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 >

一篇散文的教案范文3篇

时间: 如英2 学习方法

  散文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文体之一,以下是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一篇散文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一篇散文的教案范文一

  一、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同学们,这两句诗大家听说过吗?

  生:(齐说)听说过。

  师:知道它是歌颂什么的吗?

  生:母爱(也有生说母亲)。

  师:是的。如果说母爱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有一首歌,名字就叫《父亲》,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共同沐浴这份深深的父爱。

  (师录音机播放歌曲《父亲》)

  师: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这篇叙事散文《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就是一篇表现父爱的感人之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把课文默读一遍,读完后试着用一两句话告诉大家文章讲了件什么事。(生读课文)

  师:好,下面谁来说说看,文章讲了件什么事。

  生1:写了“我”因为成绩很好到城里读书,期末考试后要开家长会,我不让父亲去,后来父亲还是去了。

  师:概括得很准确,很好,请坐。

  师:还有更简洁点的吗?

  生2:写的是父亲开家长会的事。

  师:非常棒,简洁,又把文章的中心事件给概括出来了。请坐。

  三、研读课文重点章节,体会父爱深情

  师:学校要开全体师生大会,要求每位学生的家长都要参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我还是不让父亲去呢?

  生:因为我心里很自卑。

  师:我自卑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同座之间一齐找找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全。

  师:找完了吗,谁来说说看。

  生1:在第2小节。“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不少同学顿时传来哄笑声,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土老帽’、‘趿拉鞋’的外号。”

  师:嗯,家境的贫寒让我自卑,还有呢?

  生2:第11小节。“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

  师:父亲没有地位,也没有文化。

  生3:在第12小节,“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是种地的……。”

  生4:第6小节也有。“眼前就似乎出现……臃肿不堪。”父亲很“土”。

  师:是的,因为这些自卑,作者宁肯选择孤单地去领奖,也不愿意让父亲去我的学校,后来父亲到底有没有去学校呢?

  生:去了。

  师:有没有出现在大家面前?

  生:出现了。

  师:是谁把他介绍给众人的?

  (以下的内容在网络上就找不到了)

  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无锡市新安中学 沈娇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欣赏视频音乐,刘和刚的《父亲》

  2、你听了有什么感受?听出了什么?

  3、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这篇散文《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也是表现父爱的感人之作。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思考:家长会前后我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找出我自卑的语句并分析

  a“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不少同学顿时传来哄笑声,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土老帽’、‘趿拉鞋’的外号。”

  b“眼前就似乎出现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粗糙的面孔和一身脏兮兮的棉衣棉裤,臃肿不堪。”

  c“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

  d“班上就我一个乡下孩子,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是种地的……。”

  家境贫寒 “土” 没地位,没文化

  (2)找出我自信的语句并分析(强调父亲的那句话)

  我忽然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乡下人还是城市人,都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奋斗的权利都是相同的,任何的成功都需要付出汗水.正如父亲所言:男子汉,只要勤奋,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三、研读16小节,体会父爱

  1、指名读发现父亲时的情景(16小节),他生思考:

  父亲,父亲来了!他正透过一扇玻璃向里望,仔细聆听着校长的讲话.我扬扬手臂,父亲看到了我,向我使劲摆摆手.风正吹,雪在舞,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1).我不让父亲来,父亲第二天一大早为什么还提出要来?

  下雪了,担心我

  (2).父亲来干什么的?

  分享我成功的喜悦

  (3).父亲来了为什么不进去而站在窗外呢?

  怕给我丢脸

  (4)“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说明了什么?

  a在外面站了很久

  b我刚出门,他不放心我,就后脚跟来了

  2、齐读16小节,再次感受父爱。

  3、面对风雪中这雪白的身影,假如文中的”我”就是你,你最想对父亲说什么?你又最想做什么?

