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 >

高效学习方法精选

时间: 如英2 学习方法

  对于许多高中生,经常这科上去了,那科又下来了,某次考试有科不及格也是常有的事。这是学习方法出现了问题。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高效学习方法精选,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高效学习方法精选一

  互比学习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的是方法的重要性。法国的生理学家贝尔纳也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所以,读书也必须十分讲究方法。

  东晋时有一位杰出的女诗人谢道韫,据说有一年冬天,第一场雪纷纷扬扬落了下来,宰相谢安便问谢道韫道:“白雪纷纷何所拟。”谢道韫吟道:“莫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了拍手称绝,谢道韫因此被后人誉为“咏絮才”,她的这个雅号就是互比得来的结果。互比是决定优劣的最佳方法。同样是咏雪花,与“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足见“莫若柳絮因风起”的高超和绝妙。

  一次,诗人李白游至黄鹤楼,凭栏远眺,激情满怀,诗兴大发,但抬头看见唐朝诗人崔颢的题诗“黄鹤楼”,自愧不如,便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千古名句,辍笔而去。正像戏剧家梅兰芳先生所言,好和坏是比出来的,眼界狭隘的人自然不可能知道好的之上更有好的,不看坏的也感觉不出好的可贵。常言道“不见高山怎显平川”,正是如此道理。

  诗书也是要进行比较的,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分辨优劣高低,才能鉴别良莠差异。正如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善学者,假人之长补其短”。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有以下收获。

  其一,用互比方法读书,有益于我们对同一问题加深认识,做更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鲁迅年轻时,在看了清人彭遵泗的《蜀碧》后,相信了书中描写的张献忠在四川如何残暴,便特别的痛恨他。后来,鲁迅又读了《皇朝典故》赋本《立斋困录》中永乐皇帝的上谕,逐渐了解了张献忠是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领导贫苦的农民起来反抗封建统治者。这样鲁迅在对照比较读书中,使自己加深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去伪存真,识别谬误,认识到残暴的不是张献忠,而是永乐皇帝这样的统治者。

  其二,用互比方法读书,有利于我们发现差距,取长补短。这也是快速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

  现代剧作家夏衍学写剧本,是先拜银幕为师,以电影说明书为教材。每看一场电影,他就事先熟悉故事情节,再通过自己体会进一步丰富内容,赋予人物性格。一有时间,他就在脑子里放映自己的“影片”,最后再与银幕上的影片对照,取长补短,从中学习电影语言,掌握电影技巧。由于他在对照比较中不断的有所发现和创造,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剧作家。

  其三,用互比方法读书,研究分析资料,能帮助我们抓住事物的共同点、疑点、重点,从而有新发现,使自己的思维更具创造性。

  英国大文学家哈雷,为研究1682年天空中出现的一颗彗星,不断用天文望远镜仔细观察。为了查阅过去的记录,他翻阅了各种书刊,并把从1337年起三百年中有关彗星的记载制成表格,用微积分计算,然后把结果与1607年和1513年出现的彗星轨道资料作比较,终于发现他们的轨道非常接近,于是判断出这三种彗星现象实际上是同一颗彗星出现了三次。后来,人们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用互比法读书,使阅读不再仅仅局限于接受性的思维活动,而是同时调动起回忆、对比分析、鉴别以至进行新的推理和新的想象等多种思维功能,是一种能动的读书方式。事实上,在我们读的书籍中,有不少其学科本身就是建立在互比方法基础上的。如比较文学、比较心理学、比较哲学、仿生学等等。因此,在读这类书籍时,更需要使用互比学习法。

  互比学习法,从范围上来看,有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宏观比较是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比较;微观比较是单项的局部的比较。从形式上看,又可以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

  纵向比较就是对某一专题不同时期的著作的比较,如对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诗词的比较;对欧洲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哲学家著作的比较;对《黄帝内经》、《医学正传》、《本草纲目》等医学著作的比较等等。通过对知识不同发展时期的比较,就能发现新旧知识的差异。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从而解决旧知识未能解决的难题,促进科学的进步和繁荣。

  横向比较指在同一时期或同一标准下不同著作的比较。如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的比较;对30年代鲁迅、茅盾、巴金文学作品的比较等等。横向比较有助于我们对一定历史时期的某种知识作深入全面的了解,并从中了解个性,把握共性,发现规律。

