不必有畏难情绪,不可因没有思路而放弃。答题时必须体现出自己的思考与探究过程,要有观点 论证的基本构成,切忌天马行空,不知所云。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试说明》附录中的推荐背诵篇目共有64篇,古诗文默写的考查不会超出这个范围。要求书写工整、字迹清晰。

  一是命题形式的变化。从命题形式上来看,各地考题呈现一定的延续性。2010年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的空间会相对稳定。

  二是限制性呈加大趋势。为扭转作文考试多年来赋分极重而效度、信度和区分度并不与其相称甚至有一定反差的现象,近两年不少卷别加强了限制的力度,如湖南卷的限制文体,江西卷指定文体等等。广大考生更应该注重议论文或记叙文的基础性训练。

  三是命题内容将关注社会现实与抒写自我感悟,突出情感与认知。引导中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的考题会逐渐成为命题的热点。

  加强文体训练,拓展立意空间。

  考生应切切实实加强文体训练,特别是议论文和记叙文的专项训练。另外,从去年辽宁省的作文题来看,应特别注重审题,认真理解材料及相关题干语言。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而与此相关的,则是在立意上要下足工夫。无论是材料作文、标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立意的高低是考场作文水平高低的试金石、风向标。要在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下工夫”,争取做到扣题、精彩,杜绝含蓄委婉的文风。同时,建议考生努力做到书写工整,不要出现错别字及滥用标点的情况。

  1.强化时间观念,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2.严审题目要求,高标准规范作答。

  3.在时间安排和心态上处理好试卷“首尾”两题,二者皆关涉整个考试成败。

  4.在主观题的回答及作文中要避免因错别字和标点滥用造成的失分及潜在的扣分。

2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