  4、小结并积累父爱母爱的名言:

  (1)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2)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3)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4)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 高尔基)

  四、拓展延伸

  1、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中父母有没有令人感动而被我们忽视的细节?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

  2、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呢?把它写在爱心小卡片上,回去送给父母。(配乐《懂你》)

  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15岁,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中学读书。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大学中专什么的。学校实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上学,风雨无阻。

  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父母都是非农业户口,尤其是在我那个班,有好几个局长们的孩子。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不少同学的哄笑声。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土老冒”、趿拉鞋“的外号。在花花绿绿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我似乎感到了自己的弱小和对新环境的恐惧,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局长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出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一种难以忍受的歧视。

  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我的基础本来就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半年以后,期末考试结束了,紧跟着就要放寒假。当班主任在课堂上宣布成绩时,我顿时惊呆了: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

  班主任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奖,发奖状、发奖金。

  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局长的孩子在嘀咕: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冒“……

  我的心一下子又凉了下去。明天开大会,还让我父亲来吗?这样想着,眼前就似乎出现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粗糙的面孔和一身脏兮兮的棉衣棉裤,臃肿不堪。父亲要是来了,说不定那些可恶的同学又要起外号呢。

  课堂外面的天阴沉沉的,我的心凉凉的,扭扭头,局长的孩子们正向我做鬼神脸。我见过,那华贵的呢子大衣,亮亮的黑皮鞋,还有那辆轿车,都让隐惊羡不已。再想想我的父亲,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我悄悄地离开了学校。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我仍感到,作为农村孩子,城市孩子们对我的歧视如巨石般压在心头。

  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巴。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

  可是我说:”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母都是城里的干部……“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我在想:父亲,你不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

  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响,外面是一片片的雪白。我摸索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父亲说:我送你去吧,下雪了……我说:你就别去了,不就开个会吗?再说,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

  打开屋门,一股雪涌进屋来,好大的雪。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凉凉的天凉凉的心。父亲,真是对不起您了,我是真心想让您分享我的光荣的,可是,班上就我一人乡下孩子,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是种地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学校响起预备铃时,我迈进学校的大门。雪仍似鹅毛纷纷扬扬,几辆吉普车很显眼地停在操场上。

  学校的大礼堂挤满了同学、老师和家长。我从教室里搬了自己的凳子挤进去,班上许多同学都在看着我,我的衣服湿了一大片,狼狈不堪,我的脸火辣辣的。

  铃声响过后,校长迈上讲台讲话,那些干部家长们使劲地鼓掌。我环顾四周,同学们都来了,都是家长陪着,而我……

  校长的讲话不时激起同学们和家长们的一阵阵的掌声和笑声,我头脑麻木一片,身上冷得厉害,肚子饿得厉害,心里孤单得厉害。我无心听校长的讲话,随意把目光投向窗外的风雪,就这么一刹那,我惊呆了——

  父亲,父亲来了!他正透过一扇玻璃向里望,仔细聆听着校长的讲话。我扬扬手臂,父亲看到了我,向我使劲摆摆手。风正吹,雪在舞,父亲的戾肩头一片雪白……一阵掌声响起来,有同学使劲扯扯我的衣服,校长正唤我的名字,手里正舒展开一张鲜红的奖状。

  我下意识地走向讲台,校长很慈祥地慈祥着我。一刹那,我的泪水涌出眼帘,我手指窗外——

  礼堂里所有的目光都刘刷刷地投向窗外,投向我的父亲。校长一个箭步下了讲台,打开门。风雪呼啸着涌入礼堂,父亲跨进来,抖落身上一层雪花。

  我说:这是我的——父亲!热烈的掌声响起……

  父亲在我的座位上坐下去。我手持奖状和奖金接受同学们和那么多家长钦羡的目光。我看见父亲凝视着我,那粗布衣服,那阵旧的头巾,与同学们的干部家长比起来仍是那么刺眼可是,那毕竟是我的父亲啊,对孩子,同样有着令人心恸的情结!