  互比读书法,从比较内容上看,有以下几种形式:

  1. 题材比较法。题材是作品中具体描写、体现主题思想的一定社会、历史的生活事件或现象。相同的题材,其主题可以不同。用“题材比较法”读书,会更好地审题立意,写出好的有特色的文章。

  2. 体裁比较法。体裁即是作品的“样式”。同一个题材,可以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这种比较,可以锤炼我们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确定写作重点的能力。

  3. 主题比较法。同一题材立意不同,中心也就不同。用主题比较法,能促进我们审清文章立意,加深理解。

  4. 人物比较法。同一作品中的人物可以比较,不同作品中的人物也可以比较,这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时描写刻画人物。

  5. 特色比较法。写文章,都是从作品内容出发,采用与之相应的表现手法。如在人物刻画上,或以肖像刻画取胜,或以心理描写见长;在线索安排上,有的明暗交错,有的虚实相间。通过比较,总结出各自的特色,有利于启迪读者的思维。

  6. 分析比较法。每个作者都有其个性,个性形成了作品的风格。分析比较,就能抓住特色,领会精髓,提高阅读效率。

  在应用互比读书法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其一,互比要有一个高水准的参照对象。一般来讲,取法其上,仅得其中;取法其中,仅得其下。参照对象高,水平提高的就快;参照对象低,水平提高的就慢,达到的层次也就有高低之分。所谓“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就是这个道理。

  其二,互比读书法依据的是系统学习,没有系统学习,比较就没有意义。周恩来就非常强调系统学习的重要,并且要求人们在学习一门学科时也要学习其他学科,已达到对照比较,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其三,互比学习法在应用中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务必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现代作家碧野,他坚持从比较中提高自己的读书效果,通过比较筛选,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读写兼和,努力做到了学以致用。

  法国杰出的数学家、哲学家和科学方法论者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与其不加比较地大量“囫囵吞枣”,倒不如比较后认真地读几本好书。

  高效学习方法精选二

  归纳学习法——多管窥豹,可见全斑

  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作家雅各布出版了一本震惊世界的小册子。他将希特勒军队的各种情况公布于众,希特勒为此大发其火,将雅各布绑了起来,审问他是如何窃得情报的。雅各布回答:“全部来自德国报纸。”原来,雅各布一直精心阅读德国报纸,凡是有关德军情况的消息,哪怕几个字也不放过。他对这些零散的信息加以摘录、分类,就把德军的“斑”拼了出来,终于“合成”了“豹”的全貌,获得了德国军事部署的系统情报。

  雅各布的成就就是使用归纳读书法的一个典型实例。当我们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都想要把所要研究的问题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到一起,获得自己有用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掌握。这时,就不妨运用“归纳读书法”。

  比如说学习历史这个学科吧。学习历史要掌握历史线索,讲究学习方法。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历史人物众多,历史事件繁杂,年代背景纷纭繁复,极易混为一团。如果不讲究方法,一味地死记硬背,就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学习历史要根据时间上的纵向序列和同年代发生的历史事件的纵向序列--空间关系,进行列表归纳和分析。这样便于记忆基本史实,也便于把握众多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还能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不是把知识学死,而是把知识学活。

  “归纳学习法”中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形式--列表归纳。

  列表归纳法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归纳。

  纵向列表。这是从时间顺序上,对历史事件做纵的梳理、归纳,然后逐一比较其异同。比如,“中国土地制度”,可按时序,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地逐一清理。理出一条线后,就能看清我国土地制度的来龙去脉,掌握其沿革情况。这样也十分便于比较,在比较中,每个朝代土地制度的特点就看得很清楚。其异,其同,泾渭分明。就拿“中央集权制”这一专题来说吧,梳理过后再对历代情况加以比较,就可以看清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的强化过程。

  这种纵向列表,适于一个专题一个专题,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进行梳理和比较。如果将主要专题都比较过了,那么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就可以清楚地掌握了。