  放学时,我和父亲步出礼堂,风雪仍不停地刮,父亲赶来的毛驴车在几辆轿车、吉普车中间,十分醒目。家里的那头毛驴成了白色,冻得咴儿咴儿直叫。

  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勤奋,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三年以后的秋天,父亲送我到北京读大学,我们仍是一副乡下人的装扮。我们逛遍了王府蟛大街,最后在东单街口分别。在那座过街天桥上。我看到父亲朝着火车站方向走去,那副乡下装扮很快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我忽然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乡下人还是城市人,都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奋斗的权利都是相同的,任何的成功都需要付出汗水。正如父亲所言:男子汉,只要勤奋,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一篇散文的教案范文二

  课堂教学不是议论文。如果课堂教学是一篇议论文,教师就会为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而无视个体生命的存在,从而使课堂失去灵动和生气。

  课堂教学是一篇散文。

  因为是散文,教学目标就不会仅仅定位于一个层面,譬如知识,而是着眼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及其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适应。

  因为是散文,课堂教学就不会固执于预设,而有可能根据学情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部分的调整,使教学内容的设置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因为是散文,课堂结构不再程式化,教学的思路将随着教学内容的改变而改变,随着学生实际的变化而变化,更随着课堂中出现的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和问题而进行调整,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和魅力。

  因为是散文,教学的资源就来自于多个方面:预设的,生成的;教师的,学生的;学习的,生活的;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正面的经验,反面的教训……

  因为是散文,课堂中的教学方法是多样化的:既有教师的讲述,也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师生的共同探究和小组的合作学习。

  因为是散文,学生的“学”不再隶属于教师的“教”,学生的思维不再被教师的思维所牵引,“学”成了与“教”同等重要的矛盾的另一方面,矛盾双方的碰撞会产生传统教学环境下不能产生的思维之火,并生成为新的教学资源,学生因此而感到惊喜和快乐。

  因为是散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多元的,不仅要看教师的“导”;更要看学生的“学”: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是否真正做到参与教学过程,在反馈中知识是否掌握得牢固,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是否得到增强。

  因为是散文,学生作业也具备了开放性,个性化作业取代一统式作业,作业内容和方式的选择更为宽泛,更加自由。

  当然,作为课堂教学的散文的形散与神聚是统一的,这个神就是通过课堂中师生的共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同时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课堂教学是一篇由教学目的之神主导的、形之散与神之聚统一的、使师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和生命的快乐的、让人爱不释手的一篇散文。

  一篇散文的教案范文三

  一、《杜鹃枝上杜鹃啼》

  这是一篇小品文。小品文当然也属散文,但我们称它为小品文,这样可以突出这篇文章的特点,更切合大纲所规定的选文要题材、体裁和风格的多样化的要求。小品文一般没有一个先行的主题,不矫情,不做作,而是自然把天地间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纳入作者写作视野,流于作者的笔底。所以小品文能充分表现作者的才情风致。这篇文章是围绕杜鹃,“东拉西扯”,在貌似纯知识的介绍中,展现作者的渊博知识和娴熟的文字表达功夫。

  教学时,这篇文章给广大师生一个大难题,可能是抓不住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实,很难找出这篇文章明确的中心意思,所以在这一点上,它不同于过去的传统课文,不合传统的解读习惯。教师教学时,不必非要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关键是要扣住单元学习重点:整体感知、揣摩语言,在这个目标指引下来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作为一篇课文,只占一课时,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抓要点。我们认为要点有三:①整体感知作者包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这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中可以广泛展开讨论,有不同观点不要紧,这正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感知和思考问题的能力。②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简洁、本色、雅致等),品味一些好的词句。③积累课文中涉及的丰富文化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在以上三个方面小有收获,也就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要求。

  二、《在庆祝北京大学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从大的方面看,学习这篇文章的任务有二,是一思想内容方面的,二是语言文化方面的。前者来说,要了解江对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等学校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关心,了解江世纪之交对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并以此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后者来说,主要是在这篇课文中落实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重点有二:①从分析篇章结构入手,理清全文思路;②探究文章涉及的主要问题,把握全文内容。

  对第一个重点来说,因为这是一篇演讲词,内容清楚,结构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所以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并不难,只要先让学生用十几分钟时间读两三遍,再用几分钟时间讨论解决,就可以了。四个“统一”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也可略加探讨,不必抠得过深。而第二个问题,涉及中国近现代史、北京大学历史和传统、科学技术、知识经济、人才竞争、高校改革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中学生不可能懂得太多,这些也不完全属于语文的范畴,跟历史、政治、教育等学科密切相关,所以课堂的学习不可能解决这么多问题,但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跟上时代脉搏跳动的节奏。

  三、《过万重山漫想》

  这篇文章可以较好地贯彻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把握文意,就是说作者在这篇课文中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和情感,这是深入了解课文的基础和起点。从这一点上说,《过万重山漫想》是写作者穿行三峡时的见所思所想,既有对三峡奇丽景色的描写,又有对远古洪荒时代第一个人穿行三峡壮举的猜想,及由此生发的一系列联想,也有对未来美好蓝图的畅想……总之,所涉内容丰富,文化含量极大。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归纳文章主旨。

  理清思路,就是说作者文章写作的起承转合,为什么由这里写到那里,其思路是怎样展开的。思路训练,既帮助理清了文章结构层次,又使学生能够明白这样安排结构层次的道理。所以思路训练是一种逻辑思维训练。这篇课文,思路非常清晰,抓住关键词语如“念头”“思绪”“想”“思想……飞去”“思路”等等,就可以寻出作者思路的踪迹。

  语文学习,永远不能忘记一点的是语言的学习。这篇课文的语言优美、形象、流畅,诗典故不少,这些,教学时都要落到实处,让学生积累下来。

  四、《胡同文化》

  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其学习重点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体现在这篇课文中,教学任务有三:①概括作者笔下赋予的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关于这一点,本篇课文非常适合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一方面,学习作者透过表面看本质,从繁杂的北京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概括出胡同文化精义的能力;另一方面,学习从课文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具体描写中把握内容要点,提取文章精要。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主旨句。②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兴衰流露的复杂感情,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关于这一点,可以从有关句段中看出,但假如能对汪曾祺的思想文化背景有更深的了解,对本文的复杂感情的理解就会更深入,更全面。③品味语言。汪曾祺作品的语言,在当代文坛独树一帜,朴实、口语化、民族化和蕴藉、典雅、意境化相结合。这个单元,重点是概括要点,但不能对语言学习置之不理,相反,应该成为课堂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

  五、《外国散文两篇》(《世间最美的坟墓》《冬天之美》)

  这两篇外国散文,学习重点仍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课堂教学除了完成这一任务外,还要注意的是,这两篇文章都提到了美。前者是朴素美,后者是自然美。写前者的美,是要激起人们对托尔斯泰这位大文豪的崇敬与赞美,并让人思考人生的价值;写后者的美,是让人关注平民生活,注意大自然。所以从思想内容角度来看,这两篇文章内涵较深,值得品味的地方很多,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究竟抓住哪一点来进行教学,完全可以发挥教师的个性。不过,大致的原则是,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体味字里行间表现的朴素美和自然美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教学这几篇新课文应注意哪些问题

  1、少讲授,多讨论

  当前语文教育的积弊,是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缺少自己独立思考和活动的空间。这种现象由来已久。究其原因,主要是应试教育造成的恶果,生怕学生不能获得标准答案,害怕在激烈的考试中得不到高分。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直接扼杀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创造力,使语文教育少、慢、差、费,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

  面对课时不断减少、而语文学习量又有增无减的现实,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培养新时代有创造力的语文人才。新编高中语文教材,自始至终贯穿了这种少讲授、多讨论的精神。表现在阅读提示很简练,练习量少,且相当多的讨论题、主观题,课时安排少等方面。为此,现代文部分的教学一定要做到少讲授,多讨论。一定要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发现、质疑、讨论,教师只是起导演、组织作用。尤其是一些自读课文,一般只安排一课时,如果还是由老师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地絮絮叼叼,则无法贯彻教材编者的意图,不能跟上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步伐。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胡适就指出,国语文的教授法,“课堂上只有讨论,不用讲解。注入式的教授,自不容于当代的新潮流,教员在讲堂上,除了补充和讨论以外,实在没有讲解的必要”(《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80年后的今天,这段话仍有它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当引起我们警醒。