  横向列表。这不是以时间为序,而是以空间为序。在相同或不同的时间里,将不同空间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排列在一起。这样梳理过后再比较其异同效果颇佳。比如拿日本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两相比较,不列表,不梳理时,鱼龙混杂,眉目不清。经过梳理之后,具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外鲜明。各自特点水落石出,便于记忆。不仅如此,通过归纳,还可以深入一步,掌握历史事件的共性和个性,这是一箭双雕的做法。

  归纳法不只是一种,还要旁注归纳。所谓的旁注归纳读书法,就是把书中某一章节、某一情景等等,经过思考、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把其重点、基本精神归纳一下,了解其段落大意、内容提要、主题思想、写作方法,而后以旁注的形式把所归纳的记下来。这是一种最常用的读书方法。

  人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往往把文章分成许多段落,每个段落说明一个主要意思。读书的人读完一段就理解一段,一段一段的意思了解了,全篇文章的大意也就明白了。所以读书时,注意分析段落,学会归纳段落大意,是学懂弄通一篇文章的前提。

  如何归纳段落大意?主要是紧扣中心,因为一段文字,要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只有将表示局部的段意放入全文中去归纳,段意才能正确。

  要准确理解一个段落的意思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要善于归纳和分析,通过段落所叙述的表面意思抓住实质;其次,要弄清每段之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了解每个段落表达的层次;再次是要了解段落在全文重点地位和作用,加深对每个段落含义的理解。

  在阅读中我们采取旁注归纳法,把对每个段落内容的理解归纳成段落大意、写出段落提要,可以加深对整个文章的理解,增强和巩固记忆。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写的回忆性散文。它通过童年时两种生活的对比,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这是文章的中心。所以无论概括百草园的生活还是三味书屋的生活,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这样写出段落提要才有助于加深对整个文章的理解。一篇文章抓住主题思想,就是抓住文章的灵魂,就可以把文章读懂弄通。

  作家高尔基曾说过:“每一本书都是全人类精神劳动的结晶,因为书就是人类通过集思广益,再由个人写下最精炼的语言。”使用归纳读书法,对读书者系统地掌握书本中的智慧结晶,是大有裨益的。

  越是善于归纳总结,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就越系统,越丰富。

  高效学习方法精选三

  溯源学习法——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南宋大学问家朱熹有句脍炙人口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深刻地揭示了世界万物之间源与流的关系。

  清朝著名学者戴震,从小就养成勤奋好学的读书习惯。有一次,私塾的老师在课上给学生讲授《大学章句》。在讲完“大学之道”后,塾师解释说:“这一章叫《经》,记载着孔夫子的话。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述的;下一章叫《传》,记载着曾子的见解,是由曾子的学生执笔写了的......”。小戴震听完,站起来问:“先生,你根据什么说《经》是孔夫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呢?又根据什么说《传》是曾子的见解,由他的学生执笔写下的呢?”

  “这是朱老夫子朱熹注释的呀!”塾师振振有词地回答说。

  “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呢?”戴震接着又问。

  “宋朝人。”塾师随口便答。

  “那孔子、曾子又是什么时代的人呢?”戴震穷追不舍。

  “春秋战国时代人!”塾师沉下脸来,有些不高兴了。可是戴震依然不慌不忙地说:“先生,春秋战国时期与宋朝大约相距两千年,朱熹又是怎么知道两千年前的事呢?”

  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塾师哑口无言。他望着眼前这满脸稚气的小孩,一种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赞不绝口地夸奖道:“这孩子肯动脑筋,可真不简单啦!将来一定有大出息。”塾师的预言果然应验了,戴震后来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大学者。

  戴震这种读书方法就是“溯源读书法”。所谓“溯源读书法”就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对所接收的某项具体知识的出处或源泉进行认真的探索和追溯,从而掌握该知识的整个体系,特别是它产生、继承和发展的线索。“溯源读书法”也叫“寻流溯源读书法”,是一种纵向挖掘式的读书方法。

  古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读书“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意思是说,读书就要像沿着流脉去探讨大河的源头一样,即使文义幽深,也一定会明白的。现代史学家潘吉星在谈到他的治学经验时也说:“读书、科学研究决不能偷懒,对任何有价值的材料,每一条都应该追踪不放,查到原著,决不能满足于第二手材料,因为一转手,会受作者的观点影响,往往有误,或漏掉许多有趣的东西。”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最珍贵的货物运给一代又一代”。

27287