  2、避免大而空的教学

  现代文教学中少讲授,多讨论,并不是无目的的大而空的学习。现代文教学最容易大而空,现在加上课时少,练习少,教师教学更可能“走过场”。比如,《杜鹃枝上杜鹃啼》《胡同文化》等,都是一课时,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心中要十分有数,如果心中茫然,则一节课下来,学生除了记住课文篇名和作者外,其他什么也想不起来。正是为了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规定了每一单元和每一课的学习重点。抓住重点进行教学,就不至于大而空,学生一课就有一得。

  朱自清先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说过,教学中学国文的一大困难是“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文心〉序》),这在今天同样要引起我们教学时的注意。即教学一篇现代文,不要仅停留在告诉学生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这一类大而化之的问题上,还要从字词句、篇章结构组织等更具体、细小的方面使学生有所收获。

  3、抓住重点旁及其余

  这几篇现代文分布在各个单元,学习重点各不相同,有的重点是揣摩语言,有的重点是理清思路,有的重点是概括要点。但既有重点,就应该有次重点、非重点,我们在教材中只是没有指出来,需要教师灵活处理。我们不能把学习重点看成具体课堂教学中的唯一任务,而要把它看成是众多任务中最重要的一个。所以课堂教学,除了落实学习重点外,其他方面也要涉及。事实上,一篇好的文章,总是在不止一个方面写得好,而是在许多方面堪为典范,值得学习。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单元学习重点是理清思路。但我们并不能理解为只要理清这篇文章的思路就可以了。其他如作者思想感情、语言品味,都要引导学生去学习。语文能力是在反复学习中螺旋式上升提高的,它不同于理科,知识有明显的阶梯。所以,现代文的教学,一定要避免单打一,而是要在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旁及其余。比如,《杜鹃枝上杜鹃啼》除了重点学习揣摩语言外,还要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过万重山漫想》除了重点学习理清思路外,还要注意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胡同文化》除了重点学习概括要点外,还要学习揣摩语言……这样,才是科学的语文学习。

  4、教科书与语文读本相结合

  这套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是编写了与课内教科书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语文读本的存在,为教科书的使用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语文读本中,我们编排了与课内教科书中三个现代文单元相对应的三组文章,来巩固课内所学内容。这样,教师在进行这几个现代文单元的教学时,要时时想到还有语文读本。一方面,如果教师认为课内教科书中不太合适教学,或者不应该用那么多课时的文章,可以节省课时,从读本中提取好的文章来充实课内学习比如,语文读本中的《包身工》也许比课内教科书中某些课文,更适合对学生进行思路训练。另一方面,课内学习要兼顾读本中的文章,教学时要善于把两者放在一起使用,加大教学内涵,如《内蒙访古》读本中节选了全文的另外几个部分,如果布置学生预先将课内外各部分放在一起完整地阅读一遍,则对课内节选部分的学习一定有帮助;又如引导学生在学习《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之前,先阅读读本中的《永远的校园》,则一定可以加深对北大精神的了解,也就便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总之,教科书中现代文教学怎样与语文读本中的现代文相结合,使课内教学显得更厚实,更有文化内涵,必须引起足够的注意。相信一定能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的新路子。

  5、利用多媒体,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与旧的大纲比起来,增加了“教学设备”这一部分,其中特别提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要开发、制作教学课件来辅助语文课堂教学。这几点可以说提得非常及时。现代文教学,要富有时代气息,要引起学生兴趣,要取得立体效果,必须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教学课件。现在互联网上有充分的资源,可供我们下载,可以把这些资源制作成适合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以配合教学。比如,关于北京大学、长江三峡、内蒙风光、北京胡同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只要有条件,在互联网上并不难找,难的是有这种意识,有这份心思,并愿意动手。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凭一枝粉笔、一张嘴、一本书,包打天下,这样的时代应该结束,应辅之以电脑光盘屏幕音像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要求现代文要有时代气息,要求学生要有创造精神,同样必须要求现代文教学手段走向现代化。

